2.8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
1.(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北宋灭亡的时间是
A.1115年 B.1125年 C.1127年 D.1234年
2.(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一位南宋抗金名将认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这位名将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3.(2021·河北廊坊·七年级期中)郭靖和杨康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想一想,他们的名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联系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4.(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岳飞悲愤说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耻是指金兵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俘虏了北宋两位皇帝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两位皇帝是
A.宋太祖、宋太宗 B.宋真宗、宋徽宗
C.宋徽宗、宋钦宗 D.宋钦宗、宋高宗
5.(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公元10到12世纪,在我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四个政权,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宋 ②金 ③辽 ④西夏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6.(2021·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流传着“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女真建金后先后攻灭的政权是
A.辽、北宋 B.西夏、辽 C.辽、北宋、西夏 D.北宋、辽
7.(2021·河北·衡水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期中)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8.(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袁腾飞在《百家讲坛》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
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
9.(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 金人所处之天然环境,又远不如宋,时时有进攻宋之疆土,取得优良的生活环境之企图。……钦宗生长于深宫之中,更事甚少,宰执者朝曰主和夕曰主战,各陈其是非利害,使听者耳萤心惑。”材料反映了
A.女真崛起的原因 B.宋金和议的影响 C.靖康之变的背景 D.南宋偏安的表现
10.(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由此可见
A.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的发展 B.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
C.女真势力壮大源于南宋的帮助 D.女真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11.(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阿骨打传奇》一书以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情节,向人们栩栩如生地讲述了阿骨打解放奴隶、爱人才、爱民众、聚民心、兴金灭辽等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下列史实与阿骨打无关的是
A.统一女真各部 B.建立大金 C.颁行女真文字 D.灭西夏
12.(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1206年底,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A.北宋、辽、西夏、金 B.南宋、辽、西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13.(2021·河北·衡水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期中)“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14.(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金连胜辽军的消息传至北宋,宋朝君臣想乘机灭辽,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徽宗数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终于在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缔结盟约。此举直接结果是( )
A.宋金联合攻辽 B.宋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C.宋送给金更多的岁币 D.金灭辽
15.(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
A. B.
C. D.
16.(2021·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岳飞的抗金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坚持的是正义的抗金斗争
C.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D.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获得了长久的和平
17.(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岳飞因抵抗金军而有功,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辞谢道:“金兵未灭,何以为家!”岳飞一生矢志不渝,终于留下千古美名。某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作文写作,其最合适的题目是( )
①生命的价值②唐朝将领的风采③享乐与追求④个人精神与时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清人纪晓岚写给他的对联是“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他是:( )
A.抗金英雄 B.遣唐使 C.留学生 D.留学僧
19.(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中)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中的一端?
①辽
②北宋
③西夏
④金
⑤南宋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⑤
20.(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双方”是指(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21.(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金与西夏、南宋的贸易很繁荣,金向南宋输出的主要物品有:北珠、人参、松子、甘草、北绢等。南宋向金输出的物品以茶为大宗。这说明了双方侧重于( )
A.种植作物的交流 B.语言交流
C.饮食交流 D.贸易交流
22.(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23.(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此史料认为辽、金民族政权能够长期与宋朝并存的理由是
A.中原王朝的软弱 B.主动学习中原文化
C.游牧民族英勇善战 D.宋朝重文轻武
24.(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 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签订时西夏国主是谁?
