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09: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两宋时期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以下能够正确反映当时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形势的一项是
A. B.
C. D.
2.去年春天疫情严重期间,妈妈在家闲着没事总爱给你炸油条吃吧。其实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名称反映了百姓对秦桧的极大愤恨,同时对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张骞
3.分析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邺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建立大一统国家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力量此消彼长
4.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A. B.
C. D.
5.某战役中,岳飞率军大败金军的主力,该战役发生在( )
A.澶州 B.建康 C.郾城 D.大散关
6.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幼年家贫,岳母以沙为纸,以(树)枝为笔,以(树枝枯叶燃烧)火为灯,苦学本领。传说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让岳飞铭记国仇家恨。下列豪迈言论出自岳飞的有( )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还我河山” 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⑥“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⑥
7.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高的早点食品之一,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这一名称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宋高宗 B.寇准 C.岳飞 D.秦桧
8.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
9.“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宋与辽签订和议互送岁币
B.南宋与金和议中,金割让领土给宋
C.北宋向金称臣并送岁币
D.南宋与金和议,以淮水为界双方休战
10.下图所示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北宋 C.西夏 D.金
11.女真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其曾建立过的政权有(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2.我国古代许多学者非常重视运用历史地图,有“左图右史”的说法。初中是开始学习和运用历史地图的重要阶段,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由于历史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史实。观察“1142年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其形成原因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郾城大捷 D.宋金和议
13.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的南宋将领是( )
A.寇准 B.岳飞 C.辛弃疾 D.文天祥
14.如果把“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岳飞抗金、偏安一隅”提炼为一个学习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国家建立巩固 B.时代繁荣开放
C.民族政权并立 D.盛世危机四伏
15.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以_____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A.莫须有 B.通敌 C.叛国 D.抗旨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力劝宋朝皇帝亲征澶州抗辽的名相,他是谁?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抗击金军方面立下了哪些重大战功?
(3)图三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谁?他抗击的是哪个政权?
(4)上述图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17.品读诗文,感知人物。
材料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二 他(岳飞)的部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金军很惧怕他们。……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岳飞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获得大胜。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1)材料一中的“靖康耻”指的是北宋的灭亡,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一中“胡虏”“匈奴”指的是历史上哪一民族?
(2)岳飞抗金过程中领导的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据材料二总结抗金获胜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判断,岳飞最终是否实现了收复中原的梦想?并从材料三中找出一句话证实你的判断。
(4)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1127年,南宋建立之前,北宋和辽已经灭亡。A项正确;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南宋建立。排除B项;地理位置不符,排除C项;1125年,辽被金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可知与秦桧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因此这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奸臣秦桧的痛恨,对英雄岳飞的同情与肯定。A项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A项;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排除C项;张骞,开拓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D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西夏建立,位于南宋的西北,1115年金建立,位于南宋的东北,南宋处于南部,B项正确;辽在1125年灭亡,1127年南宋建立,另外南宋不能与辽同时存在,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C项正确;澶州、建康、大散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D
【详解】
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还我河山、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是岳飞的名言,④⑤⑥符合题意,故D正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是霍去病的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班超的名言;故含有①②③的ABC排除。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考查岳飞的相关知识。
7.C
【详解】
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然而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因此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奸臣秦桧的痛恨、对英雄岳飞的同情与肯定,C项正确,排除D项;宋高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寇准是北宋的丞相,排除B项。故选C项。
【点睛】
8.B
【详解】
秦汉时期,威胁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岳飞作《满江红》一词时严重威胁南宋政权的是女真族,B项正确;契丹族是北宋时期的政权,排除A项;吐蕃是唐朝时期的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同时,岳飞被冤杀,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金,排除A项;南宋割领土给金,排除B项;南宋向金称臣并送岁币,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D项正确;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排除A项;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排除B项;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排除C项。故选D。
1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初, 女真杰出的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C项正确;辽是契丹族建立,排除A项;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排除B项;元是蒙古族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其中规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D项正确;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之间的议和,排除A项;宋夏和议是北宋与西夏的议和,排除B项;郾城大捷是岳飞抗金取得重要胜利,属于南宋和金之间的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B项正确;寇准是北宋宰相,排除A项;辛弃疾是南宋词人,排除C项;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英雄,排除D项。故选B。
14.C
【详解】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时代特点,根据题干“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岳飞抗金、偏安一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和西夏、辽对立,南宋和西夏和金对立,体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和“国家建立巩固”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仅列举了两宋和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不能看出“时代繁荣开放”,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看不出“盛世危机四伏”,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由于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命令岳飞班师回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A项正确;通敌、叛国、抗旨均与岳飞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6.(1)寇准。
(2)岳飞。战功: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文天祥。蒙古政权(元朝)。
(4)坚贞不屈、爱国,勇于斗争等。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力劝宋朝皇帝亲征澶州抗辽的名相,他是寇准。他劝的是宋真宗。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人物是岳飞。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后来他被秦桧所害。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中的人物是文天祥,文天祥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抗击的是蒙古政权(元朝)。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后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表现了文天祥敢于奉献,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坚贞不屈、爱国,勇于斗争等。
17.(1)1127年;女真族
(2)郾城大捷(郾城大战);原因:岳家军军纪严明;岳飞指挥得当;岳家军作战勇敢。
(3)没有;直把杭州作汴州。(考生若回答“西湖歌舞几时休可”也可得分)
(4)岳飞抗金保护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人们的利益。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了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他收复失地的决心,因此“胡虏”“匈奴”代指的是灭掉北宋的女真族。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抗金中最著名的战役是郾城大捷。在这场战役中,岳家军大败金军。第二问:根据“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等信息可知,岳家军抗金胜利的原因是岳家军军纪严明;岳飞指挥得当;岳家军作战勇敢。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并没有实现收复中原。第二问:根据“直把杭州作汴州”说明南宋统治者偏安于南,无心收复失地。最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抗金保护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人们的利益,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与怀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