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几何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通过了解“韦恩”对数学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重复时,应从何中减去重复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发现问题视频1:一对父子加一对父子(无具体情境)师:你们觉得应该是几人?真的是4人吗?我们再看一遍。视频2:一对父子加具体父子(有具体情境)师:现在,你们觉得应该是几人?师: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重复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重复的问题,也就是重叠问题。导入课题:《重叠问题》,并板书:重叠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组织比赛,制造矛盾。摆一摆:出示社会实践名单,并做抢名片游戏。师:除了语言和动作之外,还是不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参加小记者谁是参加小交警的人。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怎样做,才能做到两全其美?数形结合,说明图理。圈一圈:师:这位同学的想法不但简单,而且特别有创意,简简单单的两个圈,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揭示韦恩图,体现数学文化)在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说出韦恩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列式计算,解决问题。5+6-2 3+2+4 (教师有选择的进行板书)5、小组合作,知识迁移(学习单二)重复参加两项实践活动的人数,还有可能是几人?由重复2人、3人迁移到其他情况。6、提炼归纳,提炼方法。方法:和-重复部分
三、回归生活社会小调查:帮爸爸找位置。德育:抽烟喝酒看似潇洒,实则有害。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帮爸爸改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回顾过去师:其实,重叠问题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早在一年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
自主练习,巩固新知。自主编重叠问题简单的重叠问题重叠问题拓展
六、回头看,谈收获。在社会实践名单中发现了重叠问题,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经历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韦恩图又解决了重叠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到的数学方法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
七、展望未来师:我们到了初中、高中会继续学习韦恩图,只不过那时,我们称之为集合。你在长大,它也在长大。希望我们再见时,不要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