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定向练习试题(word版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定向练习试题(word版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10:0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定向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A.食欲不振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铜丝做导线 B.氧气作助燃剂
C.燃烧法鉴别纯毛织物 D.天然气作清洁燃料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氢 B.氧 C.碳 D.钙
4、花青素(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有关花青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
B.花青素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
C.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花青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5、口罩之下,天使的战“疫”烙痕让人心疼。图中相关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钛合金眼镜框
B.橡胶弹力耳绳
C.聚丙烯纤维布
D.塑料防护眼镜
6、下列选项中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健康常识 人体缺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人体缺碘元素会得侏儒症 B.生活常识 热水瓶的水垢可用酒精除去 灶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清洗
C.化学用语 ——硝酸根离子 NO——一个一氧化氮分子 D.环保常识 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A.A B.B C.C D.D
7、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
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 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8、下图是某太阳能路灯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材料中①②⑤均属于金属材料
B.制作③所使用的塑料最好是热塑性塑料
C.铝制品比铁制品耐锈蚀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
D.灯罩内填充氮气可以有效防止灯丝被氧化
9、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甲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 B.乙一定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组成的单质
C.丁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不可能是甲烷或酒精 D.甲、乙、丙、丁中可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10、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食品”、“白色污染”、“赤潮”主要都不是在说颜色
B.生活污水、农药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C.“酸可以除锈”、“洗洁精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与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相似。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食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有香味)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醋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请回答:
(1)乙酸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
(2)请把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全。______。
(3)炖鱼时放入适量白酒和白醋味道会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家用铁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近年来,阳江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市街道垃圾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某品牌饮料的空易拉罐应放入_____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③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钢管桩涂上高性能涂层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与某些金属化合物反应。例如:,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___反应。
3、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按照要求填空: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2)人体缺乏______元素将导致甲状腺肿大。
(3)肇源西海公园里的花草经常要施用氯化铵进行保养,氯化铵属于______(“氮肥”、“钾肥”、“复合肥”),氯化铵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的原因______。
(4)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______(选填“>”、“=”或“<”)5.6的降雨称为酸雨,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疫情期间人们可摄入适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来增强体质。下列菜谱中同时主要含有这两种营养素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清汤牛肉面 B.清蒸老南瓜 C.青椒回锅肉 D.清炖排骨汤
4、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1)铝元素____________。
(2)两个氢原子____________。
(3)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4)S2-____________。
(5)甲烷____________。
5、五一期间,小红和父母到张家界森林公园游览,感受自然的美。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
(1)五月的张家界山花烂漫,进入景区就感受到香气扑鼻,沁人心脾。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的原因______。
(2)景区内环保客运车的燃料是经过脱硫等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液化天然气比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的优点有______。(写一条)。
(3)他们在景区里的餐食谱如下:主食:米饭,配菜:土家腊肉、鸡汤、五香豆干。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你建议他们再添一道菜是______(选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炒小白菜 D.牛肉干
(4)在公园里游玩时,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蚁酸),涂抹下列物质中的______(选填字母),可以减轻被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
A.肥皂水(pH>7) B.食盐水(pH=7) C.食醋(pH<7)
(5)公园内“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防止丢下的燃着的烟头引燃干叶枯枝,造成森林火灾。这里,燃着的烟头作用是______。
(6)小红用空瓶盛装了一瓶金鞭溪的水带回实验室进行进行试验。检验溪水的酸碱强弱程度,应选择用______进行检测。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请回答:
(1)维生素A1属于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维生素A1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维生素A1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一名青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钙。若每天从食物中得到钙,其余由钙片补充,则每天要吃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5%的钙片______。
3、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MgN4O5,完成下列各题:
(1)叶绿素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一个该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个。
(3)叶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4、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的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___________g(保留到0.01g)。
纯牛奶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mL/盒 营养成分:(每100mL) 钙≥0.11g 脂肪≥3.3g 蛋白质≥2.9g
(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为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5、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_____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阿司匹林泡腾片是一种白色片状固体,含有可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的固体酸,属于内服的非处方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将阿司匹林泡腾片放入足量的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充分反应后过滤,能得到白色固体甲和无色澄清滤液乙。如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甲中含有什么物质?
