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电影《锦衣卫》涉及的史实发生在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这种中央机构设置始于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朱元璋自己也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废除丞相制度
4.中国古代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历代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权想尽了办法,实施了各种手段,变革了很多体制。下图是某朝代政府框架改制图。对比分析判断该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5.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元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失去积极意义,考试内容趋于八股,遂叫八股取士。下列关于明清“八股取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考生答卷必须按固定的格式来写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6.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为强化皇权,废除行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
A.朱元璋 B.朱棣 C.朱高炽 D.朱瞻基
7.《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朱元璋
A.尊孔崇儒,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强化专制,设军机处 D.设置东厂,监视官民
8.吴晗在《朱元璋传》中提到:“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家服务。”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改革措施是
A.设立军机处 B.废丞相
C.创立科举制 D.重武轻文
9.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强化皇权,下列措施属于地方改革内容的是
A.废除丞相和中书省 B.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C.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D.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10.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
A.军机处 B.锦衣卫 C.东厂 D.西厂
11.下表是秦朝到明朝中央机构丞相(宰相)一职发展演化表:
上述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本质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皇帝和丞相斗争激烈 D.六部地位不断提高
12.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3.“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明太祖 C.明成祖 D.康熙帝
14.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文化专制 ④废除丞相制度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5.七年级李明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1368年,定都应天府 B.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实行八股取士
二、综合题
1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
(3)明长城东起: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
——《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朝建立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皇权。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1616年,后金汗国建立。……1644年,清入主中原。此后历经百余 年的努力,最终统一中国。
——《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
(1)据材料一,指出成吉思汗的功绩?忽必烈采取哪一制度管辖庞大的疆域?在西藏 地方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该地区的军民事务?
(2)列举明太祖在政治上加强皇权的两项举措?材料二中建立“后金汗国”的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统治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锦衣卫。故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明朝,C项正确;隋朝、元朝、清朝与锦衣卫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
2.C
【详解】
依据材料“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设立内阁,明朝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C项正确;秦朝、唐朝时期丞相均位高权重,排除AB项;清朝不是这种中央机构设置开始的朝代,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处理的政事增多是因为废除了丞相制,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D项正确;AB项是清朝时期,排除;设厂卫特务机构与处理批阅奏章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政府框架改制图”,由改制前有“丞相”,改制后没有“丞相”,可知于明朝相关,明太祖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八股取士”,考生只能在程朱理学氛围内作答,不能有自己的见解,不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八股取士”的特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明朝朱元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废丞相,权分六部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立锦衣卫等,A项正确;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时已经废除,排除B项;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朱瞻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这时早已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据《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因此,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B项正确;朱元璋为了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他尊孔崇儒的内容,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排除C项;东厂不是朱元璋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力采取的措施有设三司、废丞相、设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B项正确;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排除A项;隋朝时期创立科举制度,排除C项;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
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D项正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属于中枢机构的调整,排除A项;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和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也都属于中央官制的调整,排除B和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时为监视官民,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B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A项;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排除C项;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秦朝到明朝,相权不断被削弱,明朝时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不断加强,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斗争激烈、六部地位不断提高的信息,而是强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12.D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年代标尺及所学可知,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D项正确;581年,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排除A项;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排除B项;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为了监察百官,设立了锦衣卫,D项正确;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文化专制不属于政治角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可知,为了加强对百官的监督,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B项正确;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这一措施与题目无关,排除A项;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主权力,排除C项;八股取士培养了忠实皇帝的奴仆,加强了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澎湖巡检司
(2)东厂
(3)鸭绿江边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台湾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我国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的开始,所以与“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相对应的是“澎湖巡检司”。
(2)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所以与“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相对应的是“东厂”。
(3)结合所学可知,明政府为巩固北方边防,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所以与“明长城东起”相对应的是“鸭绿江边”。
17.(1)建立蒙古国;行省制度;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不能写宣政院,宣政院是 中央机构)
(2)在中央,废承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建立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三点内容任意写两点即可);努尔哈赤。
(3)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可知,成吉思汗的功绩是建立蒙古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忽必烈为管辖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在西藏地方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地区的军民事务。
(2)根据材料二“明朝建立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皇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承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建立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三点内容任意写两点即可)。根据材料二“……”1616年,后金汗国建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建立“后金汗国”的是努尔哈赤。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的治国措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