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中考语文复习 狂练 专题十 说明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专版】中考语文复习 狂练 专题十 说明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9 08: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 说明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土壤下的奇妙世界
王 飞
①土壤是我们常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过渡带,是地球表面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和粮食生产的基础,对自然演化和人类生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②如同阳光、空气一样,土壤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自然资源。这不但因为土壤本身是可以不断更新的自然资源,还因为土壤演化速度很慢,对外界的影响反应也非常缓慢——即使受到损害,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另外就是土壤分布极为普遍,数量也很庞大,即使有些损失也并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土壤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土壤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也经历了长期的协同演化过程,也因为如此,土壤具备了丰富的土壤生物多样性,这些生物通过促进物质循环、改善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性状,才让土壤具备了有机连接地表四大圈层的神奇能力。
③但极端重要又极易被忽视的土壤注定要教会人类一些东西:当土壤流失、养分匮竭、结构被破坏和遭受污染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也会随之变化,而那些与土壤生物相关的过程,如有机质分解速度、团聚体形成过程、土壤酶种类与活性等,也会跟着变化,进而土壤就很难继续发挥看似自然而然却不可或缺的作用。
④如果没有土壤,植被就无法持续获取养分和水分生长,枯枝落叶也会因缺少微生物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无法分解,陆地表面就会像水泥广场一样,既没有花草树木,也不会有鸟兽出没,更不会有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
⑤土壤是地表岩石风化物在植物和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松散堆积物,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研究,不同成土因素和时间序列中土壤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丰富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好,同时,土壤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也表明,成土过程中多种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是由相似的生态因素驱动的。
⑥常规的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所占比例较大,是构成土壤物理框架的主体,并通过风化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矿物元素;土壤有机质主要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含量很小,但它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存储及微生物发育有很大影响;土壤的水分和空气主要存蓄于土壤孔隙中,能够满足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与动物的吸水和呼吸需求。研究调查表明,当土壤固体和孔隙的体积比例各约50%,而且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分别占45%和5%左右,土壤孔隙中水和空气各占一半时,土壤的结构基本达到最理想状态,为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最佳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条件。
⑦不同土壤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等也明显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如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需要不同的微生物参与,而微生物分解的阶段性产物又是其他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活动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通气性,又直接决定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和兼厌氧性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与活性。土壤的物质组成、结构及其与所在地区的降水和植被等特征,决定了土壤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⑧土壤具有非常综合而强大的生态功能,而这种生态功能又对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土壤是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基础,对草地、树木和作物起到支持和稳定作用,从而保证植物良好的伸展状态与呼吸和吸收阳光的能力。不同植物吸收土壤养分的差异性、根系分泌物、植物遮阴与吸水特征引起的土壤温度、水分与通气特征,均会影响土壤的理化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具有过滤、缓冲和转化能力,从而具备吸收、吸附和释放水分、空气、养分等功能,以满足植物和土壤生物生长。同时,土壤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固定有害成分达到净化水体等作用,而且土壤在吸收和向更深层次输导水分的过程中也会起到调节水循环、减少洪水灾害和土壤干旱灾害等作用。土壤本身就是生物基因库和繁殖场所。土壤中生活着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各种原生动物、藻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丰富的生物类群,这也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表现。据研究,在每平方米的草原土壤里,除了盘根错节的根系外,还有约1 210万头土壤小动物(如蚯蚓、线虫等),每克肥沃的农田土壤中除了(数以万计)根系及其脱落物外,还有25亿个细菌、40万个真菌、5万个藻类生物、3万个原生动物。可以说,土壤本身就是类型众多、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生物乐园,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壤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自然资源的原因是土壤本身可以不断更新、土壤演化速度很慢、分布极为普遍、数量庞大。
