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8: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1元朝的统治练习题
1.(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设立了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2.(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3.(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中)民族关系的处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属于元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御史台
C.宣政院
D.中书省
4.(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元朝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元朝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A.回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5.(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 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形成于( )
A.宋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6.(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忽必烈曾感叹,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而御史台就是用来医治左右手的。由此可见御史台的作用是
A.负责监察事务 B.负责军政事务
C.管理行政事务 D.负责起草政令
7.(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下列举措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是
A.设西城都护 B.设安西都护府 C.设澎湖巡检司 D.设宣政院
8.(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9.(2021·河北廊坊·七年级期中)下列示意图反映行省制度的是
A.
B.
C.
D.
10.(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1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1)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2)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 元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元朝在西藏设置的管理西藏的地方机构名称?
(4)管辖台湾的机构名称?
(5)管辖西域地区的机构名称?
(6)面对当今“台独”“西藏”分裂势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至少答两条)
12.(2021·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中)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连战表示,现阶段两岸关系来之不易,希望能在新的起点上加以深化。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央视网2013年2月25日
(1)中华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巩固过程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请你写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名称一个?
(2)元朝时为加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当今有何影响?此外还设立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
(3)材料一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议和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5)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请说明我国什么时候设立什么机构正式管辖台湾?
(6)分析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民族融合的关系,谈谈你的感受?
13.(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对照地图仔细看看,我们的家乡山东当时属于什么管辖?
(2)元朝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图中的“琉球”指现在哪一地区?元设立什么机构管理管理该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14.(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材料一: 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1)材料的这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谁
材料二: 1260年长兄去世,他继承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并热心于中原汉地的先进文化,这为他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71年,他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 年定都大都。 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据材料指出“他”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图一为元朝云南行省长官赛典赤.赡思丁之墓; 图二为元朝一行政机构印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是如何对云南、西藏实施有效管辖的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河北,应该由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4)从统一多民族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5.(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从隋朝、宋朝到元朝,一直有重要制度的创举。
材料一东晋到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与哪一制度的开创和实行密切相关?
材料二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北宋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实行了什么样的重要政策?
材料三“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 极盛之际不及焉”。
(3)依据材料三和下图,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是什么?根据下图,指出为了对地方有效管辖元朝采取了什么重要制度?
16.(2021·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1)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创立于何时?
材料二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2)结合材料二,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太祖”指的是谁?太祖接受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在“制其钱谷”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如图。
(4)根据材料三判断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创立于何时?
(5)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材料三所属的时期,统治者加强了对台湾、西域和西藏的管辖,请填写管辖台湾、西域和西藏的机构名称。
i台湾:______;
ii西域:______;
iii西藏:______(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6)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的趋势是什么?
17.(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哪个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来面试考生?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举出元朝加强边疆管理的一个例子。
18.(2021·河北·七年级期中)地图探究题:
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哪一事件后辽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
(2)图二中与南宋并立的金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3)图三中山西、西藏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管理
(4)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19.(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贞观年间,他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以此思想治理国家。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提及到的“他”是谁?历史上把他的统治称作什么?
(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一盛世的局面?这种全盛局面因什么事件被打破?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所以他的诗被后人誉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时期汉、藏两族关系史上的什么事件?元朝时期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全权管理涉藏事务,使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0.(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一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3)“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大都指今天的哪一个城市?
21.(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4)指出材料四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
22.(2021·河北省成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吉思汗,通常解释为“海洋般的统治者”,也就是说,享有普遍的统治权力。”
——《剑桥宇国辽西夏金元史》
(1)“成吉思汗”是谁?他是哪一民族的杰出领袖?
材料二 “世祖至元八年,因刘秉忠奏,始建国号曰大元,取‘大哉乾元’之义。”
——《廿二史礼记》
(2)材料二中的世祖他在至元八年改国号为元,材料二中的世祖是谁?
(3)“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出自先秦古书《周易》,元朝的国号来自华夏典籍,反映了民族关系的什么趋势?
23.(2021·河北邢台·七年级期中)自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多个朝代的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以强化君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
材料二: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40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这一制度有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针对“方镇太重”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材料三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元朝为加强东南和西域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辖?
24.(2021·河北沧州·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材料二: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 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材料四:当时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烟,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到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1)根据材料一,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材料中体现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对西藏、台湾进行管辖?
