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08: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提取材料信息,归纳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
1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远”和“难”。
2
3
学习目标
新演遵义会议,体察“不怕”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数字历史
1921年7月
1924年1月
1927年4月
1927年7月
1928年12月
1927年8月
1928年4月
1931年11月
1927年10月
新知生成1——探征之始
提取材料信息,归纳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
材料一:《教学设计与指导》第21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1:第五次反“围剿”有何不同? 问2:陷入危境的红军怎样抉择?
材料二:《中国历史》八上第8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远”。
材料三:《中国历史》八上第8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问:数一数中央红军途径多少个省?估一估行军总长约多少?
答:1935年11月13,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25000余里的长征,跨过了11省的中国领土。
中央红军在路上368日···以平均每天35公里以上的速度走过许多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带,翻越了18座山脉,有5个全年被积雪笼罩,渡过了24条河流。
——埃德加·斯诺
巧 渡 金 沙 江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飞夺泸定桥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飞夺泸定桥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爬雪山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过草地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雪山忠魂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红 军 过 草 地
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难”。
材料四:《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326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材料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124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难”。
材料六:《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274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材料七:《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343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新知生成2——述征之“远”和“难”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难”。
征之“难” 难之果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
扒树皮、挖草根、嚼皮带、啃腐骨
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舍辎重、攀悬崖、翻雪山、过沼泽
遵义会议
材料八:《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106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阅读教材第82-83页,结合材料四至八,完成表格中的梳理。
1、敌军围追阻截
2、需用物资匮乏
3、民族关系复杂
4、自然环境恶劣
5、党内策略分歧
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难”。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难”。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梳理中央红军征途大事,讲述其“难”。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会宁
会宁
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
到达陕北后红军仅留下6000人
新知生成3——察“不怕”之价值
新演遵义会议,体察“不怕”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博古
周恩来
毛泽东
李德
张闻天
何克全
朱德
聂荣臻
陈云
彭德怀
王稼祥
新知生成3——察“不怕”之价值
新演遵义会议,体察“不怕”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市柏辉章住所
人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0人、中央红军军事将领7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人、共产国际驻华军事工作人员李德及其翻译。共20人。
布景:灰泥墙面的长方形房间,赤褐色的地板和房门,煤油灯悬在屋顶,沉重的木桌置于屋中间,桌周围呈半圆形摆着大约25张大小样式各不相同的椅子。
博古:(环顾四周)人都到齐了,我先总结一下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我们反对在农村积蓄力量和建立根据地,因为苏联就是拿下城市进而统一全国的,从来没有农村包围城市一说。但这次反“围剿”我们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却失败了。我认为主要是他们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蒋介石从帝国主义那里获得了贷款、武器和军事顾问。
周恩来:(站起身来)红军苦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主要是指挥上的错误,我们不应该用堡垒对堡垒。我们一路突围,现在只有3万多人,牺牲如此之大,我应该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掌声)
新知生成3——察“不怕”之价值
新演遵义会议,体察“不怕”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毛泽东:(站起身来)我来说几句。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全国形势,敌人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城市,我们为何不从农村下手。(掌声)路是要用脚走的。李德、博古,你们不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但在中国行不通的一系列错误战术,让红军吃尽苦头,损失惨重。假如一个指挥员不了解实际地形和地理情况,只知道根据地图部署阵地和决定进攻时间,他肯定要打败仗嘛。当下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军事方针的问题。(掌声)
李德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陈云、张闻天:(频频点头)我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
何克全:毛泽东,你对马列主义一窍不通。你也就是看过《孙子兵法》而已。
朱德:没得本事打啥子洋仗哦。我对老毛的正确意见举双手赞成。
聂荣臻:(躺在担架上,怒不可遏)李德,一个军事哨放在什么位置,一门迫击炮放在什么位置,连我们军团指挥员都不操心的事,你都要横加干涉!我的意见:坚决不能让中央某些同志指挥上的错误继续下去。
博古欲言又止。
彭德怀:毛泽东的主张是适合当下形势的。必须取消李德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博古同志也不适合对党负责了。这是上万红军将士共同的心声。(会场静默)
王稼祥:(躺在担架上)我和闻天同志意见一致。
周恩来:(看向博古,再看向毛泽东)只有改变错误的领导,红军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
新知生成3——察“不怕”之价值
会议决策 决策意义 历史地位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 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
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军事上:冒进,攻敌主力
组织上:依赖苏联和共产国际
联系国情的实事求是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知生成3——察“不怕”之价值
征程收获 收获意义 历史地位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打开了
中国革命新局面
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唤醒了征途民众 播下了革命种子 汇聚了抗日力量 铸就了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道路之新: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
方向之新:
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
力量之新:
以陕甘宁根据地为中心渐成燎原之势。
永远不会有人了解到底付出了多少人的代价。开始出征的时候大军有八万六千人,结束的时候仅余不足四千人。而且还不能直接用这些数字加减,因为长征途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扩红。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359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新知生成3——察“不怕”之价值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课堂小结——长征永远在路上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
血战湘江
只余3万
拟一个身份,将、兵、脚夫等,重走长征路,用第一人称描述见、闻、思、行、果,重建新知。
改向贵州,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召开会议。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追剿灭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会师
1937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在延安
课后活动
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9年8月习近平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指示
课后一练:把你自我实现的“长征路”讲给同学听一听:怎样走过来路的“沼泽地”,又将如何攻克前路的“腊子口”?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随堂演练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