B.“当土壤固体和孔隙的体积比例各约50%”中“约”表示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和科学。
C.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不同土壤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等也明显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
D.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的扩展与加强,人类对土壤的利用和影响逐步加强,土壤退化严重,整个土壤生态系统受损。
2.文章第⑧段介绍“土壤的生态功能”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纸飞机探索火星
枇 杷
①火星上到底有什么?未来,人类能不能移民火星呢?我们迫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早日得到答案,2020年,美国宇航局将发射“毅力号”火星探测车,如果成功着陆火星,这将是火星地表上第四辆美国探测车。
②探测车是人类探索火星的先锋,但是光靠它们是不够的,以目前正探索火星的美国“好奇号”为例,它一天只能行驶20米,光靠这几辆车,何时才能走遍火星呢?直到“纳米纸飞机”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③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一定都玩过纸飞机,这是一种依靠风力向前飞行的玩具,不需要其他能源就能飞得很远。如果纸飞机能成为探索火星的主力军,将能解决上述的问题,因为它很轻,而且也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当然普通的纸飞机不行,毕竟它材质很软,也很难飞远,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伊戈尔·巴加丁所带领的团队制造的“纳米纸飞机”也许能担此重任。
④“纳米纸飞机”是用一种叫作纳米纸板的材料制造的。纳米纸板的主材料是氧化铝薄膜,一张薄膜的厚度仅有几十纳米,几百上千张薄膜堆叠成一张厚度为几十微米的中空板,就成了纳米纸板。纳米纸板在堆叠过程中有意留出了一个个类似于瓦楞纸板的孔洞夹层结构,这有利于增强它的强度和硬度。根据测算,纳米纸板的硬度是相同质量的实心纸板的一万倍。
⑤纳米纸板有着重量轻、弹性大等优势,一块1平方厘米的纸板,重量不到1毫克。尽管纸板非常轻,但是承重能力并不弱,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弹性,即使纸板弯曲超过90°仍然可以恢复原状,这样它在执行火星探索任务时就可以搭载一些摄像头、探测仪等小型设备。
⑥“纳米纸飞机”还能比普通纸飞机飞得更远,因为它不止能靠火星上的风力飞行,还有第二股“风”给它助力。当太阳光照射在纳米纸板上时,因为照射角度的不同,纸板不会均匀地受到光照,而纳米纸板是一种优良的绝热体,热量在纸板身上传递速度很慢,因此受到光照不同的纸板各处的表面温度也会产生差异。根据热力学定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反之则速度变慢,分子运动速度不同就会产生一股流动的风,这样“纳米纸飞机”就获得了新的前进动力。
⑦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38%,这种环境给“纳米纸飞机”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使它们能够携带超过自身10倍重量的探测器。不过由于“纳米纸飞机”只有1/3毫克重,能携带的探测器最多也只有几毫克重。研究团队目前已在“纳米纸飞机”上安装了一个自备光源的摄像头,以便完成最基本的拍摄任务。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在研制小型的探测水和甲烷的化学传感器,这些设备能够让科学家快速找到火星生命或潜在的人类宜居地。
⑧“纳米纸飞机”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召回它。对此,巴加丁准备在“纳米纸飞机”上安装一个激光接收器,通过激光来控制“纳米纸飞机”的受热区域,这样就能通过控制第二股“风”来调整纸飞机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中,巴加丁已经能通过改变纸飞机的受热区域来控制它的起落了。
⑨如此好用的火星“纳米纸飞机”,未来也许会随“毅力号”火星车一同前往火星,成为火星“向导”,飞在“毅力号”前方,先行收集道路信息,指引火星车更顺畅地行驶。“纳米纸飞机”也可能成为火星“原住民”,在广阔的火星四处飞行,记录研究火星的大气和地质特征,帮助我们寻找最适宜的栖息地。
(选自《科学之谜》2020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对“纳米纸飞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说明。
B.“纳米纸飞机”也可能成为火星“原住民”,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纳米纸飞机”未来可能长期待在火星并在探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C.“也可能成为火星‘原住民’”中“可能”表示一种猜测,起到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纳米纸飞机”它们能够携带超过自身10倍重量的探测器是因为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38%,所以能携带的探测器有几十克重。
2.文中第④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长征8号能干啥
毛新愿
长征火箭家族的新成员——长征8号的横空出世,就是专门用来以极高的性价比集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该系列火箭基本定位是弥补传统长征三大系列在发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方面的不足,且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低成本并最终实现火箭回收复用。
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是极其重要的轨道资源,由于能基本实现全球覆盖,所以是各种气象、遥感、侦察、科学以及资源勘探等卫星的必备选项。长征8号的出现就是为了完成长2、长4、长11做不到,而用长5、长7又浪费的中型载荷的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具体来说就是8吨以内低轨、不低于4.5吨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任务。同时,长征8号还有能力发射小型2~3吨级别的高轨任务,给长3系列做补充。由此可见,长征8号可称为运载火箭中的“万金油”!
