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1节 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对运动和参考系
2.掌握速度公式和计算
3.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培优训练】
一、单选题
1.甲、乙两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的速度为1米/秒。若运动3秒时两人相距1米,则甲、乙两人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6.8米 B.4.8米 C.2.8米 D.0.8米
2.(2019七下·衢州月考)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 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 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 P1、P2 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 与 P2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9 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A.20 米/秒 B.25 米/秒 C.30 米/秒 D.40 米/秒
3.质量相同的M、N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 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货物M的速度小于货物N的速度
C.吊车钢索对货物M的拉力大于货物M的重力
D.货物N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4.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静止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为t2,则( )
A.t1=t2 B.t1>t2
C.t1<t2 D.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28.33米/秒 B.13.60米/秒 C.14.78米/秒 D.14.17米/秒
6.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7.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9.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10.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11.(2021七下·拱墅期末)中国的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图所示为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若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路边树木 B.窗外楼房 C.车内座椅 D.远处高山
12.(2020七下·下城期末)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方向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对公路上某参照物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前20s内两车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情况,错误的是( )
A.甲车在靠近,而乙车在远离 B.两车都在作变速运动
C.两车速度一直相等 D.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
13.(2021七下·柯桥期中)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后撑长篙能使船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4.(2021七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秒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 )
A.BD间距离为850米 B.AB间距离为255米
C.BD间距离为1190米 D.AD间距离为680米
二、填空题
15.(2019七下·杭州期中)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像(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由图可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 (填“向下”或“向上”),其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
16.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是 s,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己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17.我国的高铁技术领先于世界。在高速匀速行驶的高铁车厢里,窗台上的一元硬币可以长时间屹立不倒(如图),震惊国外。以硬币为参照物,车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窗外的树木是 (同上)的。硬币受到的支持力与硬币对窗台的压力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发现硬币突然向着行车方向滚动起来,说明列车在 (填“加速”或“减速”)。
18.(2021七下·嘉兴期末)如图,汽车反光镜中的视野较大,因为它是 (选填“凸”、“平”或凹”)面镜。若小明从反光镜看到后车在镜中逐渐变大,说明此时后车行驶的速度比自己所乘的车要 ;若以后车为参照物,此时小明所乘的车在 (选填“前进”或“后退”)。
19.(2020七下·诸暨期末)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以装在飞机上物质为参照物,飞机是 的;到达指定位置后,物资从飞机上静止释放,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物资的运动路线为图中的 。(选填“a”或“b”)
20.(2020七下·诸暨期末)下表记录的是一辆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公路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某司机的反应距离(司机发现问题到开始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和制动距离(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速度/(km/h) 干燥 潮湿 干燥 潮湿
40 7 7 8 11
50 9 9 13 17
60 11 11 20 26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是 ;
(2)汽车制动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明同学想: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_____(选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22.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2018七下·柯桥期中)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新的国产“红旗”牌小轿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如下表:
速度km/h 40 50 60 80 100
反应距离m 7 9 11 15 19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54
(1)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若刹车,由于 ,小轿车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利用以上数据,估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为 s。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四、解答题
24.(2021七下·临海期末)“五一”假期期间,小明一家外出自驾游。小明质量55千克,爸妈质量分别是70、60 千克,行李质量15千克,小轿车质量1.8吨。
(1)行驶时父亲要求小明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 而造成伤害,安全带设计较宽,这是为了 ;
(2)小明注意到经过AB路段时,区间限速为80千米/时(所谓区间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利用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C若监测点A、B相距21千米,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76千米/时和78千米/时,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请计算说明他们在AB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3)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18倍,求发动机的牵引力。
(4)如果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求静止时空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少?
25.(2021七下·临海期末)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是因为汽车的制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距离。 其中,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踩刹车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假定同一人在不同速度下的“
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此时汽车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通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是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时,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v/(km/h)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停车距离S3/m
1 45 9 14 23
2 75 15 38 53
3 90 74
4 105 21 76 97
(1)表格中空缺处的数据依次为 、 。
(2)下列行为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手机通话 D.超速驾驶
(3)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说明超速驾驶的危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D6.【答案】D
7.【答案】C8.【答案】D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B
13.【答案】B14.【答案】A
15.【答案】(1)向下;等于(2)4.5米/秒
16.【答案】0.96;14.17
17.【答案】静止;运动;不是;减速
18.【答案】凸;大;后退
19.【答案】静止;a
20.【答案】(1)速度(2)汽车具有惯性
21.【答案】(1)小球与某一瓶子质量相同(2)A
(3)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或谁在前面
22.【答案】(1)v= (2)较小(3)0.2;变大
23.【答案】(1)惯性(2)0.66(3)车速度
24.【答案】(1)惯性;减小压强
(2)解:t=15min=0.25h
v= =84km/h>80km/h
所以超速
(3)解:m=55kg+70kg+60kg+15kg+1800kg=2000kg
G=mg=2000kg×10N/kg=2×104N
因为汽车是匀速直线运动F=f=0.18G=0.18×2×104N=3600N
(4)解;F=G=mg=1.8×103kg×10N/kg=1.8×104N
S=20cm2×4=80cm2=0.008m2
p= = =2.25×106Pa
25.【答案】(1)18;56
(2)A;B;C
(3)超速驾驶,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变大,导致停车距离变大,易引发交通事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