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开始于( )
A.10世纪 B.11世纪 C.12世纪 D.13世纪
2.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转型表现在( )
①租地农场的建立 ②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过渡
③大多数贵族权势不断扩大 ④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纷纷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知识结构,最后方框里的?处应该填
A.西欧庄园经济开始瓦解 B.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C.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
4.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家庭生产瓦解了,并且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其中,替代“家庭生产”的新社会关系是
A.租让关系 B.阶级关系 C.雇佣关系 D.人身依附关系
5.15~16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与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的本质区别是( )
A.使用雇佣劳动者生产 B.养殖生产规模更大
C.土地所有者与劳动者的联系不紧密 D.大量使用奴隶劳动
6.“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常用的手段包括( )
①兴建新城市 ②金钱赎买 ③得到领主的支持 ④武力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是
A.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8.下面是14-15世纪欧洲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出现反映了( )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但丁完成长篇诗作《神曲》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用3万余名工人
A.欧洲社会正在发生转型 B.欧洲的发展领先于世界
C.世界逐渐由分散走向整体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9.如图所示现象( )
A.瓦解了西欧封建社会 B.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
C.助推了城市自治运动 D.加速了租地农场的衰落
10.14世纪以后的西欧,出现手工工场、租地农场。这预示着
A.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确立 B.资产阶级文化在西欧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 D.奴隶社会的历史在西欧结束
11.“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反映了西欧农村
A.实物地租的盛行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社会阶层的变化 D.封建剥削关系的加强
12.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不包括
A.农奴被固定在土地上,毫无自由
B.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
C.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D.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13.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种现象出现得最早、也是最典型的是在
A.英国 B.古代埃及 C.日本 D.阿拉伯
14.西欧中世纪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
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 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已完全摆脱了国王和封建主的控制管辖
15.14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商人投资开办作坊,雇佣工人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生产过程分为梳毛、纺线、染色、织布等工序。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过程出现分工合作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
③资产阶级不满教会控制 ④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毛纺织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6.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庄园、城市重新兴起,大学也随之兴起。
材料一:
(1)西欧庄园有何特点?维系西欧庄园秩序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从政治角度说,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中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也逐渐形成。但是在商业生产的发展中,竞争不可避免。由于各行各业之间,作坊与作坊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行会内部发生了两极分化。在竞争中取胜的成为行会的上层,竞争失败的变成雇佣劳动者。市民阶级出现了分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对庄园里的农奴有何吸引力?市民阶级的分化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西欧大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对欧洲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17.【中世纪西欧的城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到11世纪,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乏使用,农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农产品总量显著增加,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手工业技术使之演变为许多需要专门技巧的部门,这就使得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手工业和商人自发聚集到港湾、城堡、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这些地方逐渐演变成为中世纪城市。
——沈坚、金志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刘景华主编《走向重商时代一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和城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各国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富裕农民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了租地农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过渡。在城市,市民阶层也纷纷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经营方式。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这一期大多数贵族权势不断削弱,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末期,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农场主雇佣无地少地的农民进行耕种,工场主与工人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B项正确;庄园经济的瓦解是租地农场发展的条件,而不是结果,排除A项;大学的兴起与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没有因果联系,排除C项;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C
【详解】
根据材料“工场手工业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C项正确;土地所有者与手工工场主之间是租让关系,排除A项;不是所有的手工工场主都已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奴隶与奴隶主之间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A
【详解】
14世纪以后,西欧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高潮,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或者转租方式购买其他佃农的的地产,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进行耕种。而庄园属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形式。A项正确;养殖产业、土地所有者与劳动者的联系不紧密以及大量使用奴隶劳动不是材料中二者的本质区别,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居民为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包括金钱赎买、武力斗争,②④正确,排除①③。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厂都是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使用雇佣劳动,这是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城市和大学,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来完成的,排除B项;题干展示的是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15世纪欧洲,正是封建社会后期,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丁完成长篇诗作《神曲》体现了人文主义,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用3万余名工人,这是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均是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倾向,这体现出欧洲社会正在发生转型,A项正确;当时的欧洲落后于中国,材料是为了说明社会呈现出资本主义发展方向而不是走向整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末期,西欧庄园里的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称为“自由农民”,对封建领主的人身依附越来越弱,导致庄园经济走向衰落,同时推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即租地农场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奴”变成“自由农民”,人身自由增强,推动了庄园经济瓦解和租地农场出现,瓦解了整个西欧封建社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城市自治运动没有实质性影响,排除C项;材料现象推动了租地农场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C
【详解】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13、14世纪,西欧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这些现象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故C项正确;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一般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排除A项;材料无关资产阶级文化,排除B项;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攻灭西罗马帝国,标志奴隶社会的历史在西欧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依据题干“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可知反映了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依据题干中“单纯的货币关系”可知并非实物地租,排除A项;题干的重点不是农村社会阶层的变化,而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排除C项;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反过来有利于瓦解封建生产生产关系或剥削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这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使庄园适应了新的形势,这没有使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B项符合题意;农奴被固定在土地上,毫无自由,这打击了农奴的积极性,使庄园衰落,排除A项;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这使庄园的劳动力减少,使庄园衰落,排除C项;庄园是小块土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使庄园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
11世纪后,西欧国家出现了租地农场,其中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国家此时期都是封建国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掌握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4.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或自治城市,故B正确;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空气比较清新与题意无关,故A、C错误;城市取得相对独立和自治,未完全摆脱了国王和封建主的控制管辖,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5.A
【详解】
依据题干“雇佣工人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生产过程分为梳毛、纺线、染色、织布等工序”可知,生产过程出现分工合作;雇佣关系的出现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A①②项正确;资产阶级不满教会控制、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毛纺织业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特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庄园法庭。
(2)吸引力:城市的生活比较自由;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维系西欧庄园秩序的机构是庄园法庭。
(2)根据材料二“生活在乡村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而城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可知,城市的生活比较自由,对生活在庄园的农奴有极大的吸引力。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阶层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并联系所学可知,大学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7.(1)原因:农业技术的改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手工业和商品生产的出现、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兴起。
(2)意义: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1)
原因:根据材料一“10到11世纪,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农产品总量显著增加,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可知,农业技术的改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一“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手工业和商人自发聚集到港湾、城堡、交通枢组和行政中心附近,这些地方逐渐演变成为中世纪城市”可知,手工业和商品生产的出现、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兴起。
(2)
意义:根据材料二“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出,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材料二“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得出,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由材料二“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得出,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由材料二“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得出,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