(3) 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
25.(2021·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 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与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 “匈奴”指的是哪个政权?岳飞的“收拾旧山河”愿望有没有实现?请写出你的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6.(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临安府。
材料二下图是一次战争的形势图。
材料三有人曾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则太平矣。” “岳家军”“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屯扎驻防之时,队伍虽多至数万人,街市中也不见一兵一卒,待到开拔,民众才见其军容。每到一地,岳飞都自率十数骑巡逻,检查军纪执行情况。行师动众,如有践踏农田、妨碍农事,或与民众交易价格不公者,都以军法处置,“取人一钱者,必斩”。
(1)临安府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交战双方的各自政权。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27.(2021·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中)古人治史,常是“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也要结合地图,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材料三:曹利用与韩杞至辽军帐,辽复以关南故地为言,利用辄沮之,且谓曰:“北朝既兴师寻盟,若岁希南朝金帛之资以助军旅,则犹可议也。”……辽主及萧太后闻之,意稍怠,但欲岁币,利用许遗绢20万匹、银10万两,议始定。
——引自《续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朕”被北方各民族尊称为什么?这体现了唐朝的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3)材料二中图二这种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这次议和,历史上称作什么?这次议和对“南朝”有何影响?
(5)材料二中与宋朝对峙的王朝是两个不同的王朝,他们建立者分别属于什么民族?
(6)如何正确看待两宋时期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北宋被金朝所灭,C项正确;1115年金朝建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125年金灭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234年蒙古灭金,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2.A
【解析】
依据题中提示的词是:“南宋抗金将领”。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认为他“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立志誓死报效祖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A。
3.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今属河南)。 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一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因此《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的靖康和北宋灭亡有关,C符合题意。ABD项与“靖康”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北宋的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多人,于是北宋灭亡,历史上称这一变故为“靖康之变”。选项C符合题意;宋太祖建立北宋,A排除;宋真宗与澶渊之盟相关,B排除;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D排除。故选C。
5.B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赵匡胤在960年建立北宋,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建立金,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916年建立辽,党项族首领元昊在1038年建立西夏,所以正确的前后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B项;A项、C项、D项排列顺序均不正确,故排除。
6.A
【解析】
宋金夹击攻辽,宋败。1125年,辽被金灭亡。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A项正确;BCD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解析】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8.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所以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西夏、金。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C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金……进攻宋之疆土……钦宗……心惑”可知,外有金的进攻,内有钦宗不谙庶务、缺少主见,最终导致靖康之变,故C符合题意;材料解释了女真进攻北宋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金对北宋的战争,还没有议和,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是北宋末年,还没有出现南宋偏安的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解析】
根据材料“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可知,女真族因学习中原制度,进行改革势力迅速壮大,突出了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的发展,故A项正确;“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女真势力壮大源于南宋的帮助”,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女真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排除D项。
1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在1227年被蒙古军队消灭,与完颜阿骨打无关,D项符合题意;统一女真、建立大金及颁行女真文字均与完颜阿骨打有关,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南宋建立,1276 元灭南宋;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1224 蒙古灭西夏; 1115,金建立,1234年金亡;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故1206年底,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南宋、西夏、金、蒙古,故D符合题意;1126年北宋灭亡,故A不合题意;1125 金联合北宋灭辽,故B不合题意;1271年元建立,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抓住题干关键词“1206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3.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B项正确;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耶律阿保机是辽朝开国君主,排除A项;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排除C项;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金连胜辽军的消息传至北宋,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徽宗数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终于在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缔结盟约,相约夹攻辽朝,所以此举直接结果是宋金联合攻辽,A项符合题意;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金灭辽是在1125年,排除。故选A。
15.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辽主要是与北宋对峙,位于北宋的东北方位,西夏先后与南宋和北宋对峙,位于宋朝的西北方位,金主要与南宋对峙,位于南宋的东北方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B