长征8号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把长征3号、长征7号运载火箭的相关技术和发动机灵活组合,实现低成本可组装;长征8号完全采用清洁推进剂(液氧煤油、液氧液氢燃料);长征8号最大的亮点是,它将会是长征家族中首个突破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凭借可复用,规模化量产、成本低廉的“杀手锏”,在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上引发洗牌般的“鲶鱼效应”。美国传统的联合发射同盟不断有火箭被迫退役,著名的德尔塔火箭家族只剩下德尔塔—4重型火箭,而且目前其形势也岌岌可危。研发可复用火箭,目前已成为航天界的共识。
不过,火箭回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 SpaceX也是在无数爆炸中才换来了成功。2020年末首飞的长征8号虽然是不可回收版本火箭,但该型号火箭将作为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试验田,技术成熟后会不断应用在新型火箭上。总体上,终极版长征8号会是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性、可回收的中型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
(选自《百科知识》2021年4期)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8号将是长征家族中首个突破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但2020年末首飞的长征8号仍是不可回收版本火箭。
B.选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长征8号火箭的定位与使命、发射载荷与用途、自身特点和优点。
C.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有可复用,规模化量产,成本低廉的优点,凭借着这些优点引发了国际航空格局的大洗牌。
D.选文的语言体现了说明文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如“万金油”“杀手锏”比喻生动形象,“长征8号完全采用清洁推进剂”中的“完全”一词说明准确。
2.文章多处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五个发现让你了解蚊子为何叮上你
安 利
1.蚊子“口渴”了
众所周知,一些种类的蚊子(如伊蚊、库蚊、按蚊),确切地说是雌蚊子,为了繁殖需要才“不得不”吸食人的血液,血液中的蛋白质能够提供产卵所需的能量,同时吸饱血的雌蚊子对雄蚊子更有吸引力。美国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蚊子吸血还因为它们“口渴”了,人的血液对它们来说可能就是“消暑饮品”。一般认为,潮湿有水的环境易于滋生蚊虫,从而导致蚊媒疾病的传播;但又有新的研究将西尼罗热等蚊媒疾病的传播与干旱联系在一起。
为了解开这自相矛盾的结论,研究人员将数百只蚊子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笼子中,而这些笼子有的能够接触到水或者花蜜,也有的两者都无法接触到。研究人员随后测试了这些蚊虫叮咬宿主的频率,结果发现,在数小时内,多达30%未接触到水的蚊子吸食了宿主的血液,而接触到水的蚊子群体只有5%~10%叮咬了宿主。这说明,脱水的蚊子更具攻击性,可谓蚊子越“口渴”,越爱叮人。
2.甜食控
美国肯塔基大学昆虫实验室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大多数蚊子喜欢叮咬甜食以及啤酒爱好者,运动员和超重人群也是它们所偏爱的。
蚊子喜欢甜食爱好者,可能是因为奶油蛋糕、饼干、冰激凌等食物所散发的糖精的香气吸引着蚊子。蚊子是依靠辨别气味来寻觅猎物和配偶的。使用带有香味的化妆或洗护用品的人,被蚊子叮咬的机会会增加。糖精的香气虽然我们闻不到,但对嗅觉发达的蚊子来说则是轻而易举的事。同时,一杯糖水有可能让蚊子对你失去兴趣。科学家最近在蚊子体内发现一种名为卵黄蛋白原的蛋白质,正是这种蛋白控制着人类血液对于蚊子的吸引力。给蚊子喂食糖就足以对这种蛋白产生影响,让它们暂时不会叮咬人类。
3.饮酒者
在夏天,冰镇的啤酒会让人舒爽不已,然而这也会增加被蚊子叮咬的风险,其中的原因可能同样由于气味。打嗝中的酒气,汗液中的微量酒精,都在提醒蚊子“美餐在此”。蚊子也偏爱腐烂的水果,因为这同样会产生酒精。
4.运动达人
人在运动时,身体会产生乳酸,这种化学物质通过皮肤上的汗腺分泌出来。有研究证实,在较近范围内蚊子可以探测出这种乳酸,并被其吸引。另外,运动也会造成体温上升,呼吸量加大,这同样也会被蚊子感知到。同样的理由也能解释超重人群为何容易引蚊上身。
5.微生物
如果说饮食、运动仍不足以解释为何某些人特别受到蚊子的“偏爱”,那么就要追究微生物因素了。
原来,人体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附着有数百种细菌,数量约100万个。皮肤上细菌的种类取决于内在和环境因素,不同的人有很大区别。如果没有它们,人体闻起来是没有任何味道的,但这是不可能的。皮肤上不同的微生物会使人散发不同的气味,蚊子就可以借此判断“食物”是否美味。
