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17:1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一、选择题
1.帝国推行博采多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发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由国家资助,将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古印度等的学术典籍译为帝国文字。通过这种形式,希腊古代典籍完整保存下来,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指路明灯。这个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被誉为阿拉伯文学瑰宝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马可 波罗行纪》
C.《天方夜谭》 D.《荷马史诗》
3.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国家强调“知识是人最美的装饰”,用等重黄金支付译书稿酬,鼓励翻译外文书籍,国家还在首都设立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的“智慧宫”。这充分说明( )
A.阿拉伯人十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B.阿拉伯人具有强大的文化创造能力
C.阿拉伯人主动输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D.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发挥了桥梁作用
4.他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他”传入欧洲的。文中的“他”是指( )
A.印度人 B.希腊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5.从阿拉伯自然科学的书籍中能发现大量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成就;从阿拉伯哲学中能找到希腊哲学的影子;从阿拉伯的文学、音乐、装饰画中也能看到拜占庭的影响。上述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文明的( )
A.扩张性 B.落后性 C.包容性 D.统一性
6.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A.埃及人 B.希腊人 C.阿拉伯人 D.美洲人
7.“尽管新冠病毒仍肆虐横行着,但它阻止不了我们崇拜安拉的步伐。”信奉真主安拉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8.阿拉伯帝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曾经与中国哪一个王朝军队直接交锋后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A.西汉 B.西夏 C.唐朝 D.元朝
9.伊斯兰教创立于( )
A.辽东半岛 B.亚平宁半岛
C.朝鲜半岛 D.阿拉伯半岛
10.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 )
A.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B.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C.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 D.阿拉伯半岛已经实现政治统一
11.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后来率领信徒移居麦地那,继续传教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为阿拉伯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他宣传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2.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由此可见( )
A.阿拉伯帝国国力强盛 B.阿拉伯人贸易范围广泛
C.巴格达资本主义萌芽 D.阿拉伯人生活十分奢侈
13.“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帝国”是指
A.查理曼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4.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创始人与最晚诞生的宗教有关的是( )
A.汉谟拉比 B.穆罕默德 C.耶稣 D.乔达摩·悉达多
15.每年7月初,穆斯林斋月节(即斋月里太阳落下后到升起前饮食)开始。与该节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二、综合题
16.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材料一 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商路上,古代中国最远可以运到A国,该国是指当时哪个国家?
材料二 仔细观察下边的《佛教的传播》示意图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B处是哪个国家?佛教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C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有哪些成就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材料三 仔细观察《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示意图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传播使者。你认为当今文明交流应具备哪些条件?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古代世界的许多重大战争都曾突破地域界限,导致不同区域联系的加强,出现经济、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材料三:(图三~图六)
(1)图一、图二反映了哪两种文明类型?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2)请举例对材料二所述观点加以说明。
(3)上面历史文化遗址分别是哪个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题干点明了这个帝国在文化方面的特点和成就,如“博采多家、兼容并蓄”,如对保存古希腊、罗马典籍方面的贡献,联系所学知识,选择项中,只有阿拉伯帝国同时符合这些特点和成就,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排除。故选择D。
【点睛】
注意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2.C
【详解】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作品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C项正确;《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撰的法典, 《马可 波罗行纪》是依据意大利航海家马可 波罗的东方见闻所著的游记,《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文学的代表,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阿拉伯帝国鼓励翻译外文书籍,设立“智慧宫”,说明阿拉伯人十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阿拉伯人具有强大的文化创造能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国家鼓励翻译外文书籍,无法体现阿拉伯人输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4.C
【详解】
据题干关键信息“他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他’传入欧洲的”可知,文中的“他”是指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大洲之间,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入欧洲,把欧洲的文明成果也带到了东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C项正确;印度人和希腊人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不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排除A项、B项;由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使者是阿拉伯人,不是意大利人,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文明中包含了古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果,这体现了包容的特性,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所体现的特点无关,排除。
