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2:2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倾听”的“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倾斜 B.倾诉 C.倾向 D.倾盆大雨
2.选一选,搭配起来。
巨大的________
A.景色无穷的________ B.变化壮丽的________ C.阳光灿烂的________ D.力量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
④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句中的“红流”指的是群众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B.“流去”在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进的样子,用词恰当,与前面的“红流”相呼应。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和礼花把北京城照亮了,也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D.从“流”可以看出游行的队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表现出群众激动的心情。
5.国庆佳节,同学自创一副对联,请为他补全对联,最佳的一项是(  )
上联:祖国山______水秀
下联:中华人杰地______
A.川 灵 B.川 广 C.清 广 D.清 灵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近义词:庄严——( )
反义词:雄伟——( )
2.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近义词:热烈——( )
反义词:热爱——( )
7.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开国大典时。毛主席xuān gào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sù jìng______的天安门广场响起了pái shān dǎo hǎi______的掌声,接着,毛主席jiǎn yuè______了部队。
三、语言表达
8.表达交流练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可以是游戏、开学典礼、一次活动等,既要有全景场面,又要突显特写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
9.变魔术,改句子。
1.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材料《开国大典》片段: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0.读了文中划线的句子,使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四字词语。
11.“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说明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2.“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可以换成“走向”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假如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请把当时的心情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节选)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23时59分,伴随着英国国歌的旋律,那面蓝底米字旗和英国统治下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港旗缓缓垂落,在场的英国官员肃立。
米字旗降落了。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
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这是20世纪进步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为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领导亿万人民历经浴血奋战,在改革开放中终于找到一条以“一国两制”完成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旗之畔,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同时徐徐升起,犹如紫荆花开,迎风怒放。
0时3分,江泽民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4.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15.“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指的是__________这一刻;“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是如何理解“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果你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现场,目睹这举世聚焦的一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BC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应注意搭配合理。比如:巨大的变化、无穷的力量、壮丽的景色、灿烂的阳光。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3.C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六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广场周围的景物”,按照空间的顺序来写,所以确定③是首句,紧接着按照从北往南的顺序介绍②④①。所以顺序为③②④①,据此可知答案为C。
4.ABC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的场面,也感受到游行人们幸福愉悦的心情。“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更深层的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光明。
“流”突出的只是队伍行进的状态,从中并不能看出队伍行进的速度快。
5.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
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都是并列短语。
6. 庄重 渺小 猛烈 讨厌
【详解】
本题考查写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可以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按要求作答。
1.庄严:指端庄而有威严;形容人庄重、严肃、严正。该词的近义词有:庄重、严肃、肃穆等。
雄伟:体貌勇壮魁梧。该词的反义词有:宏伟、雄壮、壮伟等。
2.热烈: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的。该词的近义词有:猛烈、强烈、激烈等。
热爱:形容爱的程度很深。该词的反义词有:厌恶、痛恨、憎恨等。
7. 宣告 肃静 排山倒海 检阅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宣、肃、倒”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示例:为了庆祝国庆节的到来,我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只听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第一场是预赛,我们班对六(3)班。我们班的同学非常紧张,一直担心输掉比赛,啦啦队很早就喊上了:“六(2)班,加油!”加油声此起彼伏,像海浪一般阵阵涌来。我们班参赛的同学个个斗志昂扬,一鼓作气,一下子就把六(3)班拉过了中线。我们班的同学为这场预赛取得胜利而欢呼了起来。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描写。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店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场面,注意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描写的时候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9. 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处处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大家一齐动手搬石头,一齐打扫卫生,使校园变得十分整洁。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计较得太多。
【详解】

10.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11.期盼开国大典早些开始
12.不可以。因为“直奔”更能体现出人们心情的急切和目的的专一。
13.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我们全民族经过不懈奋斗换来的。我非常激动,非常自豪。
10.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11.“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说明了人们起床很早,有着期盼开国大典早些开始的心情。
12.文章中的词语不可以随便更换,因为有些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
1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情境写话。
情境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而生活的时空是无限广阔的。“情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情境写话”,自然先要辨析情境,包括场景要素、情境氛围,当然还涉及到表达所涉及的各种角度,诸如人物职业身份、情感态度,又如直引、转述等。情境写话,其难度在于情境把握,这是因为情境多样,内蕴丰厚,在训练中我们要学会辨析与营造的方法。我们在根据情境写话时,要严格遵守题干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扩写句子。我们在写话时,可以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所给情境表现出来。
14. 时间 米字旗降落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升起
15. 江泽民宣告 7月1日0时0分0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6.150多年前,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香港自此离开祖国,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终于结束了。
17.示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祖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美丽的紫荆花会越开越娇艳、越开越辉煌。
14.考查文章写作顺序。抓住文章关键语句“23时56分”、“23时59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0时3分”可知。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历史的时针终于指向了7月1日0时0分0秒这一刻!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期盼的庄严一刻;”可知;结合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可知。”
16.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熏黑的历史永远完结了”这个短语的意思揭示出来,这句话的含义就知道了。联系上下文可知150多年前,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香港自此离开祖国,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今,它终于结束了。
17.考查拓展能力。围绕短文内容表达出对祖国美好前程的企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