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语 文
1
提分必练
2
好题精练
一、重点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北冥有鱼
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冥
提分必练
溟
海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海水运动
3. 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奇怪,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怪异的事物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息,这里指风
气息
4. 一词多义
5. 其他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击三千里 水击: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扶摇: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亦若是则已矣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挂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离开
吹拂
尽头
这样
二、句子翻译
1.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课下注释)
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课下注释)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4.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课下注释;2020四川成都,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
5.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课下注释)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三、问题探究
◆内容理解
1.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文章主要描写了鲲鹏,它与“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答案】《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而鲲鹏无论是飞向高空,还是飞往南海,都需要借助大风,它的活动是“有所依凭”的,未能获得绝对的自由,作者借鲲鹏的形象阐释了自己的自由观。
2. 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答案】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意境壮阔;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写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 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范围,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腾飞时气势之壮观。
◆词句赏析
4. 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进行赏析。
5. 请从修辞角度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充分而又深刻地阐述了任何事物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时海水被击起三千里波浪和它乘着旋风飞到九万里高空的情形,不仅突出了大鹏巨大无比的形象特点,还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也阐明了“万物都有所依凭”的道理。
◆拓展探究
6. 说说你从本文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示例:大鹏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意志;善于汲取外界无穷无尽力量的智慧;执着追求远大理想的形象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善于调动多方面有利因素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角度:万物皆“有所依凭”
(2021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选文通过叙述龙凭借云“呼风唤雨”的故事,得出要想取得成功,就得“有所依凭”的道理,引导学生要会学习、多实践。
选材理由
好题精练
【甲】《北冥有鱼》全文。
【乙】龙嘘①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②光景,感③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④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节选自韩愈《杂说一·龙说》)
【注释】①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②伏:遮蔽。③感:同“撼”,震撼。④汩:淹没。
接近,迫近
薄暮冥冥
依傍
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外字词迁移
课外拓展 意思 课内迁移 课内出处
①薄日月 《岳阳楼记》
②失其所凭依 《小石潭记》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___
(3)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固弗灵于龙也 固:___________________
记载
盘旋飞翔
气息,这里指风
本来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神异。
3. 【甲】文用“鲲鹏”开篇,有什么妙处?(3分)
4. 【甲】文写大鹏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往南海,【乙】文写龙凭借云呼风唤雨,它们共同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案】以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给人以意境开阔之感;②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答案】阐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凭借的道理。(共9张PPT)
语 文
原文呈现
名句默写
文学常识
思维导图
全文中心
【文学常识】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篇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同“溟”,海。
大鱼名。
【原文呈现】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气息,这里指风。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这样。
表示选择。
代大鹏。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全文中心】本文节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北冥有鱼
第1层:描写了鲲、鹏的外形
第2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思维导图】
【名句默写】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
(2)是鸟也,__________________。南冥者,天池也。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翼若垂天之云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