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突出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教学,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在体育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共同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也为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羽毛球运动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等特点,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反应力,观察力, 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且在羽毛球运动中击球相对较多,可提高学生们的速度和耐力,本节课学习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正手击高远球是羽毛球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击球点上学习。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将“如何在最高点把高远球击打的更高更远”拟定为本节课核心 问题中的学科问题。
二.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 和表现欲,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活动能力的敏感期,从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看,他们对于羽毛球课的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但是对于羽毛球的技术动作学习还不是特别准确,所以, 本节课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示范模仿练习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达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完成教学目标。最后让同学们对于高远球的技术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并确定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三.教学目标:
能在学生完成无球练习后,80%以上的学生完整简述正手击打高远球动作要领。20%的学生基本简述动作要领。并能巩固和提高羽毛球无球时正手击打后场高远球技术动作。
体验性目标:能在羽毛球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击球点的选择。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五.媒体分析
媒体名称 功能
视频 让学生们直观的了解正手高远球的击球动作以及慢动作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推进教学环节。六.核心问题分析:
羽毛球运动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等特点,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锻炼反应力,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且在羽毛球运动中击球相对较多,可提高学生们的速度和耐力,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让同学们对于高远球的技术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并确定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最高点把高远球击的更高更远。整节课按照核心问题教学的四环节展开:
提出问题环节:让全班同学一起了解羽毛球,引入林丹,李宗伟等羽毛球名将,将学生的思维聚集到羽毛球上,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如何把高远球击打的更高更远,引出核心问题。
解决问题环节:教师让学生们小组观看视频,了解羽毛球高远球的动作要领以及技术动
作,然后进行模仿练习。练习后让同学思考提出的问题。
反思提升环节:观看完平板电脑的视频以及模仿视频练习后,教师进行提问,学生们回答问题,再次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并且教师做示范高远球击球分解动作,让学生们再次 与老师一起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体会高远球击球技术动作。
运用反馈环节:为强化学生们正手高远球的技术动作,学生们两人一组进行高远球的对打,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正手击打高远球的技术动作,教师进行巡视观察,改进同学们的错 误动作。。
教学实施环节
认知目标:学生在完成无球练习后,80%以上的学生能完整简述正手击打高远 球动作要领。20%的学生能基本简述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巩固和提高羽毛球无球时正手击打后场高远球技术动作,初步掌握
教学目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的基本技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
标、: 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要求 设计意 图
1. 师生问好,并 组织: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x 要求:集合整队时, 做到快静齐。 慢跑要求:步伐整齐, 口号响亮 徒手操要求:活动练习每一 个关节。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准备
宣布本节课的教
准备部分慢跑 徒手操 (约 10 分钟) 学任务。 安排见习生。 注意体育课堂安全。 让学生进行慢跑. 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徒手操练习 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清点本班人数。 向老师报告本班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3.慢跑两圈。 4.徒手操练习 进入上课 状态, 活动各关节 韧带, 防止受伤
基本部分: 1. 带领学生进行无羽毛球基本 高抬腿 X2 交叉步 X2 组织:xxxxxxxxxxxxxxx 复习羽毛球的
步法练习. 带领学生进行 挥 拍 步 伐 练习。 熟悉球性 并步 X2 垫步 X2 前场步伐( 左右) 中场步伐(左右) 后场步伐(左右) 八字转球拍 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要求:思考动作,每一个动作 到位。步法协调。 要求:八字球练习手腕放松 基本步法 动 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
