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7章 有机化合物自测练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7章 有机化合物自测练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7 21: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 有机化合物自测练题含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15题)
1、在常压、100 ℃条件下,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V 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标准相同状态下的氧气3V 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
A.1∶1 B.2∶1 C.1∶2 D.任意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各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且分子式也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3、将1 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 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  )
A.1.5 mol B.3 mol C.4.5 mol D.6 mol
4、下列反应中,能够说明乙烯分子具有不饱和键的是(  )
A.燃烧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化合反应
【答案】C
5、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
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浓硫酸是反应物
D.反应④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6、某化学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M的化学式为C2H4O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
7、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
②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③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它不是一元酸
④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⑤1 mo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 g乙酸乙酯
⑥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油脂 B.仅由三种元素组成
C.可水解成氨基酸 D.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分子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C.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两种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D.符合通式CnH2n+2的不同烃一定互为同系物
11、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形分子M(组成E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L是一种液态有机物
B.E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
C.干燥的G有漂白性
D.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
1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应采取的简便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
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D.使混合气体中的乙烯气体发生加聚反应
13、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碘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
1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为(  )
A.4.4 g B.2.2 g C.1.4 g D.在2.2 g与4.4 g之间
15、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全部
二、非选择题。(3题)
16、(1)完全燃烧0.1 mol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浓碱液,实验结束后,称得浓硫酸增重9 g,浓碱液增重17.6 g。该烃的化学式为________,并写出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烃2.2 g,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6.6 g CO2和3.6 g H2O,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9643 g·L-1,其化学式为________。
(3)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该烷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7、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带支管口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回答下列问题: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反应2~3 min后,在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
(5)该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
18、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滴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3)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乙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第7章 有机化合物自测练题含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15题)
1、在常压、100 ℃条件下,乙烯和乙醇的混合气体V L,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标准相同状态下的氧气3V 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  )
A.1∶1 B.2∶1 C.1∶2 D.任意比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各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且分子式也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3、将1 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 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  )
A.1.5 mol B.3 mol C.4.5 mol D.6 mol
【答案】B
4、下列反应中,能够说明乙烯分子具有不饱和键的是(  )
A.燃烧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化合反应
【答案】C
5、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
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浓硫酸是反应物
D.反应④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答案】B
6、某化学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M的化学式为C2H4O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
【答案】B
7、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
②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③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它不是一元酸
④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⑤1 mo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 g乙酸乙酯
⑥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答案】C
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油脂 B.仅由三种元素组成
C.可水解成氨基酸 D.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
B.分子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C.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两种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D.符合通式CnH2n+2的不同烃一定互为同系物
【答案】B
11、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形分子M(组成E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L是一种液态有机物
B.E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
C.干燥的G有漂白性
D.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
【答案】D
1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应采取的简便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
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D.使混合气体中的乙烯气体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B 
13、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碘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洗气
【答案】C 
1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为(  )
A.4.4 g B.2.2 g C.1.4 g D.在2.2 g与4.4 g之间
【答案】C
15、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全部
【答案】D
二、非选择题。(3题)
16、(1)完全燃烧0.1 mol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浓碱液,实验结束后,称得浓硫酸增重9 g,浓碱液增重17.6 g。该烃的化学式为________,并写出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烃2.2 g,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6.6 g CO2和3.6 g H2O,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9643 g·L-1,其化学式为________。
(3)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该烷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C4H10 CH3CH2CH2CH3、
CHCH3CH3CH3 (2)C3H8 (3)C9H20
【解析】(1)0.1 mol烃中含n(C)==0.4 mol,含n(H)=×2=1 mol,则每个烃分子中含4个C原子、10个H原子,即分子式为C4H10。该烃结构简式有两种:
(2)该烃的摩尔质量M=22.4 L·mol-1×1.9643 g·L-1≈44 g·mol-1,烃分子中n(C)∶n(H)=
∶×2=3∶8。最简式为C3H8,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化学式也为C3H8。
(3)设该烷烃化学式为CnH2n+2,则14n+2=128,解得:n=9,化学式为C9H20。
17、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带支管口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回答下列问题: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反应2~3 min后,在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
(5)该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2)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溴蒸气 D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然后E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3)在广口瓶B溶液底部有无色油状液体
(4)DEF
(5)充分吸收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下反应剧烈,生成和HBr气体,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中会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混合气体进入C可将气体中的溴蒸气除去(利用萃取原理)。气体在经D、E两装置时,分别可以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gNO3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AgBr)生成,装置F是尾气吸收装置,以防污染环境。
18、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滴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3)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乙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答案】(1)用银氨溶液检验前未加碱中和硫酸 (2)A 
(3)向中和液中加入少量碘水  (4)D
【解析】(1)学生甲加银氨溶液检验前未加碱中和硫酸,因为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进行。(2)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A正确。(3)学生乙向水解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碘水后不变色,有可能是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即淀粉有可能完全水解,也可能未完全水解。(4)根据乙的现象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反应发生,不能判断是否完全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