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2.“民国十五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请计算今年(2016年)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多少周年?( )
A.88年 B.90年 C.95年 D.92年
3.“国民政府秉持总理之遗训,出师北……革命成功唯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反对曹汝霖等卖国政府 D.反对袁世凯独裁
4.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 )
A.组织建党、军事建军 B.政治建党、思想建军
C.组织建党、政治建军 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5.20世纪20年代初,在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广州,国共合作建立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这所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黄埔军校 D.清华大学
6.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7.2009年,在陕北吴起县建成一座国家重点红色旅游纪念性主题公园。这是为了纪念
A.北伐战争的成果 B.南昌起义的建军
C.红军长征的会师 D.抗日战争的胜利
8.毛泽东曾说:“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这一说法,体现了( )
A.三民主义思想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C.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思想
9.如下表是《新青年》杂志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表中“革命”一词某一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一词出现频率 0.78% 2.45% 25.14%
A.南昌起义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国民革命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进行
10.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战略转移。“它”是指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11.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咖他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长征
A.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D.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1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下列长征途中的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甘肃会宁会师
B.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甘肃会宁会师
C.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甘肃会宁会师
D.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甘肃会宁会师
13.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变法图存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胜利道路 D.反抗日本侵略的革命道路
14.长征可以按照遵义会议分为前后两部分:遵义会议前红军遭到严重损失,如经历了湘江之战的重大伤亡,会议后红军迅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这体现了遵义会议( )
A.实现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B.建立了新的领导集体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5.毛泽东主席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到农村 B.城市武装起义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气蓬勃的大革命被葬送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反抗,在曲折中走出了一条革命的新路。
——摘编自左用章《论井冈山精神与智慧及其启示》
材料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无数次急难险关、曲折艰辛,从失败和成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训,一次次做出正确抉择,走出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举行“武装的反抗”和走出“革命的路”的相关史事。
(2)结合所学知识,选取相关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说明。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认识。
17.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材料二: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式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次“大会”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该“战略转移”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选项A符合题意;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都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建立的;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即为民国元年,那么民国十五年,即是(1912加15减去1)公元1926年,到今年(2016年)是国民革命军北伐(2016-1926等于90年)90周年。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打倒列强除军阀,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五四运动反对曹汝霖等卖国政府,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D
【详解】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故C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创办,故A不符合题意。京师同文馆是1862年创办,故B不符合题意。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古田会议上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内容,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7.C
【详解】
根据题干“陕北吴起县”结合所学知识,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C项正确;北伐战争的成果是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与题干“陕北吴起县”不符,排除A项;南昌起义的地点在南昌,排除B项;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主张建立根据地,彻底反封建,这样,就有了一个家,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C项正确;三民主义思想反封建不彻底,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强调武装斗争,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而不是反封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C
【详解】
革命一次的频繁出现与国民大革命有关,国民大革命从1924到1927年。故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排除A;马克思主义传播是五四运动之后,排除B;土地革命是1927年之后,排除D。故选C。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此:“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指的是长征。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讨伐北洋军阀的军事行动,排除A项;井冈山会师指的是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的军事行动,共产党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材料“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即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D项正确;由于博古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整编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B项正确;ACD项顺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指的是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项正确;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是学习俄国的城市武装起义,排除A项;变法图存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不仅仅是反抗日本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根据“遵义会议前红军遭到严重损失,如经历了湘江之战的重大伤亡,会议后红军迅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可知,材料反映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没有实现三大主力的会师,A排除;遵义会议建立了新的领导集体,但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排除。故选择D。
1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
16.(1)“武装的反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史实:走出自己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说明:城市起义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开始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要始终自掘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1)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它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走出“革命的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相关,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一般被称作井冈山道路。
(2)
根据材料二“一次次做出正确抉择,走出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走出自己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城市起义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开始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要始终自掘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17.(1)中共一大;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式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可知,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根据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