(实验探究)请你完成如下实验报告。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固体甲样品于试管内,向试管内滴加碘酒溶液 样品呈现蓝色 固体甲中含有_____
② _____ _____ 固体甲中含有碳酸盐。
(提出新问题)固体甲中的碳酸盐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含有碳酸钠;猜想二:含有碳酸钙;猜想三:含有碳酸钡;(信息:钡离子对人体有害)
(收集证据)(1)小飞同学认为猜想一错误的原因是_____;
(2)小琴同学认为猜想三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
(得出结论)小王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含Ca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会产生砖红色火焰”,利用这一性质,小王经过一系列实验后确定固体甲中的碳酸盐是碳酸钙。
(反思交流)回忆起“将阿司匹林泡腾片放入足量的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一现象,小组同学认为产生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若向无色澄清滤液乙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对不同种类絮凝剂的净水效果进行定量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Ⅰ、称取2.5g高岭土(主要成分为高岭石),加入1000mL的水中,搅拌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倒入大烧杯中配成浑浊水样备用。
Ⅱ、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明矾、硫酸铁、聚合硫酸铁(PFS)等3种絮凝剂溶液各100g。
(实验过程)(浊度去除率越高,净水效果越好。)
影响因素 实验内容 数据呈现
絮凝剂溶液浓度 取相同质量、不同浓度及种类絮凝剂溶液,加入100g水样(pH为7.57)中,静置相同时间,测定浊度去除率随浓度的变化。 图5
静置时间 取相同质量和浓度的三种絮凝剂溶液,加入100g水样(pH为7.57)中,静置不同时间,测定浊度去除率随静置时间的变化。
图6
水样的pH 待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絮凝剂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和______。量取时使用胶头滴管的作用是______。
(2)由图5可知:三种絮凝剂的浊度去除率随絮凝剂浓度的增加而呈现______的趋势。浊度去除率最好的絮凝剂是______,其最佳浓度为______mg/L。
(3)由图6是可知:用某种絮凝剂净水时,为了达到更好净水效果的做法______。
(4)请你设计待定实验方案,测定三种絮凝剂的浊度去除率与水样的pH的关系______。
(交流反思)
(5)从人体健康角度:含铁元素絮凝剂净水时,不含铝及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缺铁会引起______。
(6)从设备腐蚀角度:下表是三种不同絮凝剂净水前后的pH变化。pH变化越______(填“大”或“小”),腐蚀性越强,对设备的要求越高,反之,对设备要求越低。
表:水样的pH变化
絮凝剂种类 pH变化
明矾 -0.69
硫酸铁 -1.27
PFS -1.19
3、2021年1月新一轮的“禁塑令”全面开始实施。某化学学习小组对某种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
(查阅资料)
A.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和其他无机填充料
B.聚丙烯由C、H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C.碱石灰为气体干燥剂,由NaOH和CaO组成,可吸收CO2和H2O
(探究过程)
连接下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一定质量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样品粉碎,装入C装置的玻璃管中通入纯净的氧气。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测定实验前后D、E装置发应前后质量,分析样品中C、H元素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分析)
(1)A装置中MnO2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其中有一处的设计不正确,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
(3)E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数据分析)
(5)测得D装置实验前后增重5.4g,测得E实验前后质量增重8.8g,则该塑料吸管样品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6)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人均消耗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数量已达到30个以上,目前“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下列关于减少“白色污染”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B外出自带购物篮购物
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D焚烧或深埋塑料
E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4、如图是超市中某种维生素C冲剂包装上的说明书,当向该冲剂加入水时,发现粉末逐渐溶解消失,产生大量的气泡。据此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冲剂加水产生气泡?你认为加水后产生气泡主要是① ____________ 反应造成的。怎样检验冲剂中含有氯化钠?