不过,目前科学家还未能弄清蚊子到底喜欢哪些微生物的气味。未来若能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皮肤上的微生物组成,从根本上预防蚊虫叮咬。
(摘自《百科知识》2019 年20期,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脱水的蚊子更具攻击性,也就是说,蚊子越“口渴”,越爱叮人。
B.蚊子喜爱糖精的香气但不喜欢糖水的味道,因此喝糖水可以避免蚊子的叮咬。
C.蚊子喜欢酒精的气味,喜爱喝酒的人会增加被蚊子叮咬的风险。
D.超重人群由于行动困难导致体温上升快,呼吸量加大,容易引蚊上身。
2.文章画横线句子“原来,人体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附着有数百种细菌,数量约100万个”,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压胜钱里品民俗
高小龙
①每逢春节,家中长辈总要给小孩子等晚辈准备压岁钱。在中国古代,压岁钱既包括流通货币,也可以是压胜钱。
②设于德胜门箭楼内的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是一座钱币类专题性展览馆,《流连方寸间》则是压胜钱的常设专题展。
③压胜钱并非流通货币,只是大都外圆内方,形同古钱币,有的还是官方铸钱局用青铜或黄铜铸造,故而被称之为“钱”,类似于现代流行的“纪念币”。所谓“压胜”,就是压制邪魔取得胜利的意思。人们最初制造压胜钱,是为了驱邪禳灾、祈福迎祥。因为许多压胜钱图案精美,民间也称之为“花钱”。文献记载,压胜钱诞生于西汉,盛行于明清。随着时代发展,其用途越来越广,内容和种类越来越丰富。纵观历朝历代的压胜钱,不同的图案、造型,多是当时习俗时尚的表现,因此对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④压胜钱中有与流通货币外形相近的钱文钱。钱币正面是与某种流通钱币相同的文字,背面则多为一些吉祥图案。例如:清末民国时有大量的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钱。清代时还有正德通宝背龙凤钱,正面刻写“正德通宝”,背面雕龙凤图案。这种钱币一般用于节庆时赠送晚辈,表达望其成龙成凤的美好祝愿。
⑤压胜钱中还有一种内容更为丰富的吉语钱。其正面为四个字的吉祥话,背面浮雕的图案与之相呼应。有祈福祝寿的,正面刻写“福寿康宁”“长命百岁”“金玉满堂”等,背面浮雕传统题材“松鹤图”“寿星图”等;有祝贺金榜题名官运亨通的,正面有“状元及第”“指日高升”等吉语,背面为“魁星北斗图”“如意图”“松鹤延年图”等;有商铺开张祈求买卖兴旺的,正面有“日入千金”“其德乃昌”等贺词,背面为“金玉图”“称心如意图”等。钱文钱和吉语钱,是春节时压岁钱的首选。
⑥另有一种婚礼上相赠的撒帐钱,钱币与枣、花生、栗子等一起撒至新人床铺之上。其正面大都铸有“龙凤呈祥”等温馨的话语,背面刻画“腾龙翔凤”“花好月圆”等纹饰,烘托喜庆的氛围。
⑦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压胜钱自然不能落下。生肖钱大多一面刻有十二生肖名称或代表生肖的动物形象,另一面为“星官童子”“老子授经”等纹样。
⑧压胜钱除了常见的“孔方兄”造型外,还有几种特殊形制。一种是镂空钱,它们外形为圆形,整体为镂空的“双鱼”“龙凤”“牡丹”“双鹿”等象征富贵吉祥的图案,玲珑剔透、别有洞天,工艺也更为精良。另一种是异型钱,外形为平安锁、灯笼等形状,文字大多为“福寿双全”“松柏长青”,图案为“夫妻偕老”“八卦太极”等,把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期许全都融入小小的钱币中。展览馆中有一枚桃形钱币,上面刻写“长命富贵”,寿桃本身为中国人祝寿必备之物,钱币的造型就传达出祝福心愿,可谓独具匠心。而灯笼型钱币上则刻写谜语,可以算得上寓教于乐了。
⑨娱戏钱是压胜钱中极为特殊的一个品类,它们其实是古代棋类的棋子和筹码,因外形似钱,也被历代钱币爱好者广泛收藏。其中一种打马格钱最为神奇,也被称为“马钱”。这种游戏源于唐代盛行于北宋,有文字记载李清照十分精通此博弈,常常乐此不疲。棋子上写有“赵将廉颇”“唐将千里”“骅骝马”等多种名称,有的背面还刻画唐太宗李世民的“八骏”。但是,此棋棋盘样式和游戏方法早已失传。
⑩1968年,考古专家在河北保定满城发掘了中山靖王刘胜与其妻窦绾墓。除了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也出土了一套40枚宫中行乐钱,钱上铸有“起行酒”“饮酒歌”“饮其加”“自饮止”等酒令。它们也是至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圆形方孔酒令钱,其玩法如今也失传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3日)
1.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长辈给小孩子准备的压岁钱既可以是流通货币,也可以是压胜钱。
B.由于压胜钱是不同朝代习俗时尚的表现,因此其对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民俗、文化都有重大的意义。
