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新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盱眙县新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31 16: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迤俪(yǐ) ?? 癖好(pǐ) 叱咤风云(zhà) 不落言筌(quán)
B.?赍发(jí) ? ?决起(xuè) 接踵而至(zhǒng) 恶乎待哉(è)
C.?窈窕(tiáo) ?? 关卡(qiǎ) ?心有余悸(jì) ???遥思远怅(chàng)
D.?潦(liǎo)水 ?? 轻鸢(yuān) ? 饮鸩止渴(zhèn)模棱两可(léng)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在校运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C.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D.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德国的“汽车社会”
①德国是现代汽车之父戴姆勒和本茨的家乡。对保时捷等德国名车,人们早已耳熟能详。“飙车”大王舒马赫兄弟出自德意志民族。这个人口八千二百万的国家,汽车保有量达到四千九百万辆(同当今中国差不多),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轿车。德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4%但公路总长度已达23.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高速公路的不少路段不限速。如此众多的汽车,如此稠密的公路,如此繁忙的交通,再加上世界上开车最快的民族,这个在“汽车社会”中摸爬滚打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却是世界上交通安全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交通死亡人数仍在逐年下降。
②在德国开车是“快而不累”,大家按规矩开,违规的人只是极少数。德国提倡“防卫式”的驾驶方法,就是随时估计到周围的人可能出现的错误。快、慢、停、让,转换中很少无谓地浪费时间。德国行车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合理利用车上的灯光设备,随时让周围人看到你。光线稍有不足,驾车人就会及时打开车灯,这不是为了看路,而是使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显,以保护彼此的安全。
③大多数德国人以一丝不苟、几近呆板的方式来遵守交通规则。有人调侃说,什么是德国人呢?半夜两点,夜深人静,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一个行人站在路边耐心等待,人行道绿灯亮,才开始过马路。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德国人。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德国道路交通信号灯系统全部自动管理,极少有监视器。路口无交警站岗值勤,更无“交通协管”之类。交通警察都是坐在车里巡视或待命。
④德国人喜欢用“交通参与者”这个词,表示在交通环境中的平等。无论是开车的,乘车的,骑车的,步行的,各有行为准则,能否得到特殊的权利,取决于当时公务的紧迫程度。通常情况下,汽车礼让行人或骑车人;一般私家车礼让公交车和出租车;所有车辆和行人避让正在执行任务的救火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德国交通管理的一个原则是尽力保证交通参与者对道路的使用权益,政府很少为少数人实施“道路限行”,即便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交通也没什么太特殊的举措。
⑤如今,德国人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他们意识到汽车不是坦克,不能只保护自己。总之,改善交通,人人有责,人人尽力。
(取材于权忠宪《从德国看中国汽车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德国汽车文化兴盛,有一百多年历史,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汽车人口”却很多。
B、德国汽车工业发达,出产保时捷等名车,现代汽车之父及“飙车”大王舒马赫都是德国人。
C、因为德国公路路况好,人们又能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路口很少有警察和监视器。
D、德国虽然公路稠密,汽车众多,车速较快,交通繁忙,但交通安全状况仍然很好。
6.解释第③段中“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的含义。(4分)
7.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推断德国人在未来汽车设计和制造时会考虑一个什么问题。(4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B.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C. 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D. 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2分)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 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 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11.把下面三个(含两个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4分)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分)
四、默写
名句名篇填空(8分)
12.一去紫台连朔漠, 。
13.无边落木萧萧下, 。
14.其险也如此, !
15. ,此时无声胜有声。
16.寒衣处处催刀尺, 。
1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18.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
19.申之以孝悌之义,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①
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②宿,堪闻雁北飞。
注释:①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②巴陵:今指岳阳。
20.“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2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2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六、语言表达
23.根据下面的一段话,给“口才”下一个恰当的定义。(5分)
现在,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口才,可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见仁见智。有人以为“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口才;有人说,口才“本身只能是传情达意、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有人说,“何谓口才?我想,口才是指人际交流的一种语言表达技巧”,等等。这些说法都有片面性。口才不只是嘴巴上的功夫,不是单纯的技巧,也不能把口才看做工具。那么,怎么看口才的本质呢?这次讨论中不少文章阐述了很好的见解。有人说,口才是一种才华和素质,即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人说,口才不只是一种能力和技巧,而且是智慧、知识、艺术和技巧的总和。
七、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巴金的《家》中,觉民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体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B.郭沫若《女神》的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它们取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独具风韵,令人神驰,开创了中国新诗剧的形式。
C.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典型的吝啬鬼形象,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不许女儿恋爱,剥夺了女儿的遗产继承权。
D.《边城》写的三次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紧密相关。第一次写她巧遇傩送,暗生恋情,第二次写她和傩送一起看赛船,第三次写傩送邀请她看赛船。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同鲨鱼英勇斗争的激烈场面,表现了老渔夫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以及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仍然要顽强拼博、永不屈服。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5分)
(2)杨修是曹操的行军主薄,为人恃才放旷,曾多次触犯曹操忌讳,最终被曹操杀害。请简述杨修触犯的曹操忌讳。(5分)
八、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着这一穗麦子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却都已经落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笑话’’是指在没有车的情况下,德国人仍然要看到绿灯才走,表现了德国人的呆板(1分);不是“笑话”是指大多数德国人以一丝不苟的方式来遵守交通规则(1分),表现出严肃而认真的生活态度,使德国拥有了良好的交通状况(2分)。
7.答案示例:在汽车设计和制造时,要考虑到一旦碰撞行人,应尽量减少对行人的伤害。(共4分。考虑到碰撞行人2分;减少伤害2分)
8.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
(2)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之类一样。

20.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两手相握,落泪沾湿衣裳(1分),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1分)。
【小题2】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作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2分)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心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
【小题3】想像。(2分)作者想像朋友离别之后夜宿巴陵(岳阳),不忍听大雁北飞的叫声;(1分)以想像朋友的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不忍离别之情,含蓄委婉,曲折动人。
23.口才是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技巧(1分)和他的知识、智慧相结合(1分)而形成的才华和素质(2分)。(判断句式1分)(共5分)
24.AD
25.(1)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2分)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2分)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1分)所以起总纲作用。
或: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2分)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2分)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1分)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2)(5分)①看出曹操书“活”字于门上是嫌门太阔;②分吃曹操的一盒酥;③看出曹操梦中杀侍卫是假装的;④参与曹植、曹丕的皇位之争并触怒曹操;⑤最后,杨修在曹操兵驻斜谷时由“鸡肋”号令预知曹操退兵之意,因而让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杀害。(每点1分)
26.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