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09:1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A.青铜树 B.司母戊鼎 C.利簋 D.四羊方尊
2.甲骨文,或称“龟甲文字”“殷墟文字”,是我国可识的汉字中最古老的文字。从记载的内容可以推断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方式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国人利益
4.“信史”指的是有文字记载的较为详实可信的历史。我国信史始于发现(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化石
5.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我国著名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1986年考古学家又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精美青铜器,即使在我国东海渔岛,也发现有青铜器。 这反映出我国青铜器的特点是
A.种类丰富 B.分布广泛 C.工艺高超 D.历史悠久
7.如图是“日、田”字甲骨文的写法,由此可知,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会意 B.指事 C.象形 D.形声
8.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比文献史料更直观、具体,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主要途经。下列出土的文物,可用于了解( )
图1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图2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3 利簋及铭文
A.文字的演变过程 B.青铜器的制作流程 C.古代农业的发展 D.夏商周的社会状况
9.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如图的青铜器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0.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王”。下列图中器物是司母戊鼎的是(  )
A. B.
C. D.
12.“商朝的历史,因有近代股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己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调”下列出土的文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 B.
C. D.
13.国家博物馆商代青铜器展的解说词中说道:商代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作坊中还存在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这反映出商代青铜器( )
A.制造技术高超,铸造工艺复杂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
C.融合了中原和少数民族的铸造风格 D.体现出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14.商周时期,代表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是( )
A.彩陶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15.某同学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你觉得他的笔记有误吗,请你帮他找出来( )
A.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B.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D.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二、综合题
16.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昌盛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源地 文明名称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北非的 ① 流域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是其文明标志之一。
西亚的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② 》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文明 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③ ”
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 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 ,开始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上面的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城,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跳、亚、非三洲。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这件事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延续至今仍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文字。远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它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了,此前还有漫长的历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文字还能够成为活化石,被今天所认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由于汉字的通行面特别广,历史特别长,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也特别多。包括哲学的、科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全部结晶。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状况,听到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摘编自王岳川《中国书法的经典传承与当下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周朝、秦朝是商朝之后的年代,时间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制定出整套青铜礼器,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因此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这些规定稳定了社会秩序。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周时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项正确;西周时期出现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排除B项;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后通令全国使用的字体,排除C项;化石是指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图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两件绝世青铜精品铸造于商朝,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材料“……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大量精美青铜器,即使在我国东海渔岛,也发现有青铜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是分布广泛,B项正确;ACD项都是我国青铜器的特点,但材料没有强调,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7.C
【详解】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象形,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字。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文字,C项正确;AB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点睛】
8.D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出土于夏朝的二里头遗址。图2“刻有文字的甲骨”能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状况。图3“利簋及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由此可知,题干的文物可用于了解夏商周的社会状况,D项正确;文字的演变过程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无关,排除A项;青铜器的制作流程与“刻有文字的甲骨”无关,排除B项;古代农业的发展在题干文物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0.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最早举报汉字基本结构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A项正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小篆,排除B项;隶书始创于秦朝,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排除C项;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均属于商朝的青铜器,A项为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B项为司母戊鼎,C项属于鼎器,D项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王”。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详解】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排除A项;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A
【详解】
根据材料“商代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可知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可知商代青铜器工艺复杂,技术水平较高,A项正确;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对青铜器的铸造风格进行解释,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行解释,无法判断是否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B正确;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制作彩陶,A排除;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C排除;原始瓷器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D排除;故选B。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对史实的客观叙述,排除。故选D项。
16.(1)①尼罗河;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种姓制度;④甲骨文;
(2)亚历山大大帝。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3)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保留了自己特点。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可知,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埃及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产生了《汉谟拉比法典》;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产生古印度文明,它使用种姓制度;古代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产生了甲骨文。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城,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跳、亚、非三洲”可知,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可知,这是说,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特点。
17.(1)商朝
(2)【说明】可不拘泥于答案。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题。运用两个史实或事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示例】示例1:观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论述: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唯一还能够成为文字活化石,被今天所认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特别多,汉字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莫大的贡献。儒家学说是春秋时期孔子所创,儒家所倡导的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经历后代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国家统一的向心力。
示例2:观点: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起着重大作用。
【详解】
(1)根据材料“被今天所认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可知甲骨文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起源于商朝。
(2)根据材料,总结观点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论述为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唯一还能够成为文字活化石,被今天所认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靠它保存下来的特别多,汉字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莫大的贡献。儒家学说是春秋时期孔子所创,儒家所倡导的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经历后代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国家统一的向心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