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语 文
原文呈现
全文中心
名句默写
文学常识
思维导图
【文学常识】《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军队。
【原文呈现】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指鲁庄公,鲁国君主。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凭、靠。
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指安身。
庄公说:“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要报以实情。”
独自享有。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及,普遍。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虚夸,夸大。
实情。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使信服。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类。
曹刿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跟随。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指曹刿。
击鼓进军。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
大败。
驱车追赶。
(说完就)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已经。
鼓起。
第二次。
穷尽。
推测,估计。
埋伏。
倒下。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全文中心】本文记述的是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但文章主旨并非是记叙这场战争,而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好作战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思维导图】
详写
战前准备
(第1段)
略写
战中指挥
(第2段)
详写
战后论战
(第3段)
求见(第1层)
分析(第2层)
政治远见
军事思想
以弱胜强
【名句默写】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
(2)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3)一鼓作气,再而衰,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5)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6)《曹刿论战》中,曹刿直接指出统治者目光短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能远谋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三而竭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弗敢加也(共42张PPT)
语 文
提分必练
好题精练
1
2
一、重点字词解释
1.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空隙;隔开;不连接
(2)肉食者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粗俗;低下
(3)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提分必练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4)弗敢加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增加
(5)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监狱;官司;罪案
(6)可以一战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同意
(7)再而衰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又一次
虚夸,夸大
指诉讼事件
可凭借
第二次
2. 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小信未孚
原意为:信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用作动词
①神弗福也
原意为:幸福;福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将鼓之
原意为:打击乐中的一种乐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
使信服
赐福,保佑
击鼓进军
(3)名词作状语
下视其辙
原意为:下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向下
3. 一词多义
__________________
军队
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
(1)师
齐师伐我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指安身
__________________
安静
(2)安
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逸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
(3)信
必以信
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
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
忠之属也
属引凄异(《三峡》)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同“嘱”,嘱托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诚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信任,相信
4. 其他重点实词
(1)齐师伐[F]我 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谋[F]之 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弗敢专也 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牺牲玉帛 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虽不能察 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打,进攻
谋划
不
独自享有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及,普遍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明察
(8)必以情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忠之属也 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视其辙 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既克 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跟随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已经
战胜
(15)一鼓作气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三而竭 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彼竭我盈 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惧有伏焉 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起
穷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推测,估计
埋伏
倒下
5. 重点虚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凭、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根据,按照
(1)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把
可以一战
介词,凭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
(2)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指曹刿
登轼而望之
代词,指齐国军队
二、句子翻译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18新疆兵团、广西梧州,2017四川遂宁)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8安徽,2017重庆A卷)
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020湖北鄂州,2017四川宜宾)
4.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018辽宁辽阳)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报以实情。
5.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019湖南衡阳,2018湖南株洲,2017甘肃省卷、辽宁大连)
7.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020北京、重庆A卷,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黑龙江绥化,2017四川内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8. 彼竭我盈,故克之。(2020重庆A卷,2018广西梧州,2017江苏常州、四川内江)
9.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三、成语积累
小恩小惠 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 彼竭我盈
三、问题探究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答案】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让鲁庄公意识到民心的重要性。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根据齐军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一举溃敌后,曹刿并不追击,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教 材 母 题 探 源
①率领鲁国以弱胜强取得战事大捷后,曹刿是分几层来论述取胜原因的?(统编教参·教学设计)
②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2019吉林)
【答案】三层:一是强调蓄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看准战机,再做行动;三是谨慎判断,以防埋伏。
一题巧变式
【答案】战前要取信于民(或者得民心);战场上要一鼓作气(或者沉住气,不能硬冲硬撞)(或者要善于蓄养士气);要细心,胜利当前,要详察敌情再追击。(围绕“取信于民”“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回答即可)
