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07: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遵循天道,兼容文明之光
——《庖丁解牛》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品味文章对庖丁解牛的生动形象的描写。
理解寓言的寓意;辩证看待庄子的“养生之道”,思考其观念在当时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处事态度,结合当下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实意义。
活动一:日积月累
【自主学习】
知人论世,疏通文意,结合练习册基础知识和知识链接部分进行此活动。
知人论世部分
庄周晓梦迷蝴蝶
曾有一次,庄子睡觉时做了个梦。庄子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十分惬意地飞翔。醒来之后,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甚至不知道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
名 , 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
亦称《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庄子:
《庄子》
共33篇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15)
杂(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战国
老子
老庄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南华经
《庄子》:
1、自由观——逍遥游。
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不仅如此,还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已,只有做到无已,才是天地间的至人、神人、圣人。无忧无虑、无为无能,无祸无患。
《庄子》的主要思想
2、人生观——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
为人处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无所作为且做到不留痕迹,让人挑剔不出毛病来。与世无争,不用技巧,不用权谋。
3、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庖丁: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
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解题
文意疏通部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第一段

所倚靠的地方
所踩的地方
所抵住的地方
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同“响”

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合乎音律
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节奏

宰牛
所接触的地方
本段主要讲述了什么?
描绘了庖丁解牛的画面
本段是如何体现出庖丁技艺高超的?
动作
声音
所触、所倚、所履、所踦
砉然、向然、騞然
合乎《桑林》、中《经首》
动作娴熟
音韵优美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吗?”
第二段
同“盍”,何,怎么
写文惠君对庖丁的夸赞,
侧面写出了庖丁的技艺高超。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第三段
放下
超过
主谓间取独
天道,自然的规律
神:精神
遇:接触
具体的操作技术
感觉器官,这里指视觉
现在
精神活动
追求
判断句
试着从文章中找到体现不同解牛境界的语句,并概括。
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 (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 (运用规律)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第三段
牛体的自然结构

顺着
肯:附在骨上的肉
綮:筋骨结合处
表递进
空隙
大骨
割肉
众,一般的
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磨石刀
同“隙”,空隙
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经脉
更换
同“枝”,指支脉
技术好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
第三段
骨节
空隙
宽绰的样子
没有厚度,形容刀口薄
即使这样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戒惧的样子
警惕
动作

凝视不动

必然
因此

代词,
代指那里
因为
眼睛
省略句
状语后置
騞然已解,如委土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第三段
拟声词,指迅速裂开的声音
散落,卸落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揩拭
[ kāi shì ]
解开

站立起来
四处张望
收藏
本段是如何体现出庖丁技艺高超的?
良庖
庖丁
岁更刀
月更刀
十九年矣
割也
折也
族庖
以无厚入有间
对比
反衬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第四段
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活动二:梳理文章
【自主学习】
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列表格
用动词展示解牛的游刃有余
解牛的三重境界
解牛的态度
解 触 倚 履 踦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踌躇满志,善刀而藏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解牛
“养生之道”: 十九年若新

保全、长生
筋骨交错
社会
关系错综复杂
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
顺应规律
批大郤:避开硬骨
导大窾:顺着空隙
处世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小组合作】
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列题目
活动三:深研细究
1.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是什么呢?
人世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像庖丁解牛一样回避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养生。
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按照规律办事;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体问题,仍然要敬慎戒惧,才能把事情做好。
①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
②用刀来比喻人。
2.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参考①】
庄子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养生也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不必追逐功名而天下大治,不避居江湖而保持清闲,忘记一切,保有自身,恬淡而没有穷尽,一切美好的东西便随之而来,这便是自然法则。
但如果人人这样,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展?这种人生哲学是典的消极避世哲学。
【参考②】
这种人生哲学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让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
这也正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在遭遇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守节操,隐逸遁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