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古代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七世纪早期,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这种宗教信仰安拉,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统一,B项正确;佛教信仰释迦牟尼,基督教信仰耶稣,道教信仰老子,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曾经与中国唐朝军队直接交锋,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C项正确;西汉时期阿拉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排除A项;西夏与题干描述的王朝不符,排除B项;元朝成立时,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宣扬世间唯一的真神是真主安拉,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日趋解体,各部落争斗不断,人民渴望统一,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穆罕默德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创立了伊斯兰教,B项正确;“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不符合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排除A项;“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不符合材料中转折表现,排除C项;伊斯兰教创立时阿拉伯半岛并没有实现政治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D项正确;道教产生于中国,排除A项;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排除B项;耶稣创立基督教,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B
【详解】
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知,阿拉伯人贸易范围从中国的瓷器、丝绸和麝香到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还有非洲东部象牙、金粉和黑奴,这说明阿拉伯人的贸易范围十分广泛,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的国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巴格达的资本主义,排除C项;阿拉伯人贩卖来的这些东西不是自己用,是用来进行贸易,不能说明阿拉伯人生活奢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创立的宗教是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14.B
【详解】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创立的,是最晚诞生的宗教,B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不是宗教的创始人,排除A项;耶稣是基督教的最高信奉者,基督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不是最晚诞生的宗教,排除C项;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诞生的宗教,是最早诞生的宗教,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是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B项正确;佛教、基督教、道教与穆斯林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国家:大秦
(2)国家:古印度(天竺)
主要原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特权;“忍耐服从”的说教,得到统治者支持;人们精神寄托的需要。
(3)成就:壁画;佛像;佛经等。
(4)东方向西方传播:中国四大发明传向西方;改造并传播印度人的计数法。(如答出“东方的胡椒、肉桂、丝绸等传到西方”;“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到欧洲”也可)
西方向东方传播: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传向东方。
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科技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经济的发展;杰出历史人物的推动等。
(1)
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可知,古代中国最远可以到达A国,A国是大秦。
(2)
根据材料二“《佛教的传播》示意图”可知,B处是古印度(天竺)。关于佛教传播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特权;“忍耐服从”的说教,得到统治者支持;人们精神寄托的需要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3)
根据材料二“《佛教的传播》示意图”可知,C处是敦煌莫高窟,有大量壁画、佛像、佛经等,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4)
第一小问,关于举例说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传播使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向西方传播:中国四大发明传向西方;改造并传播印度人的计数法。(如答出“东方的胡椒、肉桂、丝绸等传到西方”;“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到欧洲”也可)西方向东方传播: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传向东方。第二小问,关于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交通、科技、政府重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杰出人物推动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
17.(1)类型:图一是大河文明;图二是海洋文明。特点:大河文明发源于大河:以农业生产为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海洋文明起源于海洋;以工商业为主;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罗马帝国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外广泛传播;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3)图三:古代埃及;图四:古代印度:图五:古代希腊;图六:古代罗马。
(1)
类型:根据材料一图一“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是两河流域的大河文明;根据材料一图二“伯罗奔尼撒半岛、马拉松、雅典”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海洋文明。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大河文明发源于大河,以农业生产为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海洋文明起源于海洋;以工商业为主;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2)
说明:根据材料二“古代世界的许多重大战争都曾突破地域界限,导致不同区域联系的加强,出现经济、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可知,材料二所述的观点是“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结合所学知识,从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等方面对材料二所述观点加以说明。如: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罗马帝国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外广泛传播;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3)
成就:根据材料三中的图三“金字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三代表的是古代埃及文明;根据材料三中的图四“摩亨佐·达罗遗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四代表的是古代印度文明;根据材料三中的图五“帕特农神庙遗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五代表的是古代希腊的文明;根据材料三中的图六“打竞技场遗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六代表的是古代罗马的文明。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