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对课文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学法指导]? a.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b.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 复述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他们是一起爬下悬崖的吗?谁是最后一个爬下来的?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探讨主旨:
出示问题组: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学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 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请大家就这些问题或者自己提出新的角度来解读课文。
作业布置:
请你将学了第1课和第2课的感受记下来。
课件11张PPT。莫顿·亨特(美)2.走一步,再走一步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准备复述故事。2.发生在什么时候?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叫什么?4.他们为什么想爬悬崖?悬崖有多高?抢答题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5 .他们是一起爬下悬崖的吗?谁是最后一个爬下来的?复述准备1、“我”爬悬崖时遇到哪些困难?复述准备122、“我”是怎样脱险的?A、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未爬)
B、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跟着他们向上爬)
C、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终于爬上石架)
D、软弱地哀求。感到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伏在岩石上,上不去下不来)遇到的困难复述准备A、杰利带来了我的父亲。(听见)
B、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
C、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我顿时有了信心)
D、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
E、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啜泣了一会儿,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复述准备脱险的过程切
忌
背
读复
述
故
事走一步,再走一步(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探讨主旨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又是如何克服的?你说我说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词3遍(带拼音);
2.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多角度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