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剪纸故事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剪纸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学情分析:
这剪纸故事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画,都是学生熟悉的,从内容中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很具启示性。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骤、小提示,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还呈现了一组人物所用的道具,学生在制作相关人物时可以用这些道具来搭配,借助于道具所体现的工具特点将有助于确认表现剪纸人物的身份。学习中选用了世界首部傣族剪纸动画片《圣域魔火》,学习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兴趣,可让学生由此出发,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的资源,深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事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事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下星期就是咋们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了。老师准备了一段跟泼水节有关的特别的故事。剪纸动画大家一定看过不少,但傣族剪纸动画,相信你一定没看过!让我们一起来一睹为快?
2.课件播放世界首部傣族剪纸动画片《圣域魔火》的故事。并出示剪纸图片。
二.傣族剪纸介绍。
1.傣族剪纸产于云南傣族地区,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2006年5月20日,傣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云南,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剪纸一般用于刺绣样稿、装饰门楣、灯彩、旗幡、供品等。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傣族剪纸形象生动,图案整齐,匀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关,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2.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剪纸来表现故事。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剪纸来装饰生活用品和表现人们的情感。有很多生活场景和故事等都可以用剪纸来进行表现。
3.要剪出一个故事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只要大家待会认真观察,细心剪制,就能创造一个剪纸故事。
三.学习剪纸方法。
1.锯齿纹
2.月牙纹
四.人物组合故事剪纸。
1.在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3.先分工再进行组合。 (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4.教师示范剪纸步骤。
(1).随意剪出外形。
(2).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3).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 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 ——胶涂在底纸上。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4).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 ——添加背景、道具等。
5.教师总结:剪纸人物最重要的是头部及五官的表达,试一试用最简单的方式剪出一个人物,互相交流一下。
五.小动物剪纸。
1.教师示范
2.学生相互讨论,试着剪一剪。
六.教师总结:
剪纸符号大致分为: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一副吉祥如意的团花,或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或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等剪纸,都可以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
七.课后练习:
根据上课所学,同学们试着根据一个故事,发挥想象,剪一组生动形象的剪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