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8.2 重力势能
一、单选题
1.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则从开始碰撞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弹簧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μmg(s+x)-
B.μmgx-
C.-μmgs
D.-μmg(s+x)
2.质量为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0.4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以桌面为参考平面,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为6J
B.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为4J
C.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6J
D.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6J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一定是向心力
B.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C.第谷通过长期观察,建立了日心说
D.任何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4.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块A和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拴接,竖直静置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物块A,使其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2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从物块A开始运动到物块B恰要离开桌面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力F的初始值大小等于ma
B.物块A的最大动能等于
C.物块A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
D.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量为零
5.将一个物体由地面上方的A点移至低于地面的B点,选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做功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
B.物体在A点的重力势能与在B点的重力势能方向相反
C.物体由A点移至B点的过程中,沿直线或曲线运动重力做功可能不同
D.物体由A点移至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6.蹦极是一项户外极限活动。体验者站在约40m以上高度的位置,用原长为20m的弹性绳固定住后跳下,落地前弹起,反复弹起落下。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在人的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下落过程中,体验者能体验失重感的位移为20m
B.第一次下落20m后,体验者立即处于超重状态
C.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瞬间,人的重力势能为零
D.当下落到最低点时,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最大
7.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D.只要物体的高度降低,其重力势能一定在减少
8.如图所示,传送带加速运动,带动货物加速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对货物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析正确的是( )
A.动能减小
B.动能增加
C.重力势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小
9.质量相等的均质柔软细绳A、B平放于水平地面,绳A较长。分别捏住两绳中点缓慢提起,两绳中点被提升的高度分别为hA、hB,且hA > hB(两绳都已离开地面)。上述过程中克服两绳重力做功分别为WA、WB,则( )
A.WA = WB B.WA < WB C.WA > WB D.不能确定
10.某游客领着孩子游泰山时,孩子不小心将手中的皮球滑落,球从A点滚到了山脚下的B点,高度标记如图所示,已知球的重力为m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A到B的曲线轨迹长度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重力做的功
B.从A到B过程中阻力大小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重力做的功
C.从A到B重力做功mg(H+h)
D.从A到B重力做功mgH
11.质量为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位于距离地面高度为的平台边缘,如图所示。某时刻物体以水平初速度从平台边缘飞出,选取飞出点为坐标原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忽略空气阻力和平台的摩擦,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关于其动能和重力做的功与水平位移的关系,以下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个物体处于某个位置,重力势能的数值是唯一确定的,与参考面选取无关
B.只要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D.物体重力势能增加时,物体的重力可以不做功
13.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冰雪运动热情。如图所示是济南南部山区某滑雪场的滑雪场景,某同学从坡形雪道上M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下滑至N点,滑雪过程中阻力恒定不变,将该同学看作质点,选取N点所在位置为零势能点,则下滑过程中该同学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的位置在( )
A.MN连线中点处 B.MN连线中点的下方
C.MN连线中点的上方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4.“神舟十二号”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后,又经过了两个星期左右的恢复锻炼,才逐渐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如图所示,重物A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根轻质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下端与物体A相连接。宇航员恢复锻炼时现将弹簧(初始为原长)上端点P缓慢地竖直提起一段高度使重物A离开地面。已知上端点P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则这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
A. B. C. D.
15.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系一重物,O点为其平衡位置(即重力和弹簧弹力大小相等的位置),今用手向下拉重物,第一次把它直接拉到A点,弹力做功为W1,第二次把它拉到B点后再让其回到A点,弹力做功为W2,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这两次弹力做功的关系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正确理解势能的概念,必须理解位置的概念,物体(看作质点)所处的位置是一个空间点,在一维空间(数轴)上用_______表示,在二维空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________表示;在三维空间中用____________表示.
