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8 13: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小龙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C.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样,一道儿白,…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结冰”是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冰”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干冰变小 B.将手上的水烘干
C.冰雪消融 D.树枝上的霜
4.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5.《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很多美食,在烹饪的过程中常能看到一些物理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牛肉火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饺子时盖上锅盖,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6.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7.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9.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则下列对t1和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  )
温度计 温度计示数(℃)
冰水混合物 沸水 教室
甲 7 93 t1
乙 4 96 t2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10.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11.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这是利用了水(  )
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 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
1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13.小铭发现,对着手吹气时会感觉凉爽,对着手哈气时,会感觉暖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速和汗液的升华
B.对着手吹气时,是放热过程,有致冷作用
C.对着手哈气时,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在手中液化
D.对着手哈气时,物态变化与露的形成相同
14.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
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
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
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
15.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
A.公路上撒水车喷出的水被晒干——蒸发
B.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汽化
C.刚从冷库取出的猪肉表面有一层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外表面上的冰花——凝华
二、填空题
16.小明在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______(选填“冷”或“热”)水管,水管上的水滴是浴室内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7.如图所示,这是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幅画面,趴在雪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岿然不动,以坚强的毅力、勇猛的战斗精神取得了胜利!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______成水后再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8.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草莓在盛果期滞销。小明来到父母的草莓大棚帮忙。大棚能有效地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的蒸发,将草莓装箱,放入冰块,这是利用冰块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_________热量,以此保持草莓的新鲜。
19.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20.勤洗手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如图所示:洗手后,将手放在干手机下,干手机吹出热风,通过提高温度和加快__________来加快_________,使手迅速变干。
三、综合题
21.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_________;
(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4)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22.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_____ (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气体状态。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_____ 形成“白气”。“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_____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_____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23.如图所示为某固体物质熔化、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所以它是晶体;
(2)此晶体熔化过程的时间为______min,熔点为______℃;
(3)EF段为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______热;
(4)在第10min该物质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如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2℃左右,考虑到混合液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 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2)对我们青岛地区常年最低气温约为- 15°C的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________%的混合液;
(3)长时间使用后,因为________(选填“水”或“防冻液”或“混合液”)的蒸发会导致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将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5.请阅读《湿度》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湿度又可以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蒸气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越潮湿。但绝对湿度只有与温度一起才有意义,因为空气中能够合有的水蒸气的量随温度而变化,也就是最大含量与温度有关。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一定体权空气中水蒸气的最大含量的百分比。例如,10℃时,1m3的空气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落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如果空气中实际水蒸气只有4g,那么相对湿度就是5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干湿温度计”上有两支温度计,湿球温度计和干球温度计,如图所示,其中湿球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由一块浸满水的沙布覆益。当两支温度计放在相同的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因燕发作用而降温,所以它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要低。
如果相对湿度大,那么湿球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得比较慢,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与干球温度计的差异不大;如果相对湿度小,那么湿球温度计上的水就蒸发得比较快,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就低得多。相对湿度可以比较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再通过右侧的相对湿度表格而查找出来。首先,分别读出湿球温度计和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在表格的左拦中找到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在表格的右上方找到两者的温差,表格中两个读数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计读数/℃ 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之间的温差/℃
1 2 3 4 5
10 88 76 65 54 43
12 88 78 67 57 48
14 89 79 69 60 50
16 90 80 71 62 54
18 91 81 72 64 56
20 91 82 74 66 58
22 92 83 75 68 60
24 92 84 76 69 6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湿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______
(2)依据文中所说“10℃时,1m3的空气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6g,则相对湿度是______%。
(3)“干湿温度计”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表明空气的相对湿度______(选填“大”或“小”)。
(4)请在上文的表中查出温度为20℃,“干湿温度计”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的差值为4℃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_____%。
26.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___℃;
(2)从图象中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 ②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④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3)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_____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_______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
B.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食物处在温度越高的环境中,熟的越快,故C正确;
D.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由于杯子的外壁温度高,不会有水蒸汽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
