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把这两首《如梦令》和《声声慢》比较阅
读,思考为什么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思想
内容和风格差异那么远?
一比较阅读 走近作者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前
南渡后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吟咏诗韵 初味词情
从词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词内容的字(词眼)
愁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亡国之痛
愁
思夫
思乡
思国
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解读愁情 品析意象
1请从词中找出直接抒发愁情的句 子并作赏析
2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内心的愁苦(间接抒情)?联系前后语境,深入体味。你还知道与这些意象相关的诗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
三杯两盏淡酒,
酒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思念之情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和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小结:
通过意象来间接抒情,全诗所造意象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处处成愁,极力烘托渲染,“一重未了又添一重”,她的愁绪有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虽写个人遭遇和忧愁,却能为一室之悲歌,下千年之血泪”。
总结:
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使得她的愁不仅包含离别之愁,还包含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的愁,所以本词中的愁才格外深沉、凝重。
而作者运用高超的作词技巧,恰到好处地把多种意象组织起来,成功地将她的愁展示在世人面前。
联系我们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也有万般情感,何不用自己的生花妙笔,通过具体的意象去勾勒,去表达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500字以上。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