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5:1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 21 杨氏之子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根据《杨氏之子》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可多选)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D.“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3.杨氏之子人物形象出自(  )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世说新语》 D.《西游记》
4.读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父/不在,乃/呼儿出。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为/设果,果/有杨梅。
二、填空题
6.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
“杏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肝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青”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朗读,走近课文第一步。
●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已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从《杨氏之子》这一题目我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画出句子停顿,并解释句子的意思。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9.听短文《故乡的芦苇》,完成练习。
1.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______的欢乐,所以“我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______之感。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的故乡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 )
(2)“我”喜爱故乡的芦苇是因为它特别的名贵。( )
(3)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
四、现代文阅读
主题阅读拓展。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 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有删改)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讽( )  胸襟( ) 
健全( ) 不露声色( )
1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1)________;(2)______________。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__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14.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幽默的人?请用“﹏﹏”在本文画出答案。
15.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
(2)一次,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___,忘了写内容。”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_________ 未:__________ 夫子:__________
17.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有礼貌,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
18.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面“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哪些有趣的提示语,选一句喜欢的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掌握。划分节奏时,要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朗读,明确句子在哪里可以停顿。C项,“君家”的意思是“您家”,中间不可分开。
2.CD
【详解】

3.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4.A
【详解】
考查了对文言文进行断句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诵读,然后结合句的结构、用词及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断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出自文言文《杨氏之子》,意思是: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结合句义或句中词语的构成可知,正确的断句是: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节奏的划分,结合每句话的含义,进行断句划分即可。在本题中,划分不正确的是C项。这句话的含义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应该这样划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 医术 学子 英勇之人或浩然之气 女儿 高才弟子 史册 故乡 书信 酒 30岁 相思 兄弟

7.1 3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甚聪惠 家禽
课文写的是杨氏家的小孩很聪明。

8.(1)停顿: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2)停顿: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意思: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详解】
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断句时和句意保持一致。
(1)该句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示:给……看。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结合一句话中的“谁怎么样干什么”的句式,句子可划分的停顿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2)该句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曰:说。未:没有。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结合一句话中的“谁怎么样干什么”的句式,句子可划分的停顿是: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9. 童年 亲切 √ × √
听力材料:
长江口外,东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绿色海岛。那就是我的故乡。
生我养我的故乡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然而,最令我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那些朴实无华的芦苇。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退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狭长的叶子。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详解】
此题考查我们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时注意一定要先把每一道题提供的关键信息记住,然后注意听听力内容,根据题目提供信息进行填空即可。
1.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可以从最后一段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我”喜爱故乡的芦苇并不是它特别的名贵,而是因为芦苇给过不少童年的欢乐。
10. 比如,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 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11. 讽刺 胸怀 健康 不动声色
12.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爸爸自然不会知道,但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
13. 议长用一句幽默的话解决了拐杖的放置事,也化解了尴尬 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事,既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对比 秃头
14.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5. 我恰好相反 署名
10.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词语进行合理地解释。另外,同学们要严格遵守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千万不要脱离文章。
1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近义词。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词语意思。因为我们可以结合词义来记忆词语。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近义词的含义,多读、多听、多练。
1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我们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
13.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概括、总结。
14.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也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我们再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
15.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得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如果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
16. 非常。 没有。 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17. 儿应声答曰 为设果
18.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的儿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16.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能力。
对于这类题,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字义。
阅读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故“甚”的意思是非常。
阅读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因此“未”的意思是没有。
“夫子”的意思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17.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儿应声答曰”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为设果”看出来的。
18.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即可。示例: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