B.“结冰”是水凝固成冰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干冰变小,是由固态升华为气态,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手上的水烘干,是由液态汽化为气态,需要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固态熔化为液态,需要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的霜,是气态凝华为固态,需要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A.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C错误;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小冰珠,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好的水晶虾饺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因为油的沸点高,所以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煮饺子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正确;
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甲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摄氏度的比为
乙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摄氏度的比为
设室温为t,用甲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
则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用乙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
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所以
当t1=t2时解得
t=50℃
由于室温一定小于50℃,故150℃-3t>0,所以t1>t2。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二者原理相同。
故选D。
11.D
【详解】
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时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因为水在凝固时放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12.A
【详解】
AC.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这是熔化现象,再慢慢晾干变硬,这是凝固现象,所以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正确,B错误;
BD.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
AB.对着手吹气,加快了手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手面上水蒸气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手感觉到凉爽,故AB错误;
CD.对着手哈气,哈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放出热量,于是手感到温暖,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体形成的,所以与哈气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
A.体温计有个缩口,此结构导致体温计液体遇冷时不能流回到液泡中,但遇热时能受热膨胀上升,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故A错误;
B.冰要熔化,要达到熔点,且要继续吸热。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冰棍达到熔点后,不能再吸收到热量,因此不管放置多长的时间,冰都不能熔化,故B错误;
C.火焰的温度大于汤水的沸点,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汤水也能继续沸腾,因此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
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
A.公路上撒水车喷出的水被晒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蒸发)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是锅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刚从冷库取出的猪肉表面有一层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侧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冷 液化
【详解】
[1]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冷水管上附着有很多小水珠,而热水管上没有;
[2]这是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而液化附着在冷水管上的缘故。
17. 凝华 熔化 凝固
【详解】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从志愿军战士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 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3]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志愿军战士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熔化成水,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凝固成冰形成的。
18. 减慢 熔化 吸收
【详解】
[1]大棚框架上覆盖有塑料膜,减小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
[2][3]因为冰块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草莓上吸收大量的热,以此保持草莓的新鲜。
19. 不能 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详解】
[1][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而小试管中的水要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不能发生热传递,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即原因是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20. 空气流速 蒸发
【详解】
[1]干手机吹出热风,风加快了空气流速。
[2]空气流速影响蒸发的快慢,空气流速越大,水越容易蒸发。
21. 越大 凝华 A 升高 B
【详解】
(1)[1]由材料知,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
(2)[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3)[3]A.夏至的意思是指夏天的到来,与物态变化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白露中的露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雪中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霜降中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由丙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是春分到夏至的时间,故温度是逐渐升高的。
(5)[5]A.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故A错误;
B.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时为春分,由北向南达到赤道时是秋分,故这两个节气太阳直射赤道,故B正确;
C.谷雨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是反映气候特征,故C错误;
D.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故D错误。
故先B。
22. 高 液化 汽化 乙
【详解】
(1)[1][2]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水蒸气,而壶嘴附近温度较高,水蒸气仍保持气态,在上升离开壶嘴一段距离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白气。
[3]“白气”再上升到空气中后,小液滴又会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
(2)[4]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程度小,形成的“白气”就较少;而在熄火后,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大量液化,“白气”就增多;故乙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23. 吸热 不变 10 50 凝固 放 固液共存
【详解】
(1)[1][2]]图象可知,该固体有固定的熔点,因此该固体是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它是晶体。
(2)[3][4]由图象可知,物质在AB段温度不断升高,从B点开始在BC段物体不断吸热,
但物体温度不变,晶体从B点开始熔化,C点时熔化结束,所以熔化时间为
它的熔点是50℃。
(3)[5][6]该晶体在DE段温度不断降低,在EF温度不变,该晶体在EF凝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放热。
(4)[7]由图像知,该晶体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在第15分钟时熔化结束,所以在第10min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
24. 先降低后升高 40 水 升高
【详解】
(1)[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2)[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2℃左右,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7℃左右,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
(3)[3]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25. 空气干燥的程度 75 小 66
【详解】
(1)[1]由文中材料得,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
(2)[2] 10℃时,1m3的空气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6g,则相对湿度是
(3)[3]由题文材料得,如果相对湿度大,那么湿球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得比较慢,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与干球温度计的差异不大;如果相对湿度小,那么湿球温度计上的水就蒸发得比较快,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就低得多。“干湿温度计”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表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小。
(4)[4]由表格中数据可得,温度为20℃,“干湿温度计”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的差值为4℃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6%。
26. 48 ③ 温度 吸收
【详解】
(1)[1]由图乙知,该物质的熔点为48℃。
(2)[2]①可以增加海波的质量,可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增加水的质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上升得较缓,从而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只能使加热的时间延长,不能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③符合题意;
④撤去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可以减少水吸收的热量,从而使的温度上升得较缓,可以延长海波的熔化时间,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3)[3][4]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