C.钱文钱一般用于节庆时赠送晚辈,表达望其成龙成凤的美好祝愿。
D.本文第④~⑩段从压胜钱的常见种类、造型和娱乐功能三方面介绍了压胜钱。
2.文章第③段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棒打鸳鸯,王母娘娘没做错
赵君鹏
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东汉这首诗流传至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让人感慨不已。
②虽然,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是虚构的,但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是真实存在的。
③牛郎星位于天鹰座,它距离地球约17光年,直径是太阳的2倍,质量是太阳的1.8倍。牛郎星呈椭球体,它的自转速度是太阳的60倍,巨大的离心力使得它的“腰围”很大。它和附近的几颗星组成的图形像是一只双角三足的牛,所以它被称为牛郎。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比太阳更热、更亮、更大、更年轻,但是质量越大的恒星,消耗燃料的速度也越快,所以它们的寿命远不及太阳,只剩下短短的几亿年了。
④织女星夏季高悬于北半球的夜空,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恒星,距离地球25光年。之所以称之为织女星,是因为它旁边的四颗星连在一起像织布所用的梭子。织女星的直径是太阳的2.59倍,质量是太阳的2.1倍。和其他恒星一样,它发光发热的原因是在其核心位置持续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它与天鹰座中的牛郎星、天鹅座中的天津四,组成了一个近似直角三角形的图案。位于三角形直角顶点的织女星特别引人注目,它是第一颗被人类拍下来的恒星,也是第一颗有光谱记录的恒星。
⑤无数个夜晚,人们“坐看牛郎织女星”,讲述着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善良的人们批评王母娘娘棒打鸳鸯,希望牛郎织女能相知相守。实际上,牛郎星和织女星相隔16光年,和银河系中其他恒星一样,它们沿着各自的轨道按逆时针方向公转,除非有巨大的外力改变它们的轨道,否则这两颗恒星永远没有相会的可能。
⑥不过,我们不妨暂且满足人们的美好愿望,设想一下牛郎星和织女星相会将发生什么情景。
⑦作为质量和直径巨大的恒星,牛郎星和织女星相会以后将组成恒星双星系统,在各自的轨道上环绕着共同的质量中心运动。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会先后变成白矮星,其中质量较大的白矮星会将另一颗的一部分能量吸引过来,使得自己的质量和体积不断膨胀,当它的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到达恒星演化的末期——超新星阶段,发生剧烈的爆炸。爆炸时的亮度能照亮整个星系,并且可能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在此过程中,它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一生中释放的能量的总和,爆炸时产生的物质将会以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其中有一部分会到达地球。
⑧美国堪萨斯大学的一位科学家曾发表文章,称200万年前的地球海洋生物大灭绝事件可能就是距离地球3亿光年的两颗超新星爆炸导致的。爆炸产生了蓝光,其亮度足以扰乱地球生物的睡眠模式,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周左右。更严重的是爆炸散发的宇宙射线到达地球之后,引起了持久的高能粒子阵风,改变了大气层,使得地球温度降低,非洲变得干涸,许多森林变成了草原,世界进入了冰川时代。织女星离地球很近,如果它发生超新星爆炸,后果将比200万年前地球所面临的情况更严重。届时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将会深受影响。
⑨这样看来,神话中的王母娘娘颇有先见之明, 她让牛郎织女只能身处两岸而不能相守一生,是有道理的。那么,牛郎和织女还是隔河相望、遥寄相思吧。
(选自《知识窗》2020年12期)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引用古诗引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传说,这样开篇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本文从牛郎星和织女尾的特点、牛郎星和织女星不能相会的原因、设想牛郎星和织女星相会将发生的情景、星星爆炸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的影响四个方面介绍了牛郎星和织女星。
C.文中第⑧段作者以200万年前发生的两颗超新星爆炸导致地球海洋生物大灭绝的事件来说明牛 郎星和织女星“相会”的严重后果,警惕人们放弃对牛郎织女的美好幻想。
