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31 16:4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景德镇市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语文
第I卷 选择题(39分)
一、(21分,第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nuó) 茎叶(jìng) 蓊蓊郁郁(wěng) 快速下载(zài)
B.落蕊(lěi) 驯鸽(xùn) 平平仄仄(zè) 游目骋怀(chěng)
C.邮戳(chuō) 蜷缩(quán) 混混沌沌(hún) 横槊赋诗(shuò)
D.勖勉(xù) 肄业(yì) 流觞曲水(shāng)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气概 斑驳 没精打采 花木凋零
B.编纂 厮杀 山清水秀 大笔如椽
C.繁琐 更迭 隐逸恬适 鲈鱼大蟹
D.潦倒 阑珊 老生长谈 人才倍出
3.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 不到十足。
③士别三日, ,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A.幽静 品尝 刮目相看 B.幽僻 品尝 另眼相看
C.幽僻 赏玩 刮目相看 D.幽静 赏玩 另眼相看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
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
C.他曾经密切地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D.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
5.下面的一段话,顺序有点混乱,请选出整理后条理清楚的一项(  )
①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②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③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④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⑤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A.①③②⑤④   B.②③①④⑤  C.⑤②③①④  D.②⑤①④③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B.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正如我在一篇小说里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死去。(《家》)
B.宗教法庭审判艾丝美拉达,认为她是女巫,驱使黑衣魔鬼刺伤了卫队长弗比斯,并把她驯养的小山羊作为证明她有巫术的证据。艾丝美拉达被屈打成招,法庭对她判处绞刑。(《巴黎圣母院》)
C.《论语》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论语》)
D. 在大卫出生那天,父亲的姨妈贝西小姐特地赶来。因为她一心希望外甥媳妇能生个女孩,结果一看是个男孩,就非常失望地走了。(《大卫·科波菲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9分)
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
①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一边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
②清洁生产其基本内涵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
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在发展清洁生产方面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来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应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促进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技术进步;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执行清洁生产的决心。
8.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是“深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延续,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是对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的生产。
D.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
9.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在发展清洁生产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
B.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一些落后设备。
C.我国发展清洁生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行宣传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
D.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是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B.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国必须改变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
C.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发明成功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
D.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1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3.下面关于《兰亭集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申述了他们的共同意志,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文章描绘了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些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激动喜悦的心情。
C.作者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都是富有哲理的思辨。
D.作者驳斥了老庄“齐寿夭,一生死”的消极言论,但也流露出人生易逝、生命无常的伤感。
第Ⅱ卷 主观题(111分)
四、(30分)
14.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2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分)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4分)
15.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后面题目。(8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篳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皛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郁邑余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从内容上看,该部分主要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点( 可借用诗中的字词)。(4分)
(2)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是作者“忧愁幽思”而作,该部分哪句诗最能表现“忧愁幽思”的感情?为什么?(4分)
诗句是
原因是
16. 课文内容默写(每小题2分,共10分)
(1)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
(2)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
(3)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
(4)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苏东坡与黄州
去年夏天刚我去过黄州,印象还很深刻。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呢?
我知道多数历史学家不相信那里是真的打赤壁之战的地方,他们大多说是在嘉鱼县打的。但最近几年,湖北省的几位中青年历史学家持相反意见,认为苏东坡怀古没怀错地方,黄州赤壁正是当时大战的主战场。对于这个争论我一直兴致勃勃地关心着,不管争论前景如何,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
于是我还是去了。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节选自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有删改)
17.文中画线的“伟大与渺小”分别指什么?(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5分)
19.作者最后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请联系我们学过的《赤壁赋》说说这场对话的主要内容。(6分)
20.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苏东坡的经历一定能给你许多人生的启示。请结合本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思考。(6分)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是一道风景;春风裁柳,碧如丝绦,是一道风景;小荷初露,涓涓清泉,是一道风景。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虽然你没有大江东去的雄浑,没有春风裁柳的多情,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你有柔韧的品格,你有闪光的心灵。
请以“别样的风景”为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
选择题1—13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D(A.茎jīng B.蕊ruǐ C.混hún)
2.D(长-常,倍-辈)
3.C(“幽僻”指幽静偏僻,用在①句中更贴切;②句用“赏玩”才能和前面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相照应;“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所以③句用“刮目相看”更贴切。)
4.B(A项,“革命实践活动”与“极其广泛”搭配不当,应在“活动”后面加“的范围”;C项,应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成分残缺,在“恩格斯”后面加“在”字。)
5.B
6.B(A句末的问号应为句号 C括号应为破折号 D句号应在引号内)
7.A( 陈姨太不是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而是以“血光之灾”为由。)
8.D(A它是不同于“深绿色技术”的一种“生产技术”。B治理“三废”属传统的“深绿色技术”;C不只是“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有“产品”)
9.B(太片面,注意第③节中的“加上”“而且”)
10.C(处理“三废”技术不属于“清洁生产技术”)
11.D(致:思想情趣。)
12 .A(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13.B(作者的情感是平静、闲适的)
14.(12分,每小题4分)略
15.(1)①自己从善爱美;②小人投机,追曲,诽谤;③君王不察。(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全对给4分)
(2)宁溘死以流亡兮;(1分)伏清白以死直兮。(1分)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恐怕不会想到死,以死殉志,足见作者忧怨之深广。(2分)
16.(10分,每空1分。凡错、漏、添字均不得分)略
17.“伟大”指长江的气势浩荡;(2分)“渺小”指在巨大的长江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2分)
18.“苏东坡成全了黄州”,是因为苏东坡发现了黄州的美,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让黄州成为名扬天下的名胜古迹,提高了黄州的美学等级;(3分)“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是因为苏东坡进入黄州以后,人生历程和人生观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2分)
19.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终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2分)做为个体的生命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是短暂而渺小的;(2分)世间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2分)
20.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必一致。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本文有关内容来谈3分,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谈2分。语言表述不清要酌情扣分。
21.(60分)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