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7.1 走进分子世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滴入等量的红墨水,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 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 原子构成的
3.疫情期间每天闻到校园里到处弥漫的消毒水味,说明分子(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可看到
4.如图所示,这是华池县庄科村种植的金丝皇菊。人们在采摘金丝皇菊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以下几条摘录的是某同学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玉兰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
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7.“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其原因是( )
A.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
C.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8.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宋代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写道:“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句中的“香不断”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隙
10.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马路上尘土飞扬
B.进医院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
C.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
D.煮汤时加点盐,汤就有了咸味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花在寒风中飞舞,是因为构成雪花的分子在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
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
C.气球内的气体对气球有压力作用,说明球内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装满石子的瓶子还可装进许多细沙,说明分子之间有距离
12.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雨倾盆 B.尘土飞扬 C.树叶纷飞 D.茶香四溢
二、填空题
13.下列是教材中有关实验与现象的插图,其中图甲是比较物质的________;图乙模拟宇宙大爆炸,说明星系在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我们;图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14.家中衣柜里面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属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包装纸上粘有一层“白粉”,这属于_____现象;轿车到加油站加油时,会闻到汽油的气味,这属于_____现象。
15.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______现象;粽子在锅里煮的时候香味会更明显,原因是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
16.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是分子_____导致的;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粘到一起,需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表明分子间_____。
三、综合题
17.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1)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0.1μm,合______m,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至10μm,其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新冠病毒中更有效的是______(填序号);
(3)专家指出,75%的酒精(即配制所使用的纯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3∶1)可有效灭活病毒。若总体积等于纯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则配制好的75%的酒精的密度是______kg/m3。但实际配制好的酒精密度比该密度值要大,这是因为______(已知纯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18.位于我市湘江中的橘子洲自古被称为小蓬莱,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东临长沙城,西望岳麓山,四面环水,绵延十里.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春来,波光粼粼,鸟声阵阵;盛夏,纳凉消暑,嬉戏水中;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上面的描述中有许多物理现象,请你从中举出两例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9.近年彭水一中校园建设成效明显。夏天整个校园处于雾气缭绕之中,犹如人间仙境;能容纳上万人的中心广场的四周绿树成荫;初中部后的水池倒映着假山,虚实连成一片;冬夜清晨漫步在两旁树叶布满露珠与霜的校园步道上,听见同学们的读书声响彻云霄;夜晚,教室的灯光伴随学生一个又一个充实的晚自习时间。不觉感叹,一中真好!请参照示例写出刚提到的所涉及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漫步校园步道。
物理知识:相对于地面,人是运动的。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研究微观粒子进程中的重大成就和与之相关的科学家用线连接起来.
卢瑟福 发现了中子
盖尔曼 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汤姆生 实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查德威克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21.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特征。然而,他发现水中悬浮的花粉颗粒似乎在不停地运动。起初布朗还以为花粉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在水中游动。当他把水换成酒精,又把花粉晒干,折腾数次后,希望能够彻底地杀死花粉,却发现液体中的花粉颗粒还是在不停地运动。换做其他无机小颗粒,也是运动不止。他把颗粒运动的轨迹给记录了下来,这些轨迹简直是一团乱糟糟的线,毫无规律可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显然这并不是生命体的运动方式。作为科学家,他把花粉颗粒的运动写入了论文。后来人们把这种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发现后的50余年里,科学家一直没有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直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之后,才有人指出,布朗运动其实是花粉颗粒受水分子的不均匀撞击所致。因为液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不断撞击悬浮颗粒。当悬浮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的液体分子撞击难以达到平衡,于是朝某个方向运动。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反映到颗粒的运动也是无规则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运动也越剧烈。颗粒越大受到的撞击更容易达到平衡,故小颗粒的布朗运动更明显。
(1)布朗运动是指________的运动。
A.水分子的运动 B.花粉颗粒的运动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的运动。
(3)分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运动特征不容易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布朗运动认识它,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法。
(4)花粉颗粒的质量越大,则其_______越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5)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其直径很小,约为________m。
