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0我们家的男子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0我们家的男子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5: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20*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选择题
1.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
B.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
C.他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D.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扭身(liǔ)  捆绑(kǔn)  嘹亮(liāo) 安徽(wēi)
B.塞进(sēi)  嘴唇(chén)   嘱咐(zǔ)   和尚(chàng)
C.搓进(cuō)  劫难(jié)   熟悉(xī)   倔强(jiàng)
D.沮丧(qǔ)  纸屑(xiè)   遗憾(hàn)   轮廓(kuò)
3.下列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
A.贫困 B.举动 C.派遗 D.剧烈
4.为什么“我们家的男子汉”要自己一个人去买东西?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最准确的答案( )
A.因为他不喜欢别人知道他去买山楂片或是橘子水的事情。
B.他很懂事,所以不愿意让大人陪着他在“炎热的下午”去买东西吃。
C.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他要求独立的个性特点。
D.他对吃山楂片和橘子水很感兴趣,从而表现了他对食物的兴趣。
5.《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写小男子汉的事情不包括(  )。
A.他对独立的要求 B.他对食物的兴趣 C.他对电影的狂热
二、填空题
6.本文从“我”的视角来看“我们家的男子汉”的成长历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展开叙述,展现了“男子汉”生活中的点滴变化,而“我”前后的情感变化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7.换偏旁再组词:
拐( )__( ) 坦( )__( )
访( )__( ) 低( )__(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和同学们惊呆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说雨来是个小英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葵花脸上一阵发烧,赶紧急忙将项链从脖子上取下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写一写。
文中的孩子不爱吃青菜,“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他便主动吃了很多青菜。你不爱吃某种食物的时候,你身边的人用过什么方法让你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语段练习。
当他满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进托儿所。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着闹着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拘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每天去接他,都要听老师几句抱怨。
10.根据选文内容给文段列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画出“他”第一天幼儿园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他”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交给他一角钱。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去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3.从文中摘抄“他”要求独立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不少父母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从选段中作者对待侄儿的做法中,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简答题。
(1)“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
问题:“小心”反映了他说话时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从此我再不去破坏他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
问题:“他”为什么悲哀?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我”以后为什么“不去破坏他和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选项中的《少林寺》是一部影片,应该用书名号。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错误。扭身(liǔ)应为niǔ,嘹亮(liāo)应为liáo,安徽(wēi)应为huī。
B错误。塞进(sēi)应为sāi,嘴唇(chén)应为chún,嘱咐(zǔ)应为zhǔ,和尚(chàng)应为shàng。
C正确。
D错误。沮丧(qǔ)应为jǔ。
3.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BD正确。
C项有误。“派遣”意思:(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把“派遗”改为“派遣”。
4.C
【详解】
此题考查课文的理解能力。课文当中“我家的男子汉”自己去买东西是想体现他对独立的要求。
5.C
【详解】
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解答就很容易了。《我们家的男子汉》主要写了小男子汉对食物的兴趣、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的挑战三个方面。
6. 对食物的兴趣 对独立的要求 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对“男子汉”的理解和尊重

7. 拐卖 别 别样 坦克 但 但是 访问 仿 仿写 低头 抵 抵触
【详解】
本题考查生字的演变以及组词的能力,这在于平时学生对于不同偏旁的字的积累。需要多记,能够灵活运用。
故答案为:拐卖;别;别样;坦克;但;但是;访问;仿;仿写;低头;抵;抵触。
8. 旅客抱他。 示例:老师和同学们一个个都被她身上的花衣服惊呆了。 大家不能不说雨来是个小英雄。 葵花脸上一阵发烧,赶紧将项链从脖子上取下来。

9.我不爱吃青菜,我妈妈就把青菜榨成汁,放进面粉里,然后做成面条。然后我就爱吃了。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能力。解题时,一定要读懂题意,再合理构思语言。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注意语言通顺,字迹工整。
故答案为:我不爱吃青菜,我妈妈就把青菜榨成汁,放进面粉里,然后做成面条。然后我就爱吃了。
10.幼儿园里不哭闹
11.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 他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小男孩。
12.体现了他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扬和喜爱之情。
10.小标题是对一段话的概括性语言。因为字数的限制,在写小标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精炼语言。
11.此题考查文章的检索能力,抓住关键句“第一次去幼儿园的表现”,在中画出相关语句即可,从中也能看出他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小男孩。
12.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通过语句中“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可以看出他适应力很强,后面又描写他后面和同学熟悉后的顽皮,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扬和喜爱之情。
1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
14.从要让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15. 既强烈希望能去少林寺,但又对是否有“棒冰”感到担忧。 为爸爸不在身边悲哀;心里感到非常失望沮丧;我不愿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想让他伤心难过。
1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他”要求独立的表现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文章中相应情节,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自己的看法要符合原文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仔细分析原文中的相应情节,进行分析和理解,写出相应的答案即可。“小心”反映了他说话时既强烈希望能去少林寺,但又对是否有“棒冰”感到担忧心态。“他”悲哀是因为爸爸不在身边悲哀;反映了“他”心里感到非常失望沮丧;“我”以后 “不去破坏他和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是因为我不愿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想让他伤心难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