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4 光和颜色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5节 光的折射和反射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1.光的色散
2.不可见光
3.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
5.光的颜色的应用
光和颜色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的混合现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 程 与 方 法
教材分析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及白光的颜色组成是红、 橙、黄、绿、蓝、靛、紫。
2.知道两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3.学生知道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并且能与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区分开来。
4.学生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教材分析
教学三维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看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视频,知道白光是复色光及白光的颜色组成。
2.学生在老师讲解光的色散时能指出两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3.学生观看光的三原色图知道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并且能与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区分开来。
4.学生通过绿色花房的小故事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教材分析
教学三维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以及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学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
2.教学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心理特点
能力水平
初一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直观的观察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心理特点
能力水平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
教法、学法分析
教 法
提问设疑法
直接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类比法
学 法
观察法
自主思考法
归纳总结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
协作学习
作业提高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自主学习
造一道彩虹
实验探究
器材:
红外光
紫外光
教师引导
不可见光
自主学习 三原色
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浅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植物生长更快,可他失败了。
想一想
协作学习
实验探究:
物体的颜色
实验探究
植物的光合作用
照相机胶卷感光
应用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柳絮白如雪,岂能片片红 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物理道理吗
作业提高 解释柳絮变红的道理
板书设计
2.4 光和颜色
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2.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3.三原色:(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5.光的颜色的应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