【解析】
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赢得人民的尊敬。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对南宋发动了掠夺性战争,岳飞抗金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是正义的战争赢得人民的尊敬。
17.B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了许多失地,因此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某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作文写作,其最合适的题目是①③④,B项符合题意;而岳飞是南宋人,不是唐朝将领,排除。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8.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纪晓岚以岳飞抗金的故事,挥毫写下了一对流传千古的楹联:上联是“报国精忠 三字狱冤千古白”,下联是“仰天长啸 一曲词唱满江红”,歌咏岳飞,说他虽然精忠报国却遭人陷害,因莫须有罪名投入监狱,可仰天长啸他写出词句《满江红》来表达自己忠君报国的思想感情,A正确;遣唐使是日本派到中国来的,同时还有留学和留学僧等,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正当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在1141年和金达成和约:宋向金称臣;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由此看陆游诗中的大散关是南宋与金的分界线,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0.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南宋与金签定绍兴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D项正确;北宋与西夏签定庆历和议,北宋与辽签定澶渊之盟,南宋与辽不相关,排除ABC三项。选D项。
21.D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金向南宋输出的主要物品有:北珠、人参、松子、甘草、北绢等”“南宋向金输出的物品以茶为大宗”可知,这些都是各地的大宗商品,可见宋金之间进行的主要是商品交流,即贸易的交流,所以D项符合题意;宋金之间进行的主要是贸易交流,排除A;BC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D。
22.D
【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排除;故选D。
23.B
【解析】
根据“……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归纳可知,材料认为辽、金政权之所以能够和宋朝长期并立的原因在于“能用汉法”即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B正确;材料从内因角度分析辽金政权长久的原因。AD属于外因。AD错误;游牧民族英勇善战与“能用汉法”的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B。
24.(1)材料一:澶渊之盟 (宋辽和议)材料二:宋夏和议 材料三:宋金和议。
(2) 宋真宗;元昊。
(3) 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4) 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注意从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分析材料一,“北宋每年送给辽”,由此可知为澶渊之盟;从材料二中的“夏对宋称臣”可以看出是宋夏和议;从材料三中的“南宋对金称臣”可以看出是宋金和议也称绍兴和议。
(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004年澶州之战,1005年宋真宗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而西夏是1038建立的,建立者是元昊,宋夏和议的签订是1044年,此时西夏的统治者仍然是元昊。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本题描述的是宋金和议的内容。宋金和议也称为绍兴和议,使双方停止战争,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和议中除了规定南宋对金称臣,送交“岁币”外,还规定南宋和金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形成了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辽宋的澶渊之盟的内容,以澶渊之盟为例,宋辽、宋金、宋夏和议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5.(1)契丹澶渊之盟
(2)金没有因为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将领权力太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并存或对歭。
【解析】
(1)民族及盟约:材料中的内容出自《澶渊之盟》,是北宋同辽签订的和约,此条约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
(2)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主要抵抗的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是否实现及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的这一想法并未实现,因为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将领权力太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26.(1)杭州
(2)南宋和金
(3)岳飞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地区的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古代的临安是如今的杭州
(2)根据图片中的内容“郾城大战”可得出,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因此是南宋和金。
(3)根据“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到一地,岳飞都自率十数骑巡逻,检查军纪执行情况”可得出岳飞遏制了金的掠夺战争,维护了南方地区的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等。
27.(1)天可汗;开明的民族政策。
(2)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或者民族政权并立);两宋都没有完成全国统一,而先后出现的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逐渐完成局部统一并且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在综合实力上与宋朝汉族政权势力均衡,因此形成并立局面。
(3)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限,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澶渊之盟;使两国边境长时间安定下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是大量的岁币加剧了宋朝人民的负担。
(5)辽:契丹 金:女真
(6)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从民族交融的角度回答也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朕”指的是唐太宗,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
(2)根据材料二“辽、西夏、宋”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或者民族政权并立);两宋都没有完成全国统一,而先后出现的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逐渐完成局部统一并且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在综合实力上与宋朝汉族政权势力均衡,因此形成并立局面。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由材料“北朝既兴师寻盟,若岁希南朝金帛之资以助军旅,则犹可议也。”“辽主及萧太后闻之,意稍怠,但欲岁取金币,利用许遗绢20万匹,银10万两,议始定”等可知历史上把这次议和称澶渊之盟。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5)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与宋朝对峙的王朝分别是辽与金。916年,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流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