(6)根据上文,写一条使布朗运动更明显的措施: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快,扩散现象越明显,因此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只有少量的变成红色,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根据分子动理论内容知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疫情期间每天闻到小区到处弥漫的消毒水味,这是消毒液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我们闻到了气味,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采摘金丝皇菊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香味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这一现象也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D。
5.C
【详解】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玉兰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固体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分子活动不明显。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大,与同学们在教室的活动状态不相符。只有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与题目例子相似,分子间隔不太大,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之内。
故选B。
7.C
【详解】
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玻璃打破后,由于两块玻璃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
故选C。
8.B
【详解】
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发现它们彼此进入了对方,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二十里中香不断,香不断说明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香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A.马路上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尘土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煮汤时加点盐,汤就有了咸味,在汤中放一些盐,汤就有了咸味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A.雪花可见,而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肉眼是看不见的,故雪花不是分子,故A错误;
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故B正确;
C.气体间的距离比较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气球内的气体对气球有压力作用,是由于球内气体分子频繁碰撞气球壁而产生的,故C错误;
D.分子之间的间距也很小,是不可见的,而石头间的空隙可见,故不是分子间隙,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ABC.大雨倾盆、尘土飞扬、树叶纷飞都是物体的机械动能,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
D.茶香四溢是香味分子进入人的鼻子,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硬度 远离 引力
【详解】
[1]图甲铁钉在石墙上刻下划痕,这种方法可以比较物质的硬度。
[2]图乙中气球膨胀时,金属颗粒间的距离在增大,这个模型可以模拟宇宙大爆炸,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3]图甲将两个底面平整的铅棒压紧后,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大钩码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14. 升华 凝华 扩散
【详解】
[1]家中衣柜里面的樟脑丸越来越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冰棒包装纸上往往结着一层“白粉”,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
[3]车到加油站加油时,会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15. 扩散 剧烈
【详解】
[1]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粽子在锅里煮的时候香味会更明显,原因是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6.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存在引力
【详解】
[1]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是因为山芋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该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7. 10-7 不是 ③ 0.85×103 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1)[1]因为
1m=106μm
所以
[2]带有病毒的飞沫属于物质小颗粒,所以带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0.1微米,要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病毒,口罩过滤孔直径应小于病毒,故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能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更有效。
(3)[4]75%的酒精中纯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3∶1,则纯酒精体积设为3V,水的体积设为V。根据得,75%的酒精的密度为
[5]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根据知实际配制好的酒精密度比该密度值要大。
18.见解析
【详解】
根据所述的现象,结合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可得:
“鸟声阵阵”,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盛夏,纳凉消暑”,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水面及附近升温小;
“柚黄橘红,清香一片”,香气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凌寒剪冰”,是水结成冰,即凝固现象;
“江风戏雪”,雪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冰晶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19.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2]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能闻到花香。
20.
【详解】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发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盖尔曼发现夸克.
故答案为
点睛:注意多了解总结一些初中物理所提到的掌握著名的物理学家及其主要成就,作为物理常识,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
21. B 分子无规则 转换 惯性 10-10 减小微粒大小(或提高液体温度)
【详解】
[1] 1827年,当时科学家还对分子没有完整的认识,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花粉的微粒,人们把这种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作布朗运动,故作布朗运动是指花粉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花粉微粒自己是不会运动的,其运动的原因实质是花粉颗粒受水分子的不均匀撞击所致。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反映到颗粒的运动也是无规则的。故实质反映的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本身无法直接观察,或直接研究的问题和现象,转变成便于研究的问题和现象来研究,称为转换法。
[4]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而惯性大的表现是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这里花粉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是与惯性有关,即质量大,惯性大。
[5]分子的直径一般在几分之一纳米左右,合大约10-10米左右。
[6]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温度越高,分子撞击越明显,布朗运动也越明显;当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故质量小,布朗运动也会越明显。故可以减小微粒的质量或提高液体的温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