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18:0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粮食、肉类、奶类年均产量和农庄庄员月均收入变化的情况,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粮食年均产量 肉类年均产量 奶类年均产量 农庄庄员月均收入
1951-1955 3850万吨 570万吨 3790万吨 25卢布
1961-1965 1.303亿吨 930万吨 6470万吨 51.3卢布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 B.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成效
C.斯大林的苏联模式带来的严重弊端 D.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失败
2.如表信息说明苏联
A.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 D.赫鲁晓夫改革有所成效
3.1955年,赫鲁晓夫指出应该在苏联所有地区广泛推广种植玉米,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达到2800万公顷。1957年,他未经中央讨论,提出三四年内实现在肉类、奶类和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最终成为笑柄。这些主张( )
A.解决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B.顺应了苏联经济的需要
C.脱离了当时的基本国情 D.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
4.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5.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谷物及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似乎表明赫鲁晓夫改革走向了成功,但最终却失败。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
A.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改革认识不足 B.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C.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改革目标侧重于与美国展开大国争霸
6.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7.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8.如下图是一幅关于苏联社会变化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苏维埃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C.共产主义者全面支持苏联改革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9.“赫鲁晓夫时代还是有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赫鲁晓夫时代依旧没有解决斯大林时代最大的问题,也就是那个斯大林用一生时间也没有解决的求索,就是无法找到正常运行苏联建立起来的官僚体系的钥匙。”材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A.未从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
10.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国家领导人水平的差异
C.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D.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11.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12.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13.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材料中苏联共产党的这种认识( )
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 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
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 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
14.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错误的是
A.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
D.苏联解体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15.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如图漫画说明(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他们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二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材料三 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
材料四 日本外务省副大臣武正公一高度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称:“中国的发展惊人,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哪一历史事件?简要说明这一事件起到了改变俄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2)材料二展现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判断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这个历史事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材料四中武正公一所说的“中国的发展惊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5)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哪次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你能从上述改革中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17.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读下列图表:
表一: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
表二: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1)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一中1921年—1925年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二中苏联的排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举措?表二时期农业上实行什么政策?材料二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它似乎带着无奈与遗憾、不甘与挣扎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寒风中,只有几个匆匆过客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一个苦难辉煌交织的大国就这样在历史的烟尘中无声地消失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961-1965年的粮食、肉类、奶类年均产量和农庄庄员月均收入,比1951-1955年的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因此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成效。B项正确;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斯大林的苏联模式带来的严重弊端,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1985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和表格可知,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领导苏联,进行了改革,表格就体现了改革的成效,故D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农业集体化弊端,只是进行小修小补,故A不符合题意;表格只是说农副产品增加,并不能证明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故C不符合题意;表格是在说改革的成效,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据“1955年,赫鲁晓夫指出应该在苏联所有地区广泛推广种植玉米……提出三四年内实现在肉类、奶类和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最终成为笑柄。”可知,这些主张脱离了当时的基本国情,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选C,排除A;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改变当时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没有顺应苏联经济的需要,B错误;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4.D
【详解】
题干反映了《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但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该回忆录应是受到不同时代的立场、观点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对历史叙述是存在影响的,D项正确;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见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并不见得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排除A项;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并不能够证明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排除B项;版本越新不代表越接近历史真相,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还需要更多的史料加以论证其中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C项正确;A项失败的原因之一,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方向,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D项排除。故选C。
6.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可以“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说明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经互会的性质,排除A项;“双赢”说明“经互会”没有阻碍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经互会成员的关系是否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A项正确;斯大林时期,进行了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了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D
【详解】
依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发展历程,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D项正确;苏维埃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只反应了列宁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段历史,不能准确反映漫画全部内容,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说法忽视了革命的部分,排除B项;共产主义者全面支持苏联改革在题干漫画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A
【详解】
根据材料“赫鲁晓夫时代还是有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赫鲁晓夫时代依旧没有解决斯大林时代最大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领导人从斯大林逝世以后就开始了改革,但是他们的改革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只是对其进行小修小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材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源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选A;BCD都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
10.D
【详解】
指导思想是灵魂。苏联的探索和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小修小补;而中国的建设是在总结了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项正确;ABC项都是次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级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故D项正确;杜鲁门主义出台是194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2.A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与1961~1965年相比,1981~1985年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相关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出进入80年代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A正确;题干没有反映苏联两个时间段商品经济的相关情况,无从得出商品经济不够发达,B排除;当时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应该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造成农业、轻工业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依据题干数据可知1961~1965年间农业总产值的指标还高于工业总产值,因此无从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国民收入的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无从得出民众生活得到提高,D排除。故选A。
13.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苏联共产党的这种认识是导致苏联经济的改革陷入停滞。选项B符合题意;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A排除;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C排除;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B。
1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这是对苏联解体的错误评价,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挫折,D项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农奴制缓解了国内各种矛盾,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项;俄国十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看,这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苏联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的计划经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所以宪法的颁布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的观点是正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
根据漫画体现是苏联在东欧国家强制推行苏联模式,因此说明漫画说明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D项正确;漫画不能体现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两极格局基本形成,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1)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这次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或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国家干预经济)
(4)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5)戈尔巴乔夫改革。
(6)改革往往发生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出现剧烈矛盾之时;通过改革,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他们必须高价赎买。”,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的内容;1861年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或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根据材料“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结合所学可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或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根据材料“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行新政;根据材料“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可见,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国家干预经济。
(4)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5)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根据材料可知,1861年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或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洋务运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经济大危机之下的美国;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升;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可见,改革往往发生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出现剧烈矛盾之时;通过改革,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发展。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等。
17.(1)不断上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运动。
(2)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西方和平演变、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任意2点)
(3)要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意2点,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1)
由表一可知:从1921年23.13到34.55再到44.24,粮食产量是在不断上升的;原因: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举措: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在政治上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在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促使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故表二中苏联的排名变化主要得益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政策:表二反映的时间,苏联在农业上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2)
由材料“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可推断该事件是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没有得到修正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综合上述材料,可从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角度总结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