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古诗词鉴赏方略
了解作者,考察背景
寻找意象,体会意境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一:
了解作者,考察背景
作者简介: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22岁与弟弟苏辙同中进士。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读其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他是杰出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伟大的诗人、词人,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也是著名的书画家,是宋四家之一(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他的诗文,尤其是词,气 势雄浑,感情奔放开一代豪放词风,对当时和 后人的影响很大。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指( )
B
诗:
文:
词:
书法:
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富有戏剧的一生: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次。
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
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
新法,因而再次遭贬,先后在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
官。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
谪惠州,儋州(今海南岛)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
常州,终年65岁。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
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乌台诗案”而起。
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喻新法的诗,
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
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
《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背景简介:
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念奴娇,词牌名。
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二: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诗词鉴赏方略之三:
寻找意象,体会意境
思考:上阕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一种意境?
上片:
意象
大江(东去)
故垒(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豪迈奔腾雄奇壮阔的古战场
(意境)
景
古诗词鉴赏方略之四:
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苏轼心目中的周瑜是什么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柔
刚
文
武
年轻有为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年华老大,功业少成
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比较作者与周瑜,结合背景思考作者为何怀念周瑜?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项目
年龄
婚姻
34岁
46岁
感奋
感伤
功业未成
功成名就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东吴都督
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自己也能象周瑜一样能为国家干一翻伟大的事业。但自己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周瑜
苏轼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春风得意
动人姿貌
出众才华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多情
如梦
江月
愿望
自慰
倾吐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写了赤壁景色,都写了哪些景?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千堆雪
上片:
意象
大江(东去)
故垒(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豪迈奔腾雄奇壮阔的古战场
(意境)
景
你是否能抓住最关键的几个字来分析赤壁之景?并用一个词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作者有那么多的英雄可以怀念,却为何只怀念周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呢?
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
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
壮志未酬
年老无为
人
景
周瑜
诗 人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自比
景为人物作铺垫
面对此景多感慨
“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
存在几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怎么理解?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人生如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一尊还酹江月
我们来看有关于江月的句子: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杜甫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
江 月
生命岁月永恒的象征
最后两句,有人以为有些消极,你怎么看?
“人生如梦”虽不免消极,也只是一闪而过(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下面的转语“一尊还酹江月”便冲破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正如《前赤壁赋》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人生宇宙的朴素辨证思想,使作者得以自我排遣。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江月
实境
风流人物
周郎赤壁
多少豪杰
灰飞烟灭
虚境
景
情
主题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的 景色 , 下阕主要写人物 事迹 , 篇末借怀古抒发 感慨 ,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 崇敬之情 和对自己 壮志难酬 的感慨。
此赤壁非彼赤壁,但苏轼还是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地点的不确定,甚至错误,是否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
(答案)
讨论: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清)朱日浚
苏轼只不过是借题发挥,“以茶当酒”,借景凭吊古代英雄人物及其功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因此,以上因素丝毫没有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成就,并且成就了苏轼以及这篇旷世之作。
练习:
1、对全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D、这首词从总的方面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清丽自然。
D
2、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确切的一句是( )
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生悲。
B、词人嘲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早生华发”,不如举杯对月,了此一生。
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的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D、这几句显示词人遭受压抑而旷达乐观的情怀。
B
作业:
1、东坡,我想对你说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预习《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