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正面描绘乐声特点和旋律变化
“摹写声音至文”—清·方扶南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喻声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其中“泣”和“笑”又能带给人视觉感受,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有形神兼备之妙。
吴丝蜀桐张高秋
吴丝蜀桐:
高秋:
张: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精妙。
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
空山凝云颓不流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想想驻足聆听的应该是谁?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江娥啼竹素女愁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
面对这样出神入化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这是谁呀?能够弹奏出这么感人的音乐?有人告诉我们,这原来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诗的前四句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十二门前融冷光
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十二门。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那激越的声响,那憾人心肺的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大胆新奇,出人意表的想象把音乐的震撼力表现的无以复加。
秋雨是忧愁意象,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有了病态,如此瘦蛟也能在乐声中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有何相同之处?
吴质和玉兔这两个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李贺这首诗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音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冷如秋霜,艳若桃李。”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通感的手法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的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的确是“摹写声音至文”。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吴丝蜀桐张高秋
吴丝蜀桐:“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
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