(3)依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琉球,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C符合题意;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不是管理台湾的地区,AB不符合题意;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A项正确;科举制开始于隋朝,郡县制开始实行于秦朝,明朝时建立了厂卫特务机构,均与题干“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这是中央对西藏正式行政管辖的开始,故选项C符合题意。ABD不属于元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人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回族形成于元代,故选B,排除ACD。
6.A
【解析】
据题干“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A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7.D
【解析】
考查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题思路:识记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D符合题意;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A排除;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地区,B排除;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C排除。故选择D。
8.D
【解析】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可知“都省”应该是中央机构,结合所学是中书省;“十省”是指十个行省。材料的制度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故D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的地方制度,排除B;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隋朝创立,排除C。故选D。
9.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广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唐三省六部制,B项是明朝的制度,D项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此外,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材料中所描述的与之相符,所以D项符合题意;10世纪初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定都上京,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辽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北宋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金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1.(1)蒙古族
(2)行省制度
(3)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4)设澎湖巡检司;
(5)设立了北庭都元帅府
(6)①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不可能得逞的,必将遭到失败。②我们要坚决与反分裂势力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因此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因此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
(3)依据材料二“元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因此元朝在西藏设置的管理西藏的地方机构是宣政院。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不可能得逞的,必将遭到失败;我们要坚决与反分裂势力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统一。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元朝的建立。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行省制度。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元朝在西藏设置的管理西藏的地方机构。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识记元朝管辖台湾的机构。解答第五问需要识记元朝管辖西域地区的机构。解答第六问的关键是认识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1)元朝(或清朝)。
(2)行省制度;省从此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之一,沿用至今(或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宣政院。
(3)回族。
(4)澶渊之盟;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或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5)元朝; 澎湖巡检司。
(6)民族融合推动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此外还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人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因此材料一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
(4)根据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因此“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融合推动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等。
13.(1)行省制度;中书省
(2)御史台
(3)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台湾。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或台湾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解析】
(1)为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政府在地方实行了行省制度,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对照地图来看,我们的家乡山东当时属于中书省管辖。
(2)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3)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且直接统辖西藏。这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图中的“琉球”指现在台湾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标志台湾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表明台湾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14.(1)蒙古诸部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意思相近即可);铁木真(或答成吉思汗)。
(2)忽必烈。;热心于中原汉地的先进文化。
(3)在云南设置行省(或答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中书省。
(4)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1)
依据材料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全部百姓反了,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可知,材料的这段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铁木真(或成吉思汗);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2)
依据材料二“1271年,他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可知,材料二中的“他”是忽必烈;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据材料“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并热心于中原汉地的先进文化,这为他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知,忽必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是热心于中原汉地的先进文化。
(3)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图一信息“元朝云南行省长官赛典赤.赡思丁之墓”可知,元朝为对云南实施有效管辖,在云南设置行省(或实行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省,设置了岭北、辽阳、四川、云南、湖广等10个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第二小问,据图片“元朝一行政机构印章”可知,这是元宣政院印。元朝为对西藏实施有效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第三小问,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因此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河北,应该由中书省行政机构管辖。
(4)
结合所学可知,从统一多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有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5.(1)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科举制。
(2)重文轻武。
(3)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解析】
(1)根据材料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这一比例变化与科举制的开创和实行密切相关,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国策是重文轻武,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元朝统治者创立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16.(1)三省六部制;隋朝。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宋太祖;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4)行省制度;元朝。
(5) 澎湖巡检司 甘肃行省 宣政院
(6)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趋势。
【解析】
(1)根据“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可得出是三省六部制;根据所学可得出是隋朝。
(2)根据“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得出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2)结合所学可得出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根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4)从材料中的“中书省、宣政院”可得出是行省制度;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元朝创立的。
(5)元朝时期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三国时叫夷州,隋朝时叫流求),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在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西域属于甘肃行省。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6)综合所学可得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趋势。
17.(1)三省六部制。
(2)进士科。殿试制度。
(3)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转运使。
(4)行省制;宣政院(或者: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
【解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皇帝下面有三省,尚书省包含六部,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2)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还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进士科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殿试制度。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置诸州通判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这体现出。知州与通判之间互相牵制;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4)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三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行省制;元朝加强边疆管理,其中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18.(1)澶渊之盟。
(2)女真族。
(3)中书省;宣政院;
(4)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北宋形势图,澶渊之盟后,辽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澶渊之盟签订后。很长时间,辽送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南宋形势图,与南宋并立的金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3)根据图三“元朝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
(4)根据图一北宋形势图到图二南宋形势图再到图三的元朝疆域,可知反映出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19.(1)他是唐太宗;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被誉为“诗史”。
(3)事件:唐蕃和亲或文成公主入藏;机构:宣政院。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贞观年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唐太宗,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可知指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根据所学知识,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遭到浩劫,唐朝国势由盛转衰,故打破唐朝全盛局面的事件是安史之乱。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3)根据材料三图“阎立本《步辇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反映了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20.(1)1271年。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2)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台湾。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北京。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2)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西藏地区。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琉球”指现在的台湾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大都指今天的北京。
21.(1)开明的民族政策。
(2)辽;西夏。
(3)澶渊之盟。
(4)回族。
【解析】
(1)
材料一中“朕”是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2)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契丹和拓跋(党项族)分别建立了辽、西夏政权。
(3)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的内容。
(4)
根据所学可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2.(1)铁木真;蒙古
(2)元世祖忽必烈
(3)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在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领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题干的“元朝的国号来自华夏典籍”反映了元朝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23.(1)制度:科举制度。
朝代:隋朝。
作用:加强了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
(2)措施: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下令把原来节度使在地区收取税赋的权力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3)制度:行省制度。
机构:澎湖巡检司和北庭都元帅府。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新科进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故科举制最早出现在隋朝。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
(2)根据材料二“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结合所学知识,“权”是节度使的行政权。为了夺取节度使的行政权,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钱谷”指的是地方财政,为了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宋太祖下令把原来节度使在地区收取税赋的权力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为了收取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3)根据材料三信息“中书省”“行中书省”等可知这是行省制。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24.(1)蒙古;行省制度。
(2)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
(3)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06年蒙古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忽必烈继承成吉思汗的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可确定蒙古族建立了元朝;由材料一“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结合所学,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有效的统治,推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置宣政院;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3)依据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得出元朝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烟,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得出元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