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6.1 物体的质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g
B.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C.唐山市冬季平均气温约-15℃
D.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2.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质量为500kg B.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一支钢笔长约为15cm D.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3.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B.质量越大的物体其体积一定越大
C.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D.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质量40t B.中学生课桌高度约70mm
C.舒适的环境是140dB D.人步行速度约1.1m/s
5.下面四个单位中,哪个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 )
A.纳米 B.分贝 C.千米/时 D.千克
6.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1.5m
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D.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2kg
7.质量是5×104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个鸡蛋 C.一瓶纯净水 D.一名中学生
8.某同学用最大量程为200g,最小刻度为0.2g,最小砝码为5g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57.8g,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误,则铁块的真实质量应是( )
A.52.2g B.57.6g C.57.8g D.58g
9.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下面关于质量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块成水,其质量没有变
B.将泥团捏成小鸭子,其质量没有变
C.神舟十三号飞船将国旗带入太空,其质量没有变
D.洒水车匀速行驶均匀洒水,车与水的总质量没有变
10.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返回器携带着约1731克珍贵的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下列有关月壤样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地月之间的温度不同,月壤样品的质量不同
B.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月壤样品在月球上的质量较小
C.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月壤样品质量一直在变化
D.无论在月球或地球上,月壤样品的质量保持不变
11.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
A.75kg B.7500g C.0.075t D.7500mg
12.实践证明,“测体温”、“勤洗手”、“要消毒”及“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对这些措施中相关数据的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测体温”: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的为2nm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质量约为3g
13.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
B.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
D.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
14.估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18cm B.中学生普通课桌的高度约40cm
C.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150g D.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0m/s
15.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 B.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是10s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二、填空题
16.小明病了,医生给他测体温、开药。体温计示数如图,体温是___________℃。药的说明书上注明0.8g/日,每粒药200mg。小明每天应服___________粒药。
17.在“探究物体形状、物质状态对质量是否有影响”的活动中
(1)小红用天平测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多次把橡皮泥捏成其它形状后测出它的质量。这步操作是为了探究______对质量是否有影响。小花则用小刀把橡皮泥削切不同形状进行多次实验,你认为她______(能、不能)探究得出形状对质量有影响的结论,理由______。
(2)把一块冰放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烧杯仍放在托盘上,在冰熔化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天平依然平衡,说明______。
18.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0千克。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______原理制成的。
19.物体所含 ________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______(选填“性质”、“属性”或“特性”),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 _____。某小铁块的质量是200克,将这小铁块压成铁片,则铁片的质量 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克,宇航员将这个铁块带入太空后,铁块的质量将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0.给下列物体的质量数值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成年人的质量60________; (2)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000________;
三、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遥丙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科技人员在运载火箭上安装了“箭载摄像机”记录火箭飞行情况,图甲是摄像机拍到的火箭上升时的一幅照片。探测器落月前先进入环月轨道,图乙是探测器绕月飞行的图片,探测器利用自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自动测量离月球的距离和选择落月地点。月球表面附近大气极其稀薄,可当成是真空。月球上的引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探测器登陆月球后,挖取2kg的土壤样品封装并带回地球。
(1)科技人员一般采用______(选填“压缩”或“降温”)的方法使气态氢和氧液化后装入火箭;
(2)“箭载摄像机”拍摄照片时镜头的焦距为f,为保证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ν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3)图乙中皎洁的月亮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若探测器某一时刻用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0.002秒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此时探测器到月球的距离约是______km,探测器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到月球的距离;(光速c取3.0×108m/s)
(4)2kg的月球土壤样本抵达地球后质量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kg。
22.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纳米陶瓷
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
(1)“神舟七号”飞船与空气摩擦呈炽热状态时,飞船舱不至于被烧毁的原因之一是飞船外表面的陶瓷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纳米陶瓷刀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________高。
(3)如图所示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_______(填字母)。
23.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推力巨大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将“风云”气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载人实验飞船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于10月16日成功地返回地面.美国航天员曾涉足月球,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①,而这时月球的引力则起主要作用.其实,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作用②.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③.
(1)在飞船进入太空的过程中,宇航员杨利伟的质量将_____.