③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主要原因。
【答案】齐国依仗实力强大,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内容理解
1. 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019吉林)
2. 文章第1段,曹刿和鲁庄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曹刿对此表明了怎样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曹刿积极参与,挺身而出,献计献策;“乡人”置之不理,漠然视之。
【答案】中心话题: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观点: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3. 文章第2段仅用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活灵活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4. 阅读第2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019吉林)
【答案】将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曹刿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答案】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5. 文章对人物的褒贬之意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寓于字里行间,简洁精练。请结合文章内容任举一例简要分析。
6. 请简要分析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2017江苏淮安)
【答案】示例:在描写鲁庄公与曹刿在战场上的场景时,下笔极其简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以及曹刿所说的“未可”“可矣”简单几字,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也传达出曹刿的果断、稳重和胜券在握。
【答案】示例: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后文讲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的“远谋”。
◆人物形象
7. 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统编教材·积累拓展)
【答案】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远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指挥作战时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8.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两处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写出两点即可)
◆拓展探究
9. 如何理解曹刿以平民身份而主动“论战”的行为?(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案】曹刿堪称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与军事家。他只是鲁国的一介平民,并非“肉食者”,本无机会参与国家大事的商讨和实施。但他凭借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积极参与抵御外敌入侵的政治谋划与军事行动,并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10. 文中,曹刿所认同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条件,是指鲁庄公所说的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三条,还是只指第三条?说说你的推理。(2018宁夏)
【答案】示例一: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而取信于民只做好某个方面还不够,而是要做好方方面面,所以,三条都包括。
示例二: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而取信于民的举措中最重要的是“必以情”,所以,特别强调的是第三条。
角度1:民心的重要性
一、(2021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12分)
选文论述了民心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启迪学生应该真诚待人,学会换位思考。
选材理由
好题精练
【甲】《曹刿论战》第1段。
【乙】景公与晏子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馀①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②焉,馀以衣士。”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③,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馀:同“余”。剩余,多余。②二制:七丈二尺。③烦乱:无秩序,混乱。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不能察 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馀以食士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
虚夸,夸大
明察
供养,给……吃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终岁,布帛取二制焉,馀以衣士。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一年到头,布帛自己只取七丈二尺,剩余的都给士人穿。
3. 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试举例分析。(3分)
4.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民心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请你结合两篇选文,说说君主应该怎样治理国家才能使百姓归心。(3分)
【答案】以曹刿与“乡人”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将曹刿与鲁庄公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一个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①尽职尽责,按照法律条例治理国家;②亲贤远佞,使国家政治清明;③放宽刑罚,以仁义治国,不实行苛政;④救贫扶弱,施行恩惠,使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答出三点即可)
角度2:写作手法
二、(2021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选文记叙了围魏救赵的故事,启迪学生在事情行不通的时候,可以转换思维和解决方式,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
选材理由
【甲】《曹刿论战》全文。
【乙】田侯①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②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③魏,邯郸拔④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田侯:这里指齐威王。②兼:兼并,吞并。③弊:困乏,疲敝。这里指军队疲惫。④拔:攻克,攻取。
驻军
军霸上
保全
苟全性命于乱世
课外字词迁移
这样
如是再啮
课外拓展 意思 课内迁移 课内出处
①军于邯郸之郊 《周亚夫军细柳》
②是赵不拔而魏全也 《出师表》
③是赵破而魏弱也 《河中石兽》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竭:_______________
(3)夫大国,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_
(4)弗救,则我不利 弗:_______________
驱车追赶
穷尽
推测,估计
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齐军因为趁魏军疲惫之际加紧攻击,在桂陵大败魏军。
3. 【甲】文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3分)
4. 【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甲】文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故用“曹刿论战”作为标题。
【答案】共同点:详略得当,对战争的分析评论重点叙述,简要概括战争场面。作用:通过详写和略写的结合,使文章点面结合,主次分明,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角度3:人物形象
三、(2021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选文说明了做任何事情必须先明察事物本质才能更好地躲避祸患的道理,有助于培养学生洞察事物的能力。
选材理由
【甲】《曹刿论战》全文。
【乙】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谋利而得害,犹弗察也。今蘧伯玉①为相,史鳅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凡谋者,疑也。疑则从义断事,从义断事,则谋不亏,谋不亏,则名实从之。贤主之举也,岂必旗偾②将毙而乃知胜败哉?察其理而得失荣辱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蘧(qú)伯玉:春秋时卫国人,名瑗。②偾(fèn):倒。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 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则谋不亏 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及,普遍
使信服
跟随
谋划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谋利而得害,犹弗察也。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您要攻打卫国是为了)谋取利益,结果却要遭受祸害,这个情况您还不了解啊。
3.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4. 【甲】【乙】两则选文中刻画的曹刿和史默这两个人物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战前,在和鲁庄公对“何以战”的讨论中认为只有取信于民才是作战的前提,具有政治远见;战中,善于把握有利的反攻时机与追击时机;战后,能够及时总结战斗的经验。
【答案】共同点:有责任心,有担当,热爱国家。【甲】文中,曹刿在国家危亡之时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谋略,使鲁国击退了齐国的军队;【乙】文中,史默通过长达六个月的观察发现卫国国君有很多贤德的人辅佐,劝说赵简子不要贸然进攻卫国,以免为国家招致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