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登勃朗峰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22: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9* 登勃朗峰
第五单元 记游天下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重点)
2.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重点)
3.欣赏课文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难点)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勃郎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今天,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走进勃朗峰,一睹勃朗峰雄伟奇幻的风采。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走近作者
字词梳理
翌日( ) 俯瞰( ) 妩媚( )
皑皑( ) 颠簸( ) 巉峻( )
拾阶( ) 霓裳( ) 沟壑( )
醺醺( ) 纷至沓来( )
络绎不绝( ) 轻歌曼舞( )
màn

shè

kàn
chán

chánɡ
ái


luò yì
xūn
整体感知
1.请简要复述作者的游览经历。
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
徒步黑首,抵达高地
抵达阿冉提村前
在峰顶高地逗留
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早晨八点多出发)
坐马车
整体感知
2.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6段):上山行走,描写山中奇景。
第二部分(第7—11段):下山乘车,叙述奇人奇事。
写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绘景抒情:
通过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变幻的光影,表现勃朗峰周围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写下山,用的是小说笔法,写人叙事:
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幽默风趣,吸引读者。
3.随着文章的展开,课文的语言和写法有什么变化?
精读细研
赏析散文笔法
作者在旅途中不仅欣赏到了奇美风光,也看到了奇人奇事。文章的“上山”部分与《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样都是运用散文笔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山中奇景。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散文笔法来描写勃朗峰之景的,并做好批注。
可以从观察视角、感官描写、对比衬托、修辞手法、简笔勾勒、浓墨重彩等角度品析。
(1)黑首道上的美景
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点面结合,“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突出沿途山形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精读细研
(2)勃朗峰
①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①“穹顶”一词精辟地表现了勃朗峰的雄伟,“骤然”写出了勃朗峰出现之突然,并给人以震撼之感;“光艳耀目”写出了勃朗峰在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王者之风。
②“耸入”“独踞”突出表现了勃朗峰的高耸、挺拔、巍峨,尽显大自然的奇伟力量。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人们爬山时出现的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表现勃朗峰的威严。
精读细研
②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3)勃朗峰周围的山峰
精读细研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4)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用生动的语言、工笔细描的方法,细致描摹了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诗如画。“轻歌曼舞”赋予彩霞与白云以动感,写出了彩霞、白云飘动的轻柔姿态;“游丝蛛网一般”突出表现了白云的轻柔、缥缈之态;“轻淡柔和”写出了色彩斑斓却不耀眼的柔美之感。
疑难探究
1.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这样写有何妙处?
“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的云彩引发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疑难探究
写“肥皂泡”更重要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勃朗峰上美丽异常却瞬息即逝的云彩,就像最美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所以作者做了一个奇妙的设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弥足珍贵,这是作者的观景感悟,同时也是对勃朗峰奇丽景物的高度赞美,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表现美景。
作者的情感与遐思都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情趣。
赏析小说笔法
在“上山”部分中,作者综合运用各种手法描写景物,突出勃朗峰的雄奇壮美。下半部分则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有趣的旅行、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小说笔法叙写奇人奇事,并做好批注。
可以从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角度进行品析。
品味第二部分
语言描写
(1)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
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
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2)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
啊。
(3)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
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
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
精读细研
(1)出发前,“把握十足”。
(2)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
和颜悦色”。
神态描写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精读细研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环境描写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之王”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精读细研
情节设置
“我们”因美餐一顿而落于人后能否先至?
车夫驾前纵饮,一路颠簸,能否安全到达?
最后将两重悬念一起揭开,读来引人入胜。
本文的奇妙之处不只是写法,还有作者的语言风格。翻译家高健这样评价马克·吐温:“流贯和渗透在他全部作品的基调则是他那极度夸张的讽刺艺术和饱含哲理意味的爽朗的幽默。”跳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幽默效果。
(1)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把车夫说话时不停打嗝比作“加标点符号”,新颖奇特,充满幽默感·。
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夸诞、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凸显出了人物的幽默风趣
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制造反差:将徒步而行的“我们”的自由自在与骑骡乘车者的为物所役进行对比,形成一种带有揶揄的幽默效果。
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一般人的感觉应该是“幸运”,作者的表述却是“幸亏”——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他才能那样不顾一切地飞驰。这样不合常理的归因,带着感叹,也带有玩笑的色彩。
“幽默”的实现途径
适当夸张
反常归因
制造反差
突出细节
幽默是马克·吐温的个性“标签”。他的文学作品、演讲和日常言论都打上了幽默的烙印。受制于游记写实的性质,作者难以使用他在小说中擅长的虚构荒诞情节、制造巧合或将人物变形等手法,但他仍用突出细节、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手法营造了幽默效果。
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疑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