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九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九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06:39:31

文档简介

桂林市第十九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生物参考答案
1-5.AACBC 6-10.BCDBB 11-15.AAADA 16-20.CCDCD
21-25.CDBDD 26-30.ACCCB
31.
(1)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 体液免疫 靶 细胞免疫
(2) T 防御 监控 清除
(3)更多
32.种群 寄生 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差) S 环境容纳量 B 不是, 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3.初生演替 竞争 标志重捕法 增加 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减弱桂林市第十九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哪种调节机制
A.神经—体液调节 B.分级调节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反馈调节
4.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5.图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7.下列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浆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
8.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 )
A.非极性运输 B.被动运输 C.横向运输 D.极性运输
9.将燕麦胚芽的胚芽鞘剥除(胚芽不受损),然后对胚芽给予左侧光照,则该胚芽将( )
A.停止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
C.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10.如图所示,M 点的作用,描述最准确的是(  )
A.促进根芽生长 B.促进根茎芽生长
C.促进根茎生长 D.促进芽茎生长
11.在探究促进月季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中,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下列关于预实验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实验误差
B.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C.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D.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B.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于根尖
C.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和种子萌发
D.脱落酸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13.以下能够用来预测未来十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的是( )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14.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草 B.一片森林里的全部鸟
C.一个农场中所有的庄稼 D.一片树林里的全部猕猴
15.对下列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进行的是( )
A.某草场的蒲公英 B.梵净山地区的金丝猴
C.某池塘的鲤鱼 D.校园中的啄木鸟
16.能正确反映在自然界资源、空间等有限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是(  )
A. B.
C. D.
17.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纹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
A.竞争、捕食 B.捕食、竞争 C.捕食、寄生 D.寄生、捕食
18.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人为因素比较关键
19.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蚯蚓、蜣螂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
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21.如图表示的食物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A.草 B.鼠 C.蛇 D.鹰
22.稻田中,农民要拔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
23.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该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从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的
2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 )
A.各种化合物 B.各种有机物 C.各种无机物 D.各种化学元素
26.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CO2 B.葡萄糖 C.蛋白质 D.碳酸盐
27.生物防治中,人们常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信息素属于(  )
A.物理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遗传信息
28.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30.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10分)根据所学的免疫调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浆细胞主要靠产生________(填“抗体”或“淋巴因子”)“作战”,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________ ( 填“浆”或“靶” )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2)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人人体后主要破坏________________ (填B或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要分三次接种,目的主要是获得________ (填“更多”或“更少”)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32.(14分)一种体长不足1mm的灰白色农业害虫“烟粉虱”, 1头雌虫1次产卵可多达300余粒。发生区棉花平均每张叶片有卵、若虫(无翅的幼虫)、伪蛹和成虫达5400头(粒)之多。它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叶片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1)一块棉田里烟粉虱的全部卵、若虫、伪蛹和成虫称为一个__________,烟粉虱与被侵害的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生态系统易受烟粉虱严重侵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烟粉虱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某地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治理措施,在一段时间内其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__型曲线,K值表示_____________。
②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点。
③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请判断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
33.(6分)某裸岩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风景优美,现已成为旅游胜地,该地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
(1)该裸岩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关系。
(2)在对该旅游胜地兔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大量捕杀鼬会导致短期内兔种群数量___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但对鹰的影响并不大,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兔可根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鼬可根据兔的味道寻找食物,可见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般情况下,该旅游胜地兔患传染病程度将随鹰、鼬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