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这节课让我们细读课文,归类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资治通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孙权劝学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合作探究
2.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开卷有益。
②劝人要讲究策略。
③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⑤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⑥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⑦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合作探究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合作探究
语气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古时王侯的自称
对朋友辈的敬称
合作探究
称谓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孤苦。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即更刮目相待( )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另,另外;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当
卿今当涂掌事( )
见
见往事耳( )
动词,掌管
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动词,知晓
但当涉猎( )
动词,应当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
与“为”组成词组,可译为“认为”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 )与蒙论议( )
鲁肃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主语“鲁肃”
蒙辞以军中多务。
倒装句
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合作探究
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概括主题
感悟一: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受到不少启发。首先,我们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其次,我们认识到只要肯学,就会有所收获,学有所成。
学后感悟
感悟二: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且才略进步惊人;方仲永聪明过人,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年幼不学,毫无所成,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学后感悟
记事简练而完整。
写作特色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详略得当,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
写作特色
吕蒙
(坚决,关心)
(自信,自得)
(吃惊,赞叹)
孙权
鲁肃
君臣
同僚
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板书设计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当涂掌事 。
(3)刮目相待 。
(4)及鲁肃过寻阳 。
推托
当道,当权
擦拭
到,等到
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含义。
课堂检测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D.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秦师过周北门
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握”“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认清”“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
D
课堂检测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课堂检测
《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 。
资治通鉴
编年体
司马光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3.填空。
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解析】B项,应该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B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知识就是力量。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拓展探究
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点亮)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但总比摸黑强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1)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听说
哪里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2.翻译句子。
(1)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
孙权劝学是上级对下级,先提要求,后作解释。师旷劝学是下级对上级,是先打比方说理,后让平公选择。
3.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概括。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拓展探究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拓展探究
你的同桌张明同学头脑聪明,成绩较好,但最近他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急剧下滑,班长请你前去劝劝他,你将如何劝导呢?
示例:张明同学,你是我交往的朋友中最聪明的一个,可我发现你最近经常玩网络游戏,成绩有所下滑。我真诚地希望你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让你的聪明才智有用武之地。
课下作业
《资治通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