D.本文多处使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说明,如“善良的人们批评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王母娘娘颇有先见之明”等,体现了文章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
2.文章多处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此前有研究显示,火星曾是一个水量充沛的星球,表面一片汪洋,海洋深度在100米到1 500米之间,总水量大概是地球大西洋的一半。
由于在地球上只要有水的地方几乎必然有生命存在,因此火星上面曾经有水这一情况就大大提高了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甚至可能现在依然有生命存在。然而,如今的火星是寒冷而干燥的。此前有研究显示,火星在失去磁场的保护后,太阳辐射和太阳风掠走了火星上的大部分空气和水。火星大气层和冰层中虽然仍有水,但这些水也仅能达到20米到40米的深度。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伊娃·舍勒是此项由NASA资助的研究项目的主要作者之一。她本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我们发现,火星的大部分水都流失到地壳中。水是在30亿年前流失的,这就意味着火星在这段时间内一直像今天一样是一颗干燥的星球。”她说,大约在41亿年至37亿年前,这颗红色星球失去了40%至95%的水资源。研究模型表明,红色星球上的水量在大约30亿年前就减少到目前的水平。
舍勒认为,水通过上层大气逃逸到太空当中的观点并不足以解释火星上为什么曾经存在如此多的水资源。研究人员利用行星数据系统中的存档,整合了多项火星探测任务和实验室工作数据。具体而言,研究人员研究了红色星球上的水随时间推移以各种形式(蒸汽、液体和冰)存在的数量和质量。
研究人员认为,在火星上原有的水资源中大约有30%到99%的水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被留在矿物质中,进而被深藏在火星的地壳内。而没有蕴藏在地壳中的水则逃逸到太空当中。这些蕴藏在火星地壳内的水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可能无法成为宇航员将来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时可以利用的水资源。
1.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火星上面曾经有水这一事实提高了火星上曾经甚至现在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B.研究表明,火星在大约30亿年前就成为一颗干燥的星球。
C.最新研究的结果与火星的水通过上层大气逃逸到太空当中的观点并不一致。
D.研究人员认为火星地壳中的水资源不能被将来登上火星的宇航员直接利用。
2.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雨中避雨
舒银霞
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人们就近躲避在屋檐下,有些鸟兽则赶紧钻入自己的巢穴,还有一些鸟兽并不怕下雨,它们就在雨中避雨,呆呆地立着,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一动不动。
羊就在雨中避雨,是千真万确的。羊表面的羊毛上有毛鳞片和油脂,下雨时,羊站着不动,雨水就可以顺着表面的羊毛流下来,减少羊自身被淋湿的面积。只要雨不大,即使羊表层的羊毛湿了,厚厚的内层羊毛依然能保持干燥,依然暖和。如果羊跑动起来,雨水反而更容易流进羊毛与羊毛的缝隙中。如果雨水很大,羊毛吸水过重,那羊儿们就只能被迫“发呆”了。
正因为羊毛具有天然的防水性,所以传统的蒙古包就是利用羊毛制成的羊毛毡搭建的。据说,斑马、大象、长颈鹿等动物遇到下雨,甚至是瓢泼大雨,也会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等候雨过天晴。在沙漠中,骆驼洒脱地甩动身上的雨水,这被看作是快要停雨的标志。日常生活中的猫和狗也会在雨后抖动身体,快乐不已,使得水珠四处飞溅,这些动物的毛虽然没有羊毛厚实,但也是油光水滑的。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下小雨的时候,不仅是燕子,我们还能看到其他鸟儿在雨中飞翔,它们难道就不怕羽毛被打湿吗?是的,鸟儿不怕雨水,因为它们穿着“防雨衣”呢。鸟儿身体表层的羽毛多呈片状,这些羽毛像房顶的瓦片一样,层层叠叠,排列整齐,这些特征使得它们的羽毛易于导水。于是,鸟儿会在下大雨时站在一个地方尽量保持不动,让雨水自然顺着羽毛外表流下。
鸭、鹅、鸬鹚、海鸥等水鸟一年四季在水里玩耍,羽毛却从来不会湿,原来鸟类的尾部皮肤有特殊的衍生物——尾脂腺,其分泌物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和维生素D前体物质。尾脂腺分泌物中的麦角固醇,在羽毛上经日光紫外线作用能转化为维生素D被皮肤吸收,这样可使羽毛不透水和保持光泽鲜艳。当鸟儿梳洗时,会用嘴巴啄擦尾脂腺,然后把啄到的油脂涂在羽毛上,这样羽毛就变得光滑,雨水经过时便难以附着了。
