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10: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2017年的古装励志剧《重耳传》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复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个不属于《重耳传》相关的历史背景(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商鞅变法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秦汉
3.下列图片说明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水利技术进步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特点是( )
A.重视礼乐 B.王权加强 C.扶助弱小 D.王室衰微
5.下图文物体现的历史时期分别是
A.商朝、春秋 B.西周、战国 C.西周、秦朝 D.夏朝、秦朝
6.下图所示农具中,代表春秋时期农业最高生产力水平的是
A. B.
C. D.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或时期是
A.商朝、东周 B.东周、秦朝
C.春秋、西周 D.商朝、春秋
8.“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中反映的春秋时期的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9.繻葛之战是公元前707年郑国在繻葛大败周王室联军的一次战争。此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 D.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
10.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西周统治时期 B.20万年前
C.春秋战国时期 D.7000年前
1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牛耕
B.货币
C.金属
D.牛
1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则使用“铁犁牛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冶铁技术带来划时代的变化
B.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C.古代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D.铁农具占据主导地位
13.下图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
A.社会动荡不安 B.军事实力强盛 C.青铜业发达 D.经济水平高
14.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这反映出当时( )
A.周王朝等级森严 B.周王室地位衰微
C.各民族交往密切 D.诸侯国疆域扩大
15.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图反映的主要信息( )
A.各方争战 B.民族融合 C.经济发展 D.人口迁移
二、综合题
16.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周时期社会生活的认识。
材料二
《逸礼 工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许慎(东汉)在《五经异义》中以《易》京氏、《春秋公羊传》和《逸礼 王度记》中有关 “天子驾六”的记载,认为古制“天子驾六马”。郑玄(东汉)则以《周礼》、《尚书》为依据,认为古制“天子驾四马”。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是21世纪东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认为该发现有何重大历史价值。
材料三季孙氏(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在他家庙庭之中,使用了周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
17..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3)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当时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4)图三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明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的发现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历史信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晋文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逐渐得到推广。铁农具的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C项正确;西周时期还未掌握铁器的冶炼技术,当时只存在少量的青铜农具,还未出现铁农具,排除A项;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当时还未掌握铁器的冶炼技术,还不会制造铁农具,排除B项;秦汉在春秋战国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反映的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C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无法体现政治领域的变法改革、水利技术进步、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局面,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4.D
【详解】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因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重视礼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扶助弱小 ,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方面得以应用并推广,代表了农业最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耒耜是原始农耕时期出现的耕作工具,排除B项;铜冰鉴是先秦时期所使用的一种用于对食物防腐保鲜的用具,排除C项;楼车是汉代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①填商朝,②填春秋,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点睛】
8.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ABC项与“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D项。
9.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战争使周天子威信扫地,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关,其根源原因是铁犁牛耕,故选B项;材料内容讲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并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只周天子地位下降,还没有达到失去共主地位,排除C项;材料内容包含诸侯实力增强的因素,但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主要体现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C项正确;西周统治时期处于努力社会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排除A项;20万年前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还未产生,排除B项;7000年前处于原始农耕时期,农业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A符合题意;货币的出现和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金属的出现时期不是春秋后期,C不符合题意;牛的出现不是春秋后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即“铁犁牛耕”取代了“刀耕火种”,这一变化反映了生产工具有了巨大进步,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冶铁技术变化,排除A项;粗放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粗放型农业模式,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B项。
1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显示的是作战的攻击和防护工具,体现了战争和社会的动荡,A项正确;弱国也有武器,材料是为了说明军事冲突频繁,当时铁器已经出现,铜制武器体现不出经济水平高,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4.B
【详解】
根据题干“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当时的周王室地位衰微。周王室衰微,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纵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ACD的内容,排除。故选B。
15.A
【详解】
根据“周王城、齐、楚、晋国进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强,为了争夺霸权发生争霸战争,A项正确;图片没有强调民族融合,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排除C项;图片没有体现人口迁徙,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政治制度:分封制。
认识:可以从青铜器制作使用情况;周朝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等角度作答。(需答出两点)
(2)信息:天子驾六马。
历史价值:“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的形式,揭开了古代天子驾六、驾四的疑案,印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记载的正确性;对研究东周时期的乘舆制度、丧葬制度提供了考古资料。(需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特征:礼乐制度崩坏;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需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1)
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得出,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最终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秩序。
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青铜器制作使用情况,如,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周朝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等角度作答。(需答出两点)
(2)
信息:根据图片中“天子驾六车马”与文字材料“《逸礼 工度记》曰:‘天子驾六马’……”可得出,天子驾六马。
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记载的正确性;对研究东周时期的乘舆制度、丧葬制度提供了考古资料等角度作答。(需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
特征:根据材料“季孙氏……在他家庙庭之中,使用了周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及所学可得出,可以从礼乐制度崩坏,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等角度作答。(需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点睛】
17.(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顺序不得错)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3)粟、水稻。
(4)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耕种;说明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
(1)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
(2)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根据所学可知出现不同房屋的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根据所学可从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等方面分析产生的差异。
(3)
根据图一可知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主要粟;根据图二可知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4)
根据图三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获得的信息是表明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耕种。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这些信息说明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