A、先减小再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始终不变 D、逐渐减小
(2)第②句其实是牛顿所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由第①句,我们可以知道万有引力跟_____有关,再由第③句我们可以猜想出万有引力还跟_____有关.
24.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推力巨大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将“风云”气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载人实验飞船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于10月16日成功地返回地面。美国航天员曾涉足月球,①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而这时月球的引力则起主要作用。②其实,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作用。③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
(1)在飞船进入太空的过程中,杨利伟所穿宇航服的质量( )
A.先减小再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始终不变 D.逐渐减小
(2)第②句其实是牛顿所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由第①句,我们可以知道万有引力跟___________有关,再由第③句我们可以猜想出万有引力还跟___________有关。
(3)“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巡天,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制造飞船返回舱的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利用你学过的知识,猜猜看,该复合材料应该具备哪些物理属性?(写出两种)属性1:___________ ;属性2:___________
25.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的质量真的会不变吗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肯定地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 物体的质量是常数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这是对静止的物体的质量而言。如果对运动的物体而言,物体的质量是否还是始终不变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他的理论是: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 (其中c为光速)。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静质量m0=1kg的物体,当它以v1=300m/s和v2=1.5×105km/s运动时,其动质量分别为:m1=1.0000000000005kg、m2=1.15kg,由此可知,物体的动质量比静质量大,且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从m1值可看出,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关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
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都很小,而其运动速度又很容易接近光速,这时它们的质量随速度的改变就不可忽视。关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知识时就会进一步深入理解。
(1)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_______,而______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在研究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不变,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3)设某物体静质量m0=100kg,当物体以2.4×108m/s的速度运动时,其动质量m为多少(c=3.0×108m/s,结果以千克为单位,取整数) ( )分析结果,你可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 )
26.在日常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学校里的水龙头关闭不严,导致滴水不止.小明决定测量水龙头关闭不严,究竟会流失多少水.
(1)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在标尺左端“0”刻度线,在横梁平衡前指针的指示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他用质量为50g的烧杯放在关闭不严的水龙头下接水10分钟.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到已调平的天平左盘中,在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烧和水的总质量_____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通过调节当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时,盘内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这个水龙头1小时漏掉水的质量为_____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00g,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故B不符合题意;
C.唐山市冬季平均气温约-6℃~5℃,故C不符合题意;
D.全新2B铅笔的长度与中学生手掌伸开时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差不多,约为18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略小于1s,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钢笔的长度和中学生的手一拃的长度差不多,约为15cm,故C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A.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即为质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的物体其体积越大,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电子称等,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其大小不随物体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中学生质量一般为50k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课桌高度标准为75~80cm,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140dB的环境会严重损坏听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步行速度约4km/h,即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纳米是长度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符合题意;
C.千米/时是速度的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
80cm=0.8m
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
200g=0.2kg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根据单位换算
5×104g=50kg
一头大象约2t,一个鸡蛋约50g,一瓶水约0.5kg,一名中学生约50kg,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实验中读出的铁块的质量是57.8g,托盘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最小砝码为5g,实验中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颠倒了,可判断出左盘中所放砝码的质量是55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是2.8g。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颠倒了,不能按以往的方法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
m左盘=m右盘+m游码
可知
m物=m砝码-m游码
所以物体的质量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A.冰块成水,状态变了,但其质量没有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泥团捏成小鸭子,形状改变了,其质量没有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神舟十三号飞船将国旗带入太空,位置改变了,其质量没有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洒水车匀速行驶均匀洒水,车与水的总质量变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解答】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将月壤带回地球,位置改变、温度变化,月壤所含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即