当暴风雨袭来时,站在原地不动是一种适应大自然的方式。鸟兽们这种接受风雨“洗礼”的姿态,颇具人类“既来之,则安之”的智慧。而苍穹之下,四季流转,鸟兽们恣意享受戏水的欢乐,更让人们羡慕。
(选自《知识窗》2020年11期,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鸟兽“在雨中避雨”这特别的避雨本领。
B.斑马、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的毛和羊一样油光水滑,毛上都有毛鳞片和油脂。
C.末段里加点的“这种”指当暴风雨袭来时,鸟兽们站在原地不动避雨的方式。
D.本文开头用大雨来临时,人与动物避雨的方法,引出说明的对象,自然有趣。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人防疫话“隔离”
郭震海
①庚子年春节,对于每一位中国人而言,都过得极其难忘,非常特别,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向全国蔓延,各户闭门谢客,大家裹足不出。“隔离”也成为2020年最热的词语之一。
②翻看史册,浩浩荡荡人类文明之进程,可谓波澜壮阔,从爬行到直立,从新旧石器到青铜,从蛮荒走向文明,历经千万年发展至今。据人类有记载开始,每一次面对重大的突发疫情,都不得不采用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那就是“隔离”,除外再无别的更好的办法。在古代,对“隔离”也有“离间”之称,所采用的“隔离”,多以收容式为主,譬如在寺庙里,或是在空旷之地架设临时棚舍,开设“隔离所”,古称之为“疠人坊”,专门收治传染病患者。如果疫情严重,官方多会采用强制性隔离,譬如在疫情区封锁各进出道路,派出兵丁镇守,不让人员随意流动,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这也成为古今万全之策。
③《汉书·平帝纪》有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面对疫情发生,官方会专门腾出空余之房舍来隔离患者,同时会向灾民免费发药,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另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有载,疫情发生,百姓若发现身边人有染疫之迹象,必须主动保持距离并第一时间向官府报告,患者一旦被官方确诊后,会被强制隔离,关进特殊的地方,称之为“疠迁所”,以便切断“疠”病的传染源,这里所谓的“疠”,就是指瘟疫,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记载,“厉大至,民善暴死”等等。
④当然,在每一次大疫过程中,隔离并不是都能顺利推行,几乎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非议或抵触,也属正常。譬如东晋时期,有朝臣家染上瘟疫,三人以上被感染时,即使没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内也不得入宫,这种看似十分有效的隔离方法却遭到当时几十名朝臣上书反对,被认为是“不仁”。其实,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同各种疾病的斗争史。据《中国救荒史》不完全统计的疫灾数,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死亡人数看,程度最严重的一次,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当然,若是放眼全球,更为可怕,如霍乱、黑死病、斑疹伤寒等,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十分惨重的影响。
⑤其实,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人类总是以“万物之灵”而自居,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但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身在其中而受益其中。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是很脆弱的。人类可以发明最先进的武器,用所谓的智慧,对野生动物进行大量捕猎、杀戮,或烹食,或穿在身上、踩在脚下,但随着一些未知病毒的“闯进”,就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完全陌生且诡异的“小家伙”们,足以让人类付出惨重的代价。
⑥一次次惨重的教训,应该让我们警醒,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关爱一切生灵,实际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人类的世界,也是千千万万其他生物的家园。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霍乱、黑死病、斑疹伤寒等,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十分惨重的影响。
