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和体会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自由朗读,疏通文意,并体会作者融入词中的情感。
赏 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缘何而“愁”?
靖康之变,中原沦陷,赵明诚、李清照夫妻背井离乡,流寓江南。两年后赵明诚病死,他们早年收集的书画金石也在战乱和辗转中散失殆尽,李清照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她此期所作之词,情调感伤凄婉,多悲叹身世,缅怀往事,充满家国之恸,故园之思。 《声声慢》即其代表作。
找出词中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
鉴赏探究
赏析探讨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内容上:奠定全词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音乐美
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直抒愁之重愁之多,是全词的主旨句。“愁”也是这首词的词眼。
分组讨论
1、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2、任选其中一个意象,联系所学诗文, 讨论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哀愁的。
主要意象:
酒
雁
黄花
梧桐
结论:酒淡愁浓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李清照《念奴娇》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酒
雁
1、雁声凄惨。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李清照《一剪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唐寅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结论:黄花——映衬心情愁损
梧桐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以声衬情,牵愁惹恨
课堂小结
词人运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独具匠心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哀怨凄凉的意境,抒发了一种道不尽说不出遣不了的愁。千百年后,人类只要还有愁在,李清照所倾诉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就还会被人无数次地传诵。词人也将会因这首词的强大而恒久的艺术感染力,而与之同垂不朽。
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为我们以后的诗
歌鉴赏提供了哪些思路?
1、反复诵读
2、知人论世
3、直接抒情(找词眼,明词情)
4、间接抒情(找意象,悟词意)
课堂练笔:
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鉴赏词的方法(找词眼,明词情;找意象,悟词意)鉴赏另一位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耐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2.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业:
一、鉴赏李清照婚居时期所写的词作《一剪梅》,并与《声声慢》进行比较,体会选择意象和表达情感的不同。
二、背诵《声声慢》全词。
愁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板书设计: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