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 新授 本课第几节次 2 累计课时总数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26.白杨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信息收集 本课的时代背景,当时新疆与现在新疆的图片。
课件制作 PPT
学生准备 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搜寻相关资料。
教学材料 课件
场景布置 无
教学过程: 预设环境、创设氛围、选择方式、师生互动、输出信息、捕捉生成、实践创新、注重过程、知识建构
环节时间 教学意图 呈现的教学或学习内容 教师和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 了解背景,为理解白杨树的精神作铺垫。使学生结合图片感觉大戈壁的恶劣环境.通过找问句,使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白杨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通过讲解孩子们不晓得什么,来分析课文,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复读,有感情的读爸爸的话,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拓展学生的知识.帮助更好的理解课文.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6课白杨,简单介绍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新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他们的子女们介绍生长在大戈壁上的白杨这件事。二新课讲授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白杨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 齐读第一小节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文字,说说大戈壁是怎样的?生: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分得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师:结合图片来感受一下.(出示图片)生:大大戈壁十分荒凉,没有人,荒无人烟,人迹罕至……总之句话, 大戈壁的环境十分恶劣,只有白杨才能够适应这样恶劣的环境.3,同学们,课文中有几个地方出现了问句,快速浏览一下,把它们找到画下来.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是第一次提到白杨树, 课文中怎样形容的 (高大挺秀)②“哪有这么大的伞?”这是哥哥与妹妹争论时(哥哥)说的一句话,说明在妹妹眼中白杨树(像大伞一样高大挺拔).③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哥哥的疑问有没有得到解答 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齐读.爸爸的话共有(3)句,每句话说出的白杨有怎样的特点 读一读每句话.高大挺直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抵抗自然灾害,生命力强作者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但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 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向别人解释,说明白.爸爸想要表白的是什么,孩子们不能理解,那他们现在只知道什么 (出示三个只晓得)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孩子们只晓得这些,他们不晓得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示三个不晓得)同学们,孩子们不晓得这些,但是我们通过上节课了解的时代背景,你们能不能把他们的疑问解答开 生:1.爸爸妈妈自愿去新疆是服从祖国需要,支援国家建设.2.接他们去新疆是想让孩子们也像自己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新疆是一人十分贫穷,落后的地方,条件特别艰苦.爸爸要表白的是: 自己要做具有白杨品格的人,不仅自己要像白杨树那样扎根边疆,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树那样扎根边疆!正如大家理解的那样,千千万万祖国的好儿女毅然离开了城市,来到偏远的边疆扎根建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这些人怎么不使人感到敬佩呀,我们再来读一读爸爸的三句话,体会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出示三句话,指名读)4.同学们,课文一开始就说了列车在前进,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谁 生:想到了像自己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新疆建设者.课文结尾,列车还在前进,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为什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 生:爸爸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够适应新疆恶劣的环境,所以陷入了沉思.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孩子们能够适应环境,看到边疆建设后继有人,使爸爸感到高兴.5.课文题目是”白杨”,但是作者只是在写白杨吗 借白杨表达什么 借白杨 赞美 新疆建设者这种表达方法是(借物喻人)6.到今天,四十多年过去了,在千千万万新疆建设者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现在建设成什么样子,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吗 (出示新疆图片,介绍)三.本课小结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6.白杨特点: 高大挺直 白杨 新疆建设者生长范围广,适应 性强 借物喻人 抵抗自然灾害,生命力强
反思小结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们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利用课文中同现的四个问句作为主线,由后两个问句引出白杨树的特点及爸爸想要表白的是什么这两个难点. 在教学白杨特点时,让学生反复研读爸爸的话,再逐句的来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独立的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白杨树的特点. 在教学爸爸想要表白的是什么时,我出示”三个只晓得”,抓住三个“只晓得”讨论三个不晓得的含义,为由认识树到认识人作好了铺垫,让学生反复读,充分想象两个孩子所不知道的内容,深入理解父母的心愿,补写”他们不晓得什么”。学生们这样补:“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当年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新疆的环境怎样 他们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在那里克服了多少困难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这次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去新疆读书……”这样,利用文中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发挥合乎逻辑的想象,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问句这条主线理解了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① “爸爸望着白杨树出神”,他在想什么?② “爸爸望着白杨树 ,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又浮起了一丝微笑?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了解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被边疆建设者的崇高形象所感动,使学生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在课文同步讲解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1)新疆在祖国的位置 (2)新疆过去什么样 (3) 关于新疆建设者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以上的几点都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以下是几点不足之处:1.重点不够突出,在分析课文时面面俱到,有些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不相关的内容可一带而过,应该加大在重点段落上下工夫,注重从整体来把握课文.2.读的少, 不应该是简单地一读了之,而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通过读使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对话。分层次的来读课文能够体现出情感的升华,爸爸的话,是全文中的重点,就分四个层次来读,第一遍读出白杨的特点,第二遍初步体会爸爸要表达感情,第三遍深入体会,第四遍读出爸爸严肃深沉的味道.,3.鼓励学生质疑.整节课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总是害怕学生思维太发散,答不出想要的结果,应该让学生大胆的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学会,真正的去思考体会.总之,经过教研员的指导,发现了许多自己在讲课中的没有意识到的不足之处,以后还要多加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