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顿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些石钟乳和石笋,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B.每一间的橫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D.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2. 走进天山深处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上面这些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铺垫 B.过渡 C.衬托
3.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安静,不嘈杂。(清净)
B.过重的负荷。(重荷)
C.光彩鲜明耀眼。(灿烂)
D.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景观)
4.下面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B.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C.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D.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拟人)
B.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设问)
C.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比喻)
D.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
二、填空题
6.写近义词。
清静——( ) 分辨——( ) 灿烂——( )
明艳——( ) 宽广——( ) 观赏——( )
7.读下面一段话,查字典。
尽管北极寒冷的冬季长达半年多的时间,但在冬季结束后,阳光持续照耀三四个月,北极圈内陆地上的部分冰雪会融化,好多动物都会利用这段短暂的时光,繁殖后代,给生命注入新的生命。
1.“融”字部首是( ),读作( ),字义是( )。
2.“暂”字部首( ),读作( ),请你写出“短暂”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
三、语言表达
8.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例: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写句子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辽阔的大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样辽阔的大海。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九曲溪漂流
但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 );有的则雄踞一方,( );有的像玉女插云,( );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0.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11.九曲溪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随舟移,作者仿佛听到了朱在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12.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3.下列对画“﹏﹏”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
14.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游颐和园
深冬的一天,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穿过文昌阁,便看到了围墙边那一排笔直高大的白杨树。树枝光秃秃的,但在树的枝丫处却包蕴着无限的生机。
远望昆明湖,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站在湖边,透过那薄薄的冰层,能一眼望到湖底的卵石。远处几只黑点般的小鸟斜着身子掠过湖面,尾巴偶尔点一下寒冰,就又飞入碧空,慢慢地消失了。
我们继续沿着湖畔漫行,镇守十七孔桥的铜牛出现在眼前了。它那坚硬的犄角、沉静的目光、憨厚的面庞和那健壮的身躯,处处显示着稳健的美。
来到十七孔桥跟前,我才看清了桥的真面目。桥头两尊石雕虬龙,目光炯炯,镇静地守卫着桥身。拱桥两侧的石栏杆上排列着许多头狮子。有一头狮子笑呵呵地歪着头,好像在说:“我正等着你们来这里玩呢!”仔细一看,发现有一头小狮子正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吸吮乳汁。还有一头小狮子正趴在妈妈的背上,探着头,和妈妈脚掌下压着的那头调皮的小狮子玩耍。我数了数,这一根石栏上就有九头狮子。多有意思!我又往前走,看见了一头凶猛的雄狮,昂着头,瞪着眼,怒视前方,长长的鬃毛都竖了起来。它跟前的一头小狮子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好像被大狮子的怒吼声吓呆了。我沿着桥边,一个栏一个栏地看着。那些狮子真是一头比一头美,千姿百态,其妙无穷。穿过石桥,来到群树掩映的中心岛。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半藏半露。我们在亭台楼阁之间做起游戏。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冲破严寒,回荡在四面八方。
15.“我们”游览的顺序是:穿过文昌阁,看到了_____;远望昆明湖,看到湖面和_____;沿着湖畔漫行,看到了_____;来到十七孔桥前,看到了两尊石雕虬龙和_____;穿过石桥,在_____的亭台楼阁之间做起游戏。
16.文中写十七孔桥上的狮子,这些狮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17.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写作者的想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18.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 )
A.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B.对冬季的喜爱之情。
五、书面表达
19.小练笔
本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了海上日出的雄伟美丽和奇妙。你注意过日落吗?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日落时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顿号的使用。
顿号: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1)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更短。(2)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C项“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山形…”不属于同类的并列的事,而是一个走进天山的过程,应用逗号而非顿号隔开。
2.B
【详解】
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选自《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上面这些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中“走进”“进入”“再往”是指事情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所以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过渡。
3.D
【详解】
此题考查词语解释。
D选项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奇观)
【点睛】
