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文两篇
?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抓住事物描写的语句,深入细致探究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1、《蝉》选自《承教小记》,作息和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或香港大学硕士学位。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2、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字词积累(《读一读,写一写》的生词学习)
课文导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蝉和贝壳都是很卑微的生物,但是它们成为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它们能让我们领悟到一些什么呢?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⑴《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贝壳》一文中,作者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明确:⑴“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⑵作者想到贝壳里那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帝却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探讨研究
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篇散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提示:主要从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思想的方式来比较。(注意分析《蝉》一文中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得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 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活着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是扬。)
拓展延伸
生命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的宝贵,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课件11张PPT。3.短文两篇蝉贝壳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香港中文大学毕业,曾赴日本任研 究员,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小思是出色的散文家,她的作品短小精炼,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又往 往流露出家国情怀。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等。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作者简介字词积累收敛
一丝不苟
宽恕
卑微零落
断续
聒聒bēiliǎnlínggǒushùguō本文指凋落、凋零的意思.时而中断﹐时而接续。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饱含感情。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贝壳》一文中,作者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作者想到贝壳里那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帝却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两篇散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探讨研究手法:先抑后扬表达思想的方式:没有直接表白。感悟: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1、由一些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感悟: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精致、一丝不苟表达思想的方式:作者在文中明确提了出来。手法:直入主题短文两篇拓展延伸 生命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的宝贵,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已经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席慕容《生命的滋味》作业1、课外收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名言或事例,抄写在《摘抄本》中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2、收集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欣赏和品评并摘录一篇抄写在《摘抄本》中做为积累。3、完成本课基础训练前缘
——席慕容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么
我的爱
我们的前世曾经是什么
你
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
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
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离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那一炷香
焚烧着
陪伴你过一段静默的时光
因此
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惚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向你说出
我 的 信 仰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生命的单纯与温柔我相信 所有的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我相信 三百篇诗反复述说着的 也就只是年少时没能说出的那一个字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一起去追溯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我们终于会互相明白
一棵开花的书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