[进行假设]维生素C、B1和其它一些有机物不干扰检验氯化钠的。
[设计实验]为了检验粉末中存在NaCl,只要求检验Cl-即可,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冲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后,然后 ② 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冲剂中存在Cl-
[交流讨论]维生素C冲剂说明书上贮藏条件是低温、避光,反之,包装袋会鼓起,理由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拓展]市场上的冲剂花样繁多,而在燕麦冲剂中含有痕量(极少量)的Fe粉,冲剂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冲剂食用过多会引发涨肚,原因是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定质量的蔗糖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蔗糖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生成什么气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H2O、CO2;猜想②CO、H2O、CO2;猜想③_______。
(查阅资料)无色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实验探究)将一定质量蔗糖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点燃,反应后将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C、D、E(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记录)A装置无水硫酸铜变蓝色,B、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填“①”、“②”、“③”或“④”)正确。
(反思评价)(1)实验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通入燃烧产物,加热,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2)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拓展)(1)蔗糖富含营养素是_______;
(2)氧气的质量不同,蔗糖燃烧的产物不同。34.2g蔗糖(C22H22O11)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为m,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人体缺钙易引发儿童得佝偻病,老年人得骨质疏松,缺锌引起食欲不振,缺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2、A
【详解】
A、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氧气作助燃剂,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燃烧法鉴别纯毛织物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D、天然气作清洁燃烧,是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
3、B
【详解】
人体中含有65%的氧元素、18%的碳元素、10%的氢元素及其他元素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故选:B。
【点睛】
4、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选项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花青素是由花青素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1):(16×6)=180:11:96,则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故选B。
5、A
【详解】
A、钛合金眼镜框,相关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橡胶弹力耳绳,相关材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C、聚丙烯纤维布,相关材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塑料防护眼镜,相关材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正确;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缺锌会导致侏儒症,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垢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可用醋酸除去水垢,不能用酒精,错误;
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性,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灶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清洗,正确。
不符合题意;
C、可表示硝酸根离子;NO可以表示一氧化氮,1个一氧化氮分子,符合题意;
D、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正确;生活污染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集中处理后排放,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促进人体健康,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选项说法错误。
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D.用灼烧发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羊毛纤维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B
【详解】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铝合金、铜丝、不锈钢均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
B、塑料灯罩需要具备耐高温的特点,制作材料应选择热固性塑料,B错误;
C、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制品表面,使其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因此铝制品比铁制品耐锈蚀,C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在灯罩内防止灯丝被氧化,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
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乙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出乙为氧气,甲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甲能与乙相互转化,可推出甲为二氧化碳,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可推出丙为水,丁能转化为甲和丙,丁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甲烷、乙醇等,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A、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氧气,二氧化碳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B、乙为氧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符合题意;
C、丁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丁可能为氧化铜,甲烷、乙醇等均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也可能是甲烷、乙醇等,符合题意;
D、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氧气,丙为水,丁可能为氧化铜等,它们均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绿色食品”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白色污染”的主要成分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赤潮”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所引起的,由此可知主要都不是在说颜色,故正确;
B、生活污水、农药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故正确;
C、“酸可以除锈”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洗涤剂可以去油”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故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2)CO2↑+H2O