4.D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仔细分析每句话的主要内容,找出标点符号的正确的,在本题中使用正确的是D项。
A项:本句话是疑问句,所以结尾应用又问号。
B项:本句话中最后一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最后两句话之间并不是并列了,所以不能用顿号。
C项:本句话并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所以结尾应该用句号。
5.C
【详解】
此题考查对常用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反问句: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设问句: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选项C是拟人句。
6. 安静 辨别 绚烂 艳丽 广阔 欣赏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这里可以用组词、理解词义等方法进行作答,如:“清净”的近义词,用组词法,可以得到近义词:安静、宁静等。
7. 虫 róng 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 曰 zàn 时间非常短
【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故答案为:虫;róng;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曰;zàn;时间非常短。
8. 在阳光的照射下,青松显得苍翠欲滴;在白雪的装扮下,青松显得庄严肃穆。 抬头望天,那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像柔软的棉花糖那么令人着迷,像女孩子的轻纱那么飘逸,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那么变幻莫测。
略
9.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设问句的能力。完成本题,一是要反复阅读例句,找到仿写方向;二是要抓住题中所给事物的特点来写;三是联系生活或展开想象,流畅表达。本题中的例句是设问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体现了船“小”的特点。需要补充的句子中给出大海的特点是辽阔,可结合生活体验或想象画面完成表达。
10.风骨刚健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11. 朱熹游览而写的《九曲棹歌》 两岸青山 峭壁 险滩 峡谷 深潭
12. 比喻 拟人 排比
13. √ √ × √
14.表达了作者对可供自己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九曲溪的喜爱之情。
10.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威武凛然”的意思是威严,让人心生敬畏,更强调气势。句子中“雄踞一方”指的是凭借着强有力的气势和力量占据、统治着一方地盘。与“威武凛然”意思相配。
“亭亭玉立”形容身材修长、挺拔。与玉女挺立在云雾缥缈中的形象相符。
“风骨刚健”包含了雄健有力,刚强的意思,更强调姿态,与虎跃龙腾的姿态相配。
11.
本题考查信息搜集和概括能力。九曲溪因何而闻名,可以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应的答案。
观赏一溪碧水的内容在第三自然段,由“再看两岸群山”可知作者看完碧水,再看群山。
由第四自然段中“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可以得知一路经过哪些地方。
12.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由画线句子连用了四个“有的……”这种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式,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将群山比作“虎、龙”可知运用了比喻。从“雄踞一方、亭亭玉立、俯瞰”这些词语中,可见作者将群山当作了人来写,运用了拟人。
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重点分析的是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断正误。
(1)“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式,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法正确。
(2)“观景色、视清流、闻水声、嬉浪花”可见游客在九曲溪一边随波逐流,一边赏景玩耍。说法正确。
(3)“惊险刺激”在句中没有体现,说法有误。
(4)联系下文的“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漂流中悠然自在的心情。说法正确。
14.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从第一段的“沉醉其中、震撼”,到乘竹筏随着碧水穿谷绕峰,欣赏两岸风光,再结合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句“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九曲溪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15. 白杨树 小鸟 铜牛 石狮子 中心岛
16.一头比一头美,千姿百态,其妙无穷
17.好像在说:“我正等着你们来这里玩呢!”好像被大狮子的怒吼声吓呆了。
18.A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①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一自然段,“穿过文昌阁,便看到了围墙边那一排笔直高大的白杨树。”②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站在湖边,透过那薄薄的冰层,能一眼望到湖底的卵石。远处几只黑点般的小鸟斜着身子掠过湖面,尾巴偶尔点一下寒冰,就又飞入碧空,慢慢地消失了。”③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三自然段,“我们继续沿着湖畔漫行,镇守十七孔桥的铜牛出现在眼前了。”④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桥头两尊石雕虬龙,目光炯炯,镇静地守卫着桥身。拱桥两侧的石栏杆上排列着许多头狮子。”⑤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穿过石桥,来到群树掩映的中心岛。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半藏半露。我们在亭台楼阁之间做起游戏。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冲破严寒,回荡在四面八方。”
16.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那些狮子真是一头比一头美,千姿百态,其妙无穷。”
17.
本题主要考查对想象的识记与应用能力。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有一头狮子笑呵呵地歪着头,好像在说:“我正等着你们来这里玩呢!”它跟前的一头小狮子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好像被大狮子的怒吼声吓呆了。由“好像”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想象,不是真实发生的。
18.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正确。
B.错误。文章并没有写冬季,全篇都是围绕颐和园来写的,故错误。
19.西边的天渐渐红了,比白天的太阳更红。慢慢地,在天的那边飘出了几朵红彤彤的云,它们缓缓地围拢过来,映红了地面。太阳还停在远处,迟迟不肯离去,就像一个贪玩的孩子不肯回家。天空不一会儿就变成紫红色的了,但持续的时间太短,刹那间又变成了单纯的红,红得鲜艳,红得让人感叹,仿佛比以前更美了,夺目而耀眼。这时,太阳终于肯走了,它向西边挪动着,它走得好慢,一步步,慢得让人很想去帮它一把,那些红色的云簇拥着它,它放心地渐渐下落,带着天边最后一抹阳光消失了……夜降临了。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