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第一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 社戏 第一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6: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同学们,请回忆我们以前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这些文章分别出自哪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朝花夕拾》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文章——《社戏》。
社戏
鲁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识记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
2.领悟鲁迅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把握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难点)
3.感受当地淳朴、和睦、善良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培养淳朴善良、有爱无私的品质。(素养)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收录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包含《狂人日记》《明天》《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这部作品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社”,原指的是土地神或土地庙。后来发展演变为以演戏的方式来酬神祈福的活动,活动中演的戏就叫“社戏”。南宋诗人陆游就曾描写过社戏热闹的情景:“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后来,“社”演变成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在绍兴,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了解社戏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本文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我”写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农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民的生活。他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钳 撮 偏僻 行辈 照例 欺侮
宽慰 嘱咐 怠慢 礼数 撺 掇 凫水
潺潺 踊 跃 家眷 皎洁 好歹
qián
cuō

háng


wèi
zhǔ fù
dài
shù
cuān duo

chán
yǒng yuè
juàn
jiǎo
dǎi
( )翘首
( )翘起
( )行辈
( )树行子
( )行走
( )哄骗
( )哄笑
( )一哄而散
( )省心
( )归省
xǐnɡ
shěnɡ

hònɡ
hǒnɡ

hánɡ
xínɡ

hōnɡ
hàng
qiáo
qiào


chuò
啜泣

chuò
辍学

duo
撺掇


收讫


迄今


屹立

xiāo
枭雄

niǎo
袅袅


凫水

zhuì
点缀
归省
行辈
怠慢
撺掇
悠扬
回家探望父母。
辈分。
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纠葛
依稀
宽慰
自失
踊跃
漂渺
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模模糊糊。
宽解安慰。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课文指来回地说。
(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
月光不明,在文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同“婉转”。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屹立
絮叨
弥散
朦胧
宛转
皎洁
仙山楼阁
指神仙居住的山和美玉筑就的楼阁。多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仙山琼阁”等。
例句:在白云山上极目远望,远山重叠,烟云缭绕,恍惚间,我疑心自己是在仙境,是在仙山楼阁间徜徉。
课文围绕“社戏”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
平桥概况
伙伴游玩
无船出行
月夜行船
赵庄看戏
停船吃豆
深夜返回
再谈吃豆
盼社戏
看社戏
忆社戏
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①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快乐地生活。
②作为客人,得到优待,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
“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③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盼社戏
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八叔的航船回来了,
少年们愿意和“我”同去
双喜用写包票的话做了保证,外祖母和母亲同意
叫不到船
外祖母怕孩子们不可靠,母亲说大人们不能熬夜
“我”的心情
转机
波折
“我”的心情
急得要哭
高兴
沉重
轻松
盼社戏
“我”看社戏是什么季节?你是如何得知的?
“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春末夏初
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却没翻。
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
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地唱着。
④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来”等。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侧面描写一般有对正面描写做有益补充,激发读者想象力和表现人物性格等作用。
常见的方法:①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②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物;③以景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
侧面描写
2.考查形式
①文中对……的描写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②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某事物?
③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答题模式
采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的描写,表现了……特点(精神、品格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看社戏回家的路上,发生了哪些趣事?
偷阿发家和六一公公家地里的罗汉豆。
在八公公船上煮豆吃。
六一公公对自家罗汉豆被偷这件事有怎么的反应?
刚开始怪孩子们踏坏了不少,得知是请客人吃,说是应该的,还送了很多罗汉豆到“我”家里。
那晚的社戏,在“我”的记忆中是怎样的?
“好豆”“好戏”。
盼社戏
下 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