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8 12:5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朝露晶莹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滴水成冰
2.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4.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5.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下列选项中,对应水的物态变化名称正确的是(  )
A. B.
C. D.
6.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7.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
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8.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10.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11.图中配有《立冬》古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描写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升华
12.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13.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干冰在常温下熔化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C.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河面上水蒸气汽化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壶中冒出的水蒸气液化
14.周末下午烈日炎炎,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罐可乐,放在餐桌上,不一会儿这罐可乐“大汗淋漓”。下列现象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水烧开后壶嘴附近冒“白气”
B.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C.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D.燃烧的蜡烛在“流泪”
15.物态变化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图中吸放热规律与其余不同的物态变化是(  )
A.雾凇形成
B.白露沾草
C.冰雪消融
D.霜满枝头
二、填空题
16.当我们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时看到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冰箱冷藏室里的蔬菜、水果通常用保鲜袋分装系好,这可以减慢蔬菜、水果中水分的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延长了食物的保鲜期。
17.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___________(填“内”或“外”)侧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___________现象。
18.如图所示,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碘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若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碘锤内侧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发生了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碘锤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结果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颗粒比碘锤侧壁上的______(选填“多一些”“一样多”或“少一些”)。
19.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0.隆冬季节,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河面上结了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路边树叶上有一层白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
三、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写出引文涉及的相应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__.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
22.2016年10月17日,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展开了为33天的太空之旅。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_______。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后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请你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技术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节环境温度的例子______。
2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干冰遇热直接变成气体时,会把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但人手若不慎与干冰接触,皮肤中的水就立即变成冰而被干冰粘住,这是很危险的,应立即用水浇淋,直到皮肤与干冰分离为止。今年春夏之间,某地区出现旱灾,为了缓和旱情,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小导弹把干冰发射到高空,干冰在云层中散开,很快变为气体,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冰粒遇到暖气就变为雨点落到地面:
(1)依次写出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1)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华北地区用水很紧张,作为公民都必须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请你提出两项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降雨
原来,地表水变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点直径只有0.01 毫米左右,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滚落下来,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撞云滴,云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称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就融化为水滴,下起雨来。
有云未必就下雨,这是冰晶的数目太少了。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撒播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不必心存疑虑造成环境污染。碘化银作为人工降雨的物质比用干冰方法更好,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撒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1)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2)上文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______、______;
(3)依据阅读材料,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______?
解答:______;
(4)面对缺水(包括环境污染造成的缺水),试说出一种易做到的改善缺水的办法______?
2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1)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吃冰棒解热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2)分析“简易冰箱”增强制冷效果的两个措施是:
①______;
②______。
26.自然现象解释:
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变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变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这些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为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请你依次写出上文用“【 】”括起来的文字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
D.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地面上的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凝华成冰下降,冰在地面上吸收太阳光的热量熔化成水,以此循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
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将液态氮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由于水温远高于液态氮的沸点,使液态氮剧烈汽化变成氮气,并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水放热凝固变为冰,所以会在水面上产生固体,故B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物质同由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凝固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凝华现象,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A。
12.B
【详解】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 “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瓶的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水烧开时,壶嘴出现了“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樟脑球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B不符合题意;
C.阳光下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水蒸发形成了水蒸汽,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燃烧的蜡烛在“流泪”,是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
雾凇和霜属于固态物质,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白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冰和雪都是固态,消融后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凝华 汽化
【详解】
[1]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冰箱内的霜是水蒸气放出热量后凝华形成的;
[2]用保鲜袋将蔬菜、水果密封,这样控制了表面积,减弱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使蒸发变慢,即减慢水分的汽化。
17. 内 凝华
【详解】
[1][2]冬天室外的温度往往降到0℃以下,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上,这就是所看到的“冰花”。
18. 升华 凝华 多一些
【详解】
[1]当用热水加热其下端,可以看到在碳锤中部出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该过程是固态的碘直接升华为碘蒸气。
[2]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表明碘蒸气又直接凝华为固态。
[3]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一些,因为碘凝华时放热,碘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内表面更容易凝华。
19. 增大 加快 凝华 熔化
【详解】
[1] [2]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
[3]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4]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是固态的霜吸收热量发生了熔化现象。
20. 凝固 凝华
【详解】
[1]河面上结了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21.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升华 用洗完米的水浇花
【详解】
(1)“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液化、凝华放热;熔化吸热.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用水后随手关水龙头;刷牙时不开长流水,用杯子装水;洗菜(衣)水再用来冲厕所等措施,都能够节约用水.
22. C 吸热 汽化 液化 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降雨
【详解】
(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而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C。
(2)[2]液体水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可以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和发射架温度。
[3][4]白汽产生的过程中先是液体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液化成液体小水滴而形成的。
[5]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打入云层,云层是由水蒸气和固体尘埃颗粒等组成,干冰进入云层吸收热量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云层释中的水蒸气释放热量后液化成液体水后落下形成雨。
23. 升华 液化 凝华 熔化 液化 凝华 可用洗菜水冲厕所或者淋花草 用完水要随手关闭水龙头
【详解】
(1)[1]干冰遇热直接变成气体,这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
[2]水蒸气变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小水珠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3]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是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小冰粒固态,这是凝华现象。
[4]冰粒遇到暖气就变为雨点,这是冰粒从固态变成雨点液态,这是熔化现象。
(2)[5][6]上述的物态变化,升华要吸热,液化要放热,凝华要放热,熔化要吸热,所以上述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液化、凝华。
(3)[7][8]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很多,用过的水可以重复使用,比如可以用洗菜水或者洗脸水冲厕所或者淋花草,洗衣服的水也可以用来冲厕所,用完水要随手关闭水龙头。
24. 升华 凝华 熔化 液化 凝固 为什么云中的微小冰点,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 所受浮力与重力平衡 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
【详解】
(1)[1][2][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现象。
(2)[4][5]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3)[6][7]可提出的问题很多,如热学:“云”、“降雨”、“冰雹”、“降雪”是怎样形成的?力学:为什么云中的微小冰点,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由微小冰点的状态可知:一定时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悬浮的冰点只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浮力,二力平衡。
(4)[8]针对我国水资源供应紧张,可以用很多方式来缓解,如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海水淡化、适当的开采地下水、防治水的污染等,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做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就只有节约用水,如水的重复使用: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用淘米水浇花等。
25. B 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 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
【详解】
(1)[1]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汽化)吸热来给食物降温的。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利用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2]首先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②[3]其次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26. 汽化(或蒸发) 液化 凝固 凝华 汽化(或蒸发)
【详解】
解答:(1)海水在阳光下,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下来变成雨;雨在下落过程中,如果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变成冰雹;冬天,水蒸气在高空中温度急剧下降,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下落下来就是雪花;(2)其中属于吸热的是汽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