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1*三黑和土地
一、选择题
1.“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对这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麦籽儿当作人来写,把麦籽儿发芽生长的样子写活了。
B.这里写出了麦籽儿播种下去之后,因为土质松软,很快就发芽了,长势喜人。
C.这里写出了麦籽儿躺在土里是舒服,但吸不到雨露,就赶紧冒出了吸些雨露,要不就要渴死了。
D.这里写出了麦籽儿适合在松软的土地里生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天际遨(áo)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yín)的球体。
B.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
C.三黑一边耙(pá)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又在计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 B.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C.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D.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4.下面每组相同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挨着 挨打 B.钻空子 钻研 C.松散 散发 D.归宿 一宿
5.“三黑”是这首诗的主人公,他是一位( )
A.工人 B.农民 C.军人 D.商人
二、填空题
6.农民爱土地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两句话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比作旱天的鹅对水的喜爱。
7.词语运用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松散 ( ) ( )
喜欢 ( ) ( )
舒服 ( ) ( )
温暖 ( ) ( )
白霎霎 ( ) ( )
三、语言表达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8.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用这种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黑)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1)这句话中的一个“______”字,说明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写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一读,背一背。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四、现代文阅读
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②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11.种地之前三黑都做了什么?用横线画出。
12.从中可以看出三黑对土地的__________之情。
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坚持
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来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人的体重二十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经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都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的气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カ气,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只有在精神上压倒对方,才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残存着体力。
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手臂,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1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较量______当即______不寒而栗______抱憾终身_______
14.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杰出的人物一批批涌现——( )
②后悔遗憾一辈子——( )
15.根据文章内容照样子补写句子。
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毅力才是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拳王阿里至关重要的一场比赛,可全文竟没有一句双方对打的描述,这是因为,本文的主题是赞颂阿里___________,所以不需要记叙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作者描述麦籽儿在“床”上“躺得挺舒服”,还“吸些雨露”,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麦籽儿当作人来写,写出了麦籽儿的茁壮成长,一定能长成熟,农民们丰收在望。而麦籽儿长势喜人的原因则是因为土质松软,而且麦籽儿适合在土质松软的泥土里存活,选项ABD正确。麦籽儿是因为生存条件适宜主动生长,而非被动因为没有雨露而生长,选项C错误。
2.A
略
3.A
【详解】
计算:根据已知量算出未知量。
原题是在考量明年的事情,应用“打算”。
打算:计划、考虑。打算是基于未来的,或者是原本想这么做的;大多为可预见的情况做计划。
4.B
【详解】
A.挨着(āi)挨打(ái)
B.钻空子(zuān)钻研(zuān)
C.松散(sǎn)散发(sàn)
D.归宿(sù)一宿(xiǔ)
5.B
【详解】
略
6. 比喻 农民对土地的喜爱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从“活像旱天的鹅,”可以看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整句看出作者把农民比作了旱天的鹅,把土地比作了水,把农民对土地的喜爱比作旱天的鹅对水的喜爱。
7. 疏松 紧凑 喜爱 厌恶 舒适 难受 暖和 寒冷 白茫茫 黑魆魆
略
8. 拟人 给麦籽儿赋予人一样的生命,然后才能有躺的动作,这样的语言更鲜明、生动 青蛙们都蹲在荷叶上唱歌,庆祝这场及时雨。
9. 像 比喻 荞麦花雪白的颜色 字典就像一个小老师,只要你有不会的生字,就可以咨询它。
8.考查学生对拟人句的掌握能力以及仿写拟人句的能力。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陈述句改成拟人句,就是对主语进行拟人化修饰,使其具有人物的特征。从句子中的“麦籽儿躺下去”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9.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能力以及仿写比喻句的能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从句中的“白霎霎的像一片雪”可以看出这句话把荞麦花比作了雪。
10.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答案为: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11.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12.热爱
11.
本题考查学生查找关键词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将种地之前三黑做的事用横线画出来。在第一个句子中的第二句和第二个句子的前半句能找到答案: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能力。从文中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和“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都能看出三黑翻土地的认真,所以也就表达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13. liàng jí lì hàn
14. 英雄辈出 抱憾终生
15.拳击手立于不败之的保障。
16. 坚持到最后的坚毅精神 肉体的拼搏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