17.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
18.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 = kx, k的值与橡皮筋的原长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表明 ,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① 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
A.N B.m C.N/m D.N/m2
② 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做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___________N/m
③ 将橡皮筋拉长3cm的过程中克服橡皮筋弹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J
三、解答题
19.如图所示,水平弹簧劲度系数k=500N/m。用一外力F(F未画出)推物块,使弹簧压缩10cm而静止。突然撤去外力F,物块被弹开,那么弹簧对物块做多少功?弹性势能的变化量是多少?(弹簧与物块没连接,水平面光滑)
20.如图所示,是一高的光滑轨道,末端与水平轨道相连.一质量的小物体从轨道端由静止释放,若物体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
(1)求物体从到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2)若在处,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时,损失了的动能,求小物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2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被竖直向上抛出,经过A、B和最高点O,三个位置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A、hB和hO。物体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WG1;和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O,然后由O返回到B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WG2;
(2)求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B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f1;和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O,然后由O返回到B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f2;
(3)比较两个过程空气阻力做功与重力做功,说明为什么不存在与空气阻力对应的“空气阻力势能”的概念。
22.在离地面80m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不计空气阻力,g取,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求:
(1)在第2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
(2)在第4s内重力所做的功和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动能定理得
W-μmg(s+x)=0-m
故弹簧弹力对物体做功
W=μmg(s+x)-m
故A正确,BCD错误。
2.C
【详解】
AB.小球在A点时的重力势能
EpA=mghA=0.5×10×0.4J=2J
小球在B点时的重力势能
EpB=mghB=0.5×10×(-0.8) J=-4J
选项AB错误;
CD.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这一过程重力做的功,即
ΔEp=WG=mghAB=0.5×10×1.2J=6J
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不指向圆心,变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一部分充当向心力,故A错误;
B.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要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可以发现,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脱离地球的束缚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
C.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故C错误;
D.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形变的过程能够对外做功,一定具有弹性势能,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未加外力之前,A处于平衡状态, 加上F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未加外力之前,A处于平衡状态,有
得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
物块B恰要离开桌面时
得初始时刻弹簧的伸长量为
整个过程,物体的位移
根据, 得最大动能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块A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弹簧的形变量
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量为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A.重力做功只与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及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错误;
B.重力势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B错误;
C.重力做功
物体从A点到B点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AB两点的高度差都是相同的,因此重力做功相同,故C错误;
D.物体在AB两点的重力势能分别为
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物体从A点到B点重力做功为
因此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B.当游客下落20m时弹性绳到达原长,以后继续下落时,弹力先小于重力,游客继续加速下落,此过程中,游客能体验失重,以后弹力大于重力,游客加速度向上,开始减速,可知体验者能体验失重感的位移大于20m,故AB错误;
C.因不确定零重力势能点,故无法知道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重力势能,故C错误;
D.由功能关系可知,当游客下落到最低点时,游客所处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不断增加,故AB错误;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在不断减少,故C错误;
D.只要物体高度降低了,重力就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重力势能就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B.传送带加速运动,带动货物加速上升,货物的动能增加,所以A错误;B正确;
CD.货物的重力势能增加,所以C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由于绳长和hA、hB的量值不确定,所以根据题设条件可能有如图2所示的(1)(2)(3)三种情况
图中GA、GB表示A、B两细绳的重心,由此可知克服两绳重力做功的大小是不能确定的。
故选D。
10.D
【详解】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故从A到B重力做功为
WG=mgH
故选D。
11.B
【详解】
AB.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在水平方向有
在竖直方向有
由以上各式得速度为
动能为
可知动能与水平位移的关系是一条抛物线,A错误,B正确;
CD.重力做的功为
可知重力做的功W与水平位移x的关系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C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A.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即使在同一位置不动,重力势能也发生变化,故A错误;
BD.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重力做功,重力势能一定发生变化,故B正确,D错误;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要它的重力做功,即高度发生变化,它的重力势能就一定发生变化,故C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
设、中点为,斜面倾角为,高度为,则斜面长度为,从到,由动能定理得
可知在点重力势能大于动能,若要重力势能等于动能,则需继续下滑,使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
物块刚A离开地面时,弹簧所受的弹力等于物块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伸长的长度为
由弹簧上端P缓慢的竖直向上提起的距离L,则物块上升的高度为
以地面为势能零点,这时物块A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
弹簧弹力做的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为
可知,两次弹簧的形变量相等,则
故选D。
16. (x) (x、y) (x、y、z)
【详解】
[1][2][3].物体(看作质点)所处的位置是一个空间点,在一维空间(数轴)上用(x)表示,在二维空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x、y)表示;在三维空间中用(x、y、z)表示;
17.势能
【详解】
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18. D 500 0.225
【详解】
①[1]由公式 变形得
所以Y的单位为
故选D。
②[2]由图像可得
③[3]拉长3cm时弹力大小为
由于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克服弹力做功为
19.2.5J;减少2.5J
【详解】
弹簧被压缩,具有弹性势能,其大小:
,
撤去外力F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通过做功转化为其他的能,当恢复原长时弹力为零不再做功,故弹力对物体做了2.5J的功,弹性势能减少了2.5J。
20.(1);(2)
【详解】
(1)减少的重力势能
解得
(2)在物体从到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在水平轨道上,再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小物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21.(1),;(2),;(3)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仅与初末位置有关,势能的变化与初末位置有关,两者都与位置有关,所以重力有对应的重力势能;空气阻力做功与路径有关,所以不存在与摩擦对应的“空气阻力势能”。
【详解】
(1)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O,然后由O返回到B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B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物体从A向上运动到O,然后由O返回到B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3)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仅与初末位置有关,势能的变化与初末位置有关,两者都与位置有关,所以重力有对应的重力势能;空气阻力做功与路径有关,所以不存在与摩擦对应的“空气阻力势能”。
22.(1)120J;(2)70J,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70J
【详解】
(1)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小球经2s下落
则此时距地面的高度
故
(2)小球落地所需时间
为小球在释放点与地面的距离,第3s末下落高度
则第4s内重力做的功
则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70J。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