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2:0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D.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2.下面成语中,可以用来形容革命英雄人物的一项是(  )
A.孤芳自赏 粉身碎骨 B.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C.昂首挺胸 没头没脑 D.威风凛凛 忘乎所以
3.“千钧一发”中“钧”的意思是( )
A.三十斤 B.十斤 C.一百斤 D.三万斤
4.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划横线字的正确解释是( )
A.板着 B.强忍住 C.拉紧
5.下列语句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一项是( )
A.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二、填空题
6.课文在描写人物时,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描写,又有对人物群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请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这段话描写了班长马宝玉的_______和_______。“斩钉截铁”的语气和简洁但坚定的语言“走!”写出了马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了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比作_____,一个“砸”字可以看出五位壮士对敌人的_____,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_____________。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1)这两句话是对五位壮士的_____和_____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_________的心情,以及他们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2)此时,五位壮士的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
7.词语积累填空。
①仿写词语:哈哈大笑、赫赫有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2个寓言故事的题目,要求题目是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探究靓舞台。
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那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将怎么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呢?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实践。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你觉得有这种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①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②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③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④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⑤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⑥他刚要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   过手榴弹   在腰间,猛地   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⑦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⑧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0.在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准确的动词。
11.联系片段,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画横线句子,填空。
“石头像雹子一样”形容砸向敌人的石头非常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体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段话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战斗场面,哪儿句话是从“面”上描写的?哪几句话是从“点”上具体描写的?请写一写,填上序号。
从“面”的角度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点”的角度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片段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是( )
A.宁死不屈。
B.顶峰歼敌
C.坚强不屈。
读短文,完成练习。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简单 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了一段(悲哀 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那时,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 耸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我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小心翼翼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为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5.文中括号处搭配恰当的词语依次是( )
A.简单 悲壮 屹立 B.简陋 悲壮 屹立 C.简陋 悲壮 耸立
16.用“﹏﹏﹏”画出写作者的联想的句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崇敬赵一曼B.思念赵一曼C.憎恨赵一曼
17.你从“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像一尊不朽的雕像”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平时学习时,要熟练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
A句应将“紧跟在班长后面,”句末“,”改为“。”
2.B

3.A
【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千钧一发”:钧:三十斤;千钧:30000斤。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4.A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掌握。“绷”是一个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bēng
1.张紧,拉紧:~紧。小褂紧~在身上。
2.当中用藤皮、棕绳等物绷紧的竹木框:床~。棕~。绣~。~子。
3.一种缝纫方法,粗粗缝上或用针别上:~被头。
4.束,包扎: ~带。
běng
1.板着,强忍着:~劲。~着脸。
bèng
1.裂开:~瓷儿。
2.方言,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有“很”的意思:~硬。~亮。
5.D
【详解】
本题考查点面结合表现手法。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常见的场面描写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1.“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概括了部队的作战计划,属于“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详细描写班长的动作,属于“点”。选项A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2.“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概括了战士们作战状态,属于“面”。“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详细描写马宝玉的言行,属于“点”。选项B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3.“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详细描写了海军,“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详细描写了骑兵师,这两句都属于“点”。“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交代了大部队的行进情况,属于“面”。选项C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4.“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只是描写游行队伍的游行状况,并没有加入其它事物的详细描写或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选项D的句子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D的句子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故选D。
6. 语言 动作 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坚决果断 比喻 石头 雹子 强烈仇恨 对敌人的仇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动作 神态 欣慰和自豪 勇于献身、大无畏 示例:群众和部队主力安全了,我们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不怕牺牲,为祖国和人民牺牲,我们感到很光荣。我们一定会有胜利的一天,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
【详解】
1.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班长马宝玉这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坚决果断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写出了马宝玉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坚决果断。“走!”语言简洁,表现了人物的果断和坚决。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根据比喻句的特点,找出句中的本体是石头,喻体是雹子。“砸”表现了战士们使出的力气之大,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情境,去体会战士们当时的心理,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3.(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分析能力。
“眺望”“回头望望”“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说明这是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喜悦”表现了人物的心情。面对牺牲仍然面露喜悦,体现出五位壮士勇于献身、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
(2)本题考查知识拓展。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联系上下文,写一写,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群众和部队主力安全了,我们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不怕牺牲,为祖国和人民牺牲,我们感到很光荣。我们一定会有胜利的一天,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
7.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①AABC式指前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如: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等等。
②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8.将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的方法写出来
【详解】

9.有必要。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段屈辱的历史要让子孙后代铭记。同时那些死难同胞也需要国人祭奠,并以此警醒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详解】

10.拧 夺 插 举
11. 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身体粉碎而死。
12. 多 对敌人的仇恨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3. ①②③④⑦⑧ ⑤⑥
14.B
10.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运用。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原文回答即可。
即:他刚要拧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11.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粉身碎骨:意思是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可知,这句话形容砸向敌人的石头非常多。这句话体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这段话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战斗场面。
阅读句子①②③④⑦⑧可知,这几句话是从“面”的角度来描写战斗场面的。阅读句子⑤⑥可知,这几句话是从“点”的角度来描写战斗场面的。
14.
本题考查了加标题的能力。
一个好的标题能体现语段主要内容或主题。本语段主要写了五壮士在顶峰英勇杀敌的事。因此可加标题:顶峰歼敌。
故本题选B。
15.B
16.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 A
17.赵一曼烈士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不死,她的精神会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18.采柞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贡献力量。
15.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简单:不复杂,头绪少。
简陋:简单而鄙陋。
悲哀:指伤心、难过,与欢乐、幸福、乐观、高兴等相对。
悲壮:心绪哀伤,意气激昂;悲哀而壮烈的。
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
耸立:指高高地直立。
16.
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通读全文可知,“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这句话是表示作者联想的话。
17.
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这句话的意思是:赵一曼烈士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不死,她的精神会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18.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作叶是红色的,就像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样,所以“我”留下来做纪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