B.在古代,所采用的“隔离”,多以收容式为主,譬如临时架设的棚舍,称为“疠人坊”的,是开设的“隔离所”,专门收治传染病患者。
C.如果疫情严重,官方一定会采用强制性隔离,譬如在疫情区封锁各进出道路,派出兵丁镇守,不让人员随意流动等。
D.人类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的意识是错误的,因为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身在地球中,并且受益其中。
2.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千米高
王 铮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千米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千米高?
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大气是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100千米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一般太空实验所需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400千米高度都可以满足。
⑤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
⑥在地球周围有一个名为“范艾伦辐射带”的空间区域,它大致分成 1 500~5 000 千米和13 000~20 000千米的高度范围,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这一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也非常大的带电粒子,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伤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地磁场本身不是对称的,在南大西洋上方的地磁场形态导致这里的辐射带高度比较低,在有扰动的时候可能只有1 000千米高度左右,空间站飞高了就很容易进入辐射带,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
⑦综合考量上面介绍的各种因素,科学家把空间站飞行的高度,设定在400千米附近。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29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列举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国际空间站等例子,用以介绍空间站大都只“飞”约400千米高的情况。
B.第②段承上启下,以一个问句引出下文对空间站只“飞”400千米高原因的说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范艾伦辐射带”是地球周围的一个空间区域,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这个区域有能量非常高、密度非常大的带电粒子,会伤害区域内的飞行器。
D.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可能”“左右”是对有扰动时候的南大西洋上方辐射带高度的推测和估计,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2.根据全文内容推测,哪些情况下人类会建造不止400千米高的空间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C 【解析】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举例子、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2.文章介绍“土壤的生态功能”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土壤具有非常综合而强大的生态功能,然后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土壤对草地、树木和作物起到支持和稳定作用和土壤具有过滤、缓冲和转化能力,最后运用作诠释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本身就是生物基因库和繁殖场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
二、
1.D 【解析】由“纳米纸飞机”能够携带超过自身10倍重量的探测器,不过由于“纳米纸飞机”只有1/3毫克重,能携带的探测器最多也只有几毫克重。
2.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地说明了纳米纸板