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云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共9+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云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第23篇 伯牙善鼓琴(共9+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4:43:06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语 文
原文呈现
名句默写
文学常识
思维导图
全文中心
【文学常识】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原文呈现】
伯牙擅长弹奏,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
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伯牙弹琴时,意念(出现)流动的水。
山高耸的样子。
语气词,相当于“啊”。
弹奏。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水流宽广的样子啊像江河。”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够懂得。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见暴雨,他在岩石边停下,心里悲伤,就拿过来琴弹了起来。
同“猝”,突然。
山的北面。
拿,拿过来。
懂得,知道。
水流宽广的样子。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岩崩塌的音乐。每弹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伯牙放下琴叹息说:“您的听力好啊,好啊!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你的听力呢?”
使……逃脱。
放下。
穷尽,这里用为动词。
总是,就。
创作,这里是弹奏的意思。
【全文中心】本文围绕中心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展开,主要写了两个场景来表现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音情谊。
【思维导图】
第一层
第二层
伯牙善鼓琴
总写伯牙、子期的特点,再具体写子期善听。
伯牙遭遇暴雨而鼓琴表达复杂内心的事,而钟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他的琴声,进一步说明知音的内涵。
知音难觅
【名句默写】
(1)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3)曲每奏,__________________。
(4)善哉,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子期善听
初为霖雨之操
钟子期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共16张PPT)
语 文
1
提分必练
2
好题精练
一、重点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卒逢暴雨
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伯牙善鼓琴
原意为:一种打击乐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突然
提分必练

3. 一词多义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志在登高山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叙述,讲述
立志
志虑忠纯(《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记号
志向
4. 其他重点实词
(1)伯牙善[F]鼓琴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 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钟子期必得[F]之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乃援琴而鼓之 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为霖雨之操 霖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擅长
心中想到的
领会
拿,拿过来
连绵大雨
琴曲名
(6)更造[F]崩山之音 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钟子期辄[F]穷其趣 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吾于何逃声哉 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奏 
总能
穷尽
旨趣,意旨
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逃避
二、句子翻译
1.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2.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4.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他在岩石边停下。
心里伤感,就拿过琴弹了起来。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旨趣。
(你)所描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啊。我到哪里才能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三、问题探究
◆内容理解
1.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答案】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
2. 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画龙点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②由伯牙发出的感慨,抒发了对知音的渴望。③表达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写作特点
3. 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分析。
【答案】 示例一:从语气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就使其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得强烈真诚。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拓展探究
4.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示例:只有互相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知音难遇,知己难求,我们要珍惜友情。
角度:描写手法
(2021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选文通过叙述乔山人知音难求的故事,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要珍惜友谊。
选材理由
好题精练
【甲】《伯牙善鼓琴》全文。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②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③,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
扣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节选自徐珂《乔山人善琴》)
【注释】①鹘(ɡǔ):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鸟。②郢(yǐng):楚国都城的代称。③阕:停止,终了。④扣:求教,探问。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伯乐所念 所念:_________________
(2)钟子期辄穷其趣 趣: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于何逃声哉 逃:___________________
(4)尝得异人传授 尝: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中想到的
逃避
旨趣,意旨
曾经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2)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伯牙弹琴,用音乐表现的意境是高山。
我弹琴大半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
3. 请根据【甲】文内容,说说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3分)
4. 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琴音,请联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两文分别是如何表现的。(3分)
【答案】伯牙琴技炉火纯青,喜欢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上,而钟子期具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领会伯牙的心意。
【答案】【甲】文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伯牙琴音的高妙;【乙】文通过“凄禽寒鹘,相和悲鸣”一句来表现乔山人琴技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