提出核心问题: 组织:四路纵队,两两相对进
让学生们思考如 行对仍,体会用力。
何发力把高远球 1. 无球挥拍练 XXXXXXXXXXXXXXXX 明确学
击打的更高。更 习。 ↑↓ 习任
提出问题 远。 2. 观看平板电 XXXXXXXXXXXXXXXX 务,
(约 2 分 脑。 XXXXXXXXXXXXXXXX 引起学
钟) 3. 模仿动作 ↑↓ 生注
XXXXXXXXXXXXXXXX 意。
要求:在扔的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
的问题。
1. 向同学们展 1. 以小组为单 组织:1.全班同学观看视频, 通过观
示视频,观看正 位观看视频羽 初步认识高远球的打法。 看视频
手 击 高 远 球 动 毛球高远球动 2.教师进行示范练习,让同学 和 PPT,
作。 作。 们更加直观的观看。并在后面 初步了
2. 教师进行示 2. 观看教师示 进行模仿练习。 解正手
解决问题 范动作。 范动作 要求: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 高远球
(约 15 分 架拍:以右手持 3. 学生们认真 生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的技术
钟) 拍为例,两脚与 观看,进行模仿 模仿练习时积极主动。 动作。
jian 练习。
3.让学生们观看
视频以及教师动
作后后进行模仿
练习。
反思提升 (约 3 分钟) 教师让学生明确知道正手击打高远球的动作要领。 2. 讲解羽毛球高远球技术要领,并进行示范分解动作。让学生们一起练习 学生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认真听教师讲解击打羽毛球高远球的动作要领以及分解的示范动作。一起和老师进行技术动作的 练习。 组织: XX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 要求: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不明确技术要领的同学,可以再次观看平板电脑后进行练 通过探讨, 思考。 以及教师进一步的讲解示范, 并结合自己练习的技 术, 掌
习。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握技术 要领。
让学生们两人一 学生们两人一 组织:XXXXXXXXXXXXXXXX 将所学
组 进 行 对 打 练 组进行正手高 ↑↓ 习的技
运用反馈 (约 8 分钟) 习,来体会正手高远球的动作。 远球的击打练习。体会正手高远球技术动作。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 XXXXXXXXXXXXXXXX 术 动作, 运用到实 践 中
要求:练习过程中,勤思考, 来。
体会技术动作。
跟学生一起放松 进行放松练习 组织:XXXXXXXXXX 放松肌
结束部分 (约 2 分钟) 练习 XXXXXXXXXX XXXXXXXXXX △ XXXXXXXXXX 要求:每一个关节肌肉进行放 肉, 防止受伤
松。
器材:羽毛球 3 桶 羽毛球拍 36 只 平板电脑 2 台 整堂课的练习密度在 35%-40% 预计课的平均心律达到 110—120 次/分
【评价预设】
提出问题环节:通过与全班同学共同观看视频,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焦到对视频中去,探讨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解决问题的情境。
解决问题环节:首先教师大致让学生了解正手高远球的技术动作,然后通过学生看视频,讨论如何更好的击打出正手高远球,学生在讨论探究后,结合视频以及教师的示范动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反思提升环节:首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过程做出反思性评价,评价中用专业化的语言让学生 明白正手高远球的动作要领以及步骤,就学生模仿练习后再进行反馈,在自评和他评中找出 优缺点。再次进行练习强化动作。
运用反馈环节:在强化了正手高远球的击球动作后,学生们进行两人一组的练习,从练习的过程中把从学习的动作要领,重点难点的掌握都运用到比赛中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
(
引导性评价
)
【教学流程图】
(
开
始
语言
引出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
明确核心任务
提出核心问题
-
模仿练习
小组自评,教师评
价
视频
巩固提高练习
学生以分小组解决核心问题
教师讲解,
示范动作
解决问
题
视频
师生交流探讨过程与成果
反思问题解决活动过程,总结
正手高远球学习的成果
提升讲解
反思提升
-
-
完成反馈练习
两人一组对
打高远球
运用反馈
-
-
结
束
)
教学反思:
核心问题明确,贯穿整个课堂,层层深入。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中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练习,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和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正手高远球的动作要领,慢动作看准每一步的动作流畅。通过观察视频以及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练习,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体现羽毛球专项课的特点,准备部分的设计安排了步伐练习, 挥拍练习,目的在于从准备活动开始,就培养学生手脚配合的协调性,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再通过平板电脑的现代化教学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 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以学生体验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核心,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仿练习,示范练习,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练中思,思中练,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体现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快乐与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协作竞争意 思。
不足之处:1.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分层教学应该更加细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没有更好的利用上。
教学流程中增加学生们击打多球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