(3)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有香味
(4)醋酸能与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使铁制品被腐蚀
【分析】
(1)
题目中涉及的乙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2)
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与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相似,故反应产物除盐外,还有水和二氧化碳,在化学方程式中写作CO2↑+H2O
(3)
白醋中的乙酸能跟白酒中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有香味)和水,因乙酸乙酯有香味可使炖鱼味道更好
(4)
醋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造成铁制品被腐蚀
【点睛】
2、(1)
【分析】
(1)
铁制外筒由铁制成,铁属于金属材料,铝合金内筒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顶盖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②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抗腐蚀性好;
空易拉罐属于废弃金属,可回收利用,应放入可回收筒中;
③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在钢管桩涂上高性能涂层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l、Fe、O的个数分别是8、9、12,生成物中含Al、Fe、O的个数分别是0、9、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8个Al、12个O,故X的化学式为:Al2O3;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
(1)压强
(2)碘
(3) 氮肥 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4) <
(5)C
【分析】
(1)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2)
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3)
氯化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4)
我们把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A、清汤牛肉面富含糖类和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清蒸老南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青椒回锅肉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符合题意;
D、清炖排骨汤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1)Al
(2)2H
(3)
(4)硫离子
(5)CH4
【分析】
(1)
铝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
(2)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多个原子。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
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
(4)
元素符号右上角加数字和符号表示离子。S2-是硫离子。
(5)
甲烷的化学式CH4。
【点睛】
5、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甲烷 污染小等
(3)C
(4)A
(5)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pH试纸
【解析】
(1)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具有花香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鼻孔处使人闻到花香,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
液化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比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的污染小等,故填污染小等。
(3)
米饭中富含糖类,土家腊肉、五香豆干中富含蛋白质,鸡汤中含有油脂,尚缺少含有维生素的食物,为了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应再添一道菜含有丰富维生素的菜肴,如炒小白菜,故填C。
(4)
蚁酸是一种酸,pH<7,减轻被蚊虫叮咬带来的疼痛,应在皮肤表面涂抹pH>7的溶液,如肥皂水进行中和,故填A。
(5)
燃着的烟头放出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从而使可燃物燃烧,故填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
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所以检验溪水的酸碱强弱程度,应选择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故填pH试纸。
三、计算题
1、(1)有机物;(2)286;(3)8:1
【详解】
(1)维生素A1(C20H30O)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有机物的性质,所以属于有机物;
(2)维生素A1(C20H30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30+16=286;
(3)维生素A1(C20H30O)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12×20):(1×30)=8:1。
2、
【解析】
【详解】
根据:葡萄糖酸钙的质量=钙片的质量×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葡萄糖酸钙的质量×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设需要钙片的质量为,则列式为:,解得。
答:每天须吃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5%的钙片2.53g。故填2.53
【点睛】
该题不难,关键是找准以上一系列的关系,知道以上一系列的公式.此题重在练习元素的守恒,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做题关键是掌握混合物、纯净物、以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公式。
3、(1)5;有机物;(2)137;(3)33:4
【详解】
(1)由化学式C55H72MgN4O5可知,叶绿素是由C、H、Mg、N、O共5种元素组成;
叶绿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C55H72MgN4O5可知,每个叶绿素分子含55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1个镁原子、4个氮原子、5个氧原子共137个原子;
(3)叶绿素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55):(16×5)=33:4。
4、 (1)0.28;(2)39.8%;(3)2盒。
(1)250mL÷100mL×0.11g≈0.28故答案为:0.28
(2)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9.8%;
答: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8%;
(3)解:0.6g×90%÷0.28g≈2盒。
答: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2盒牛奶。
【详解】
见答案。
5、(1)有机(2)3:2(3)81.1%.
【分析】
【详解】
(1)黄酮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2)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3:2。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四、实验探究
1、淀粉 取固体甲样品于试管内,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钠易溶于水 碳酸钡在药片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钡离子,使人体中毒 泡腾片内含有碳酸钙等碳酸盐和具有酸的通性的固体酸,放入水中时,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Ca2+
【详解】
实验探究:
淀粉与碘酒溶液作用呈蓝色;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固体甲样品于试管内,向试管内滴加碘酒溶液 样品呈现蓝色 固体甲中含有淀粉
② 取固体甲样品于试管内,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甲中含有碳酸盐。
收集证据:
(1)小飞同学认为猜想一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易溶于水;
(2)小琴同学认为猜想三不合理的原因是碳酸钡在药片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钡离子,使人体中毒;
反思交流:
回忆起“将阿司匹林泡腾片放入足量的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一现象,小组同学认为产生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泡腾片内含有碳酸钙等碳酸盐和具有酸的通性的固体酸,放入水中时,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大量气体。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若向无色澄清滤液乙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钙离子,离子称号为:Ca2+。
2、量筒 使量取液体体积更准确 先升后降 聚合硫酸铁(或PFS)溶液 75 延长静置时间 取相同质量和浓度的三种絮凝剂溶液,加入pH不同的100g水样中,静置相同时间,测定浊度去除率随pH的变化 微量 缺铁性贫血 大
【详解】
(1)配制絮凝剂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和量筒,其中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胶头滴管可以滴加少量液体,提高液体量取的准确度,使量取液体体积更准确。故分别填:量筒;使量取液体体积更准确。
(2)由图5可知,取相同质量、不同浓度及种类絮凝剂溶液,随着絮凝剂浓度的增加,三种絮凝剂的浊度去除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图示信息可知,聚合硫酸铁溶液的浊度去除率在低浓度时要比其它两种絮凝剂效果好,且在浓度为75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即聚合硫酸铁溶液的最佳浓度为75mg/L。故分别填:先升后降;聚合硫酸铁溶液(或PFS溶液);75。
(3)由图6是可知,相同质量和浓度的三种絮凝剂溶液,随着静置时间的增长浊度去除率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即在使用某种絮凝剂净水时,静置时间越长,净水效果越好。故填:延长静置时间。
(4)为了探究三种絮凝剂的浊度去除率与水样的pH的关系,应该保证三种絮凝剂溶液的质量和浓度均相同,该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就是pH不同,而且加入絮凝剂溶液后静置时间也应该相同,上述两组实验中加入的是100g水样,本组实验也应该加入100g水样。故填:取相同质量和浓度的三种絮凝剂溶液,加入pH不同的100g水样中,静置相同时间,测定浊度去除率随pH的变化。
(5)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是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是微量元素,铁在人体的含量小于0.01%,属于微量元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引发缺铁性贫血。故分别填:微量;缺铁性贫血。
(6)絮凝剂净水前后的pH变化越大,则该种物质的作用效果越强,即pH变化越大,腐蚀性越强,对设备的要求越高,反之,对设备要求越低。故填:大。
3、催化作用 不相同 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或装置B中前面导气管应插入液面下,后面导气管应刚好透过瓶塞)合理即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合理即可) 4:1 ABCE
【详解】
(1)过氧化氢制氧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填:催化作用。
(2)B中浓硫酸干燥氧气,干燥作用,D中浓硫酸吸收塑料碎屑燃烧生成的水,进而求塑料中氢元素质量,B、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不相同,其中B处的设计不正确,气体的干燥长进短出,改进方法是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故填:不相同;B中导管应长进短出。
(3)E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4)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填: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5)测得D装置实验前后增重5.4g,说明生成了5.4g水,故氢元素质量,E实验前后质量增重8.8g,,说明生成了8.8g二氧化碳,故碳元素质量,则该塑料吸管样品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6g=4:1,故填:4:1。
(6)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外出自带购物篮购物减少了塑料制品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C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 塑料不能焚烧,焚烧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错误。
E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故选:ABCE。
4、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酒石酸(维生素C) 先加过量的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加硝酸银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 温度高,碳酸氢钠分解,产生气体 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铁粉与胃酸反应产生氢气,胃内气压增大
【分析】
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稀硝酸和碳酸氢钠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提出问题]
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稀硝酸和碳酸氢钠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加水后产生气泡主要是①碳酸氢钠、碳酸钠与酒石酸(维生素C)反应造成的。
[设计实验]为了检验粉末中存在NaCl,只要求检验Cl-即可,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冲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后,然后 ②先加过量的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加硝酸银溶液 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③(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 冲剂中存在Cl-
[交流讨论]维生素C冲剂说明书上贮藏条件是低温、避光,反之,包装袋会鼓起,理由④温度高,碳酸氢钠分解,产生气体。
[知识拓展]市场上的冲剂花样繁多,而在燕麦冲剂中含有痕量(极少量)的Fe粉,冲剂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⑤为人体补充铁(元素),该冲剂食用过多会引发涨肚,原因是⑥铁粉与胃酸反应产生氢气,胃内气压增大。
【点睛】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5、CO、H2O ②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加热发生爆炸,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糖类 53.4g≤m≤72.6g
【详解】
猜想与假设:蔗糖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结合猜想①、②可知,猜想③CO、H2O。
实验结论:A装置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猜想②正确。
反思评价:(1)实验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通入燃烧产物,加热,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加热发生爆炸,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2)C装置中,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拓展:(1)蔗糖富含营养素是糖类。
(2)蔗糖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气质量最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生成物质量:34.2g+19.2g=53.4g,
蔗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气质量最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生成物质量:34.2g+38.4g=72.6g,
m的取值范围为:53.4g≤m≤72.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