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16: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与图片相符的是( )
A.志同道合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 B.南昌城上枪声急,扬子江边炮火隆
C.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2019年5月4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记述:“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拉开一段荡气回肠的百年历史。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在万里之遥的东方古国引发蝴蝶效应: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史新的篇章。”文中的“一场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4.经历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表明中国近代 化探索转向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推行思想文化变革
5.我们青少年朝气蓬勃,勇于创新,是国家建设的主人。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节日——青年节。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个历史事件而设的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诞生
6.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迫:“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政治问题”是指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十月革命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两年内,国内出版的白话刊物屈指可数。1919年后各地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据时人估计,仅1920年一年,全国陆续创办的白话报刊就有四百种之多。这一变化( )
A.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广泛传播 B.源于新文化运动的直接推动
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适应了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
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 革命文化 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9.周恩来曾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应与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自作孽不可活》是当年一幅漫画,它指什么历史事件( )
A.“宋教仁案”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清帝退位 D.二次革命
11.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通过荧幕,我们看到一批有良知和远见的文人高举新文化大旗,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一次次去唤醒民众的自觉心和爱国心。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了解到( )
A.鲁迅创办《新青年》杂志 B.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
C.李大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胡适发表《狂人日记》
12.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
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长沙
1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4.以下对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C.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5.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提倡平等自由 B.主张白话文写作 C.抨击旧道德 D.提倡马克思主义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哪个条约?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材料二 兴办军事工业以图自强,是当时世界上后进国家如奥斯曼帝国、埃及、日本和俄国实行改革所采取的常见形式,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外来侵略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的“自强运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强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青年杂志》封面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3)材料三中涉及的运动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赛先生”指什么?列举一位该运动其他的代表人物。
17.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的仁人志士做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19世纪60-70年代的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连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材料一中洋务派的“实际行动"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2)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用史实说明“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道理。
材料三: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3)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从而掀起了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何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焕然一新,A项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南昌起义,排除B项;C项与抗日战争相关,排除C项;D项与渡江战役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C
【详解】
依据题干“2019年5月4日”“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史新的篇章。”可知“这样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因为巴黎和会图谋,中国青年发起的。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大学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正确;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A排除;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C排除;“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D排除;故选C。
3.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色彩。这一口号强调“中国的土地”“中国的人民”,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故选B;A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这是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从政治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D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作为先锋力量率先进行爱国斗争,因此5月4日被定为我国的青年节,C项正确;辛亥革命主要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与青年节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运动,与我国青年节的来历无关,排除B项;中共诞生于1921年,而与青年节有关的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1919年”“罢学风潮”“北洋军阀政府”等词汇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及其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山东权益,但此合理要求被西方列强拒绝,列强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游行示威,要求拒签和约并惩办亲日派官员,北洋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此次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因此,“政治问题”指的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17年,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排除;D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排除。故选A。
7.D
【详解】
根据题干“1919年后各地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据时人估计,仅1920年一年,全国陆续创办的白话报刊就有四百种之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白话报刊的增加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无直接关系,而且这么多的白话报刊未必都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题干“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两年内,国内出版的白话刊物屈指可数”可知新文化运动对白话刊物出版量的影响微乎其微,排除B项;白话文的传播于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的革命斗争即新民主主义革命,D项正确;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以后的革命与资产阶级无关,排除A项;五四运动之前的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也叫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排除D项。
9.B
【详解】
依据题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结合课本所学,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展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A排除;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C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D排除;故选B。
10.B
【详解】
根据漫画中的时间线索“民国四年”,计算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15年。图中人物被“万岁”的称号给压趴下了,因此综合所有线索该事件是袁世凯复辟帝制,B正确。宋教仁案发生在1913年,因此A错误。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因此C错误。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B。
【点睛】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良知和远见的文人,他们高举新文化“民主和科学”的大旗,著文章,办讲座,不遗余力做时代的闹钟,声嘶力竭的奔走呼号,一次次地唤醒着民众的自觉心和爱国心。其中,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B项正确;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A项错误,排除A项;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的是胡适,C项错误,排除C项;发表《狂人日记》的是鲁迅,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由此可知,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南京、长沙不是五四运动的中心,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到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发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B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没有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A排除;五四运动没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排除;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只符合五四运动,D排除。故选择B。
15.B
【详解】
根据题干“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B项正确;提倡自由平等、抨击旧道德、提倡马克思主义都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运动: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人物: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1)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依据所学可知,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第一小问,材料二中“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改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青年杂志》”可知涉及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赛先生”指民主与科学;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点睛】
17.(1)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提出 “求富”主张,开办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积极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封建文化依然存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进行。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或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70年代:提出“求富”主张,开办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兴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封建文化依然存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进行。
(3)根据材料“陈独秀……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等人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或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