50kg×15%=7.5kg=7500g=0.0075t=7500000mg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A.人体的温度相对稳定,正常体温在36.5~37℃,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较全面的洗手,洗手的时间一般在半分钟左右,即不少于20s,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的一般为2mm左右,即
故C符合题意;
D.一包100只装的医用外科口罩质量约为250g,即一只的质量为2.5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
A.课桌的高度低于1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脉搏1min钟跳跃60-100次,所以一次跳动用时约1s,故B符合题意;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2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
A.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为15 cm,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比此略长,约为18cm,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B不符合题意;
C.10个鸡蛋约为1斤,即500克,故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不符合题意;
D.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A
【详解】
A.成年人的步行速度比较小,约为1.2m/s,故A符合题意;
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铸造的厚度,一枚约为2m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37.8 4
【详解】
[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每一大格表示1℃,平均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表示0.1℃,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7.8℃。
[2]根据题意,小明每日服药的颗粒为
17. 形状 不能 没有控制质量相同 质量与状态无关
【详解】
(1)[1]小红多次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来测质量,根据控制变量法,改变了形状,因此是探究形状对质量的影响。
[2][3]小花用小刀削切了橡皮泥来进行实验,在削的过程中形状和质量都改变了,因此不能探究出形状对质量的影响。
(2)[4]冰熔化是物质状态变化了,熔化过程中,天平依然平衡说明质量相同,说明了质量与状态无关。
18. 物质 等于 摆的等时性
【详解】
[1]由质量的概念可知,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所含物质越多,质量越大。
[2]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2000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等于2000千克,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19. 物质的多少 属性 kg 等于 不变
【详解】
[1]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物理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3]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用字母表示为kg。
[4][5]由于物体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若将质量是200克的小铁块压成铁片,铁片的质量仍等于200克;宇航员将这个铁块带入太空后,铁块的质量也不变。
20. kg g
【详解】
[1]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50——70kg之间,故数值为60kg为宜。
[2]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kg左右,2kg,合2000g。
21. 压缩 f【详解】
(1)[1]氢、氧在常温下是气态,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它们液化后装入火箭的。
(2)[2]我国运载火箭上“箭载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为保证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为像距,像距v满足的条件是f(3)[3]月亮自身不能够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4]由题知,激光从探测器到月球所用的时间
根据可得,此时探测器到月球的距离
s=ct=3×108m/s×0.001s=3×105m=300km
[5]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到月球的距离。
(4)[6]月球土壤样本抵达地球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月壤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故其质量不变,仍为2kg。
22. 耐高温 不能 硬度
【详解】
(1)[1]因为纳米陶瓷耐高温的特点,“神舟七号”飞船与空气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达不到陶瓷的熔点,所以飞船舱不至于被烧毁。
(2)[2]由材料可知: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完全无磁性;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
(3)[3]观察图象知:在磨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曲线c所显示的磨损程度小,这与纳米陶瓷刀的耐磨性好相符合。
【点睛】
认真阅读题目所该材料,结合纳米陶瓷的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逐一分析即可。
23. C 距离 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由航天员到月球和到地球的距离不同进行分析,由两个较轻物体和宇宙天体的质量不同进行分析.
【详解】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宇航员进入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故C说法正确;
(2)由第①句“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可以忽略”我们可以知道万有引力跟距离有关;
由第③“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句我们可以猜想出万有引力还跟质量有关.
故答案为(1)C;(2)距离;质量.
24. C 距离 质量 密度小、硬度大 隔热性、熔点高(合理即可)
【详解】
(1)[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宇航员进入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故C符合题意。
(2)[2][3] “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可知万有引力跟距离有关,“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可以猜想出万有引力还跟质量有关。
(3)[4][5]因为返回舱在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烧毁返回舱,所以这种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特点;还有要防止舱内温度过高导致对宇航员产生危险,这种材料还应具备隔热性好的特点;返回舱我们希望它越轻便越好,所以这种复合材料应具备密度小的特点。
25. 静质量(m0) 动质量(m) 见解析 167kg 见解析
【详解】
(1)[1][2]由题意可知,我们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其质量是指物体的静质量(m0),而动质量(m)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改变。
(2)[3]由公式可知,当v<(3)[4]其动质量
[5]物体运动速度v接近光速c时(很大时),其动质量(m)明显大于静质量(m0),动质量是变化的。或物体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微观粒子处于高速运动时,)动质量与运动速度有关等。
26.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大于 188.4
(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侧沉;天平读数时: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示数之和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详解】
(1)天平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其反方向调节,故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到已调平的天平左盘中,在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侧沉,这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10min滴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是:m=50g+20+10g+1.4g=81.4g;故10min杯中水的质量:m=81.4g 50g=31.4g.则这个水龙头1小时漏掉水的质量m′=6×31.4g=188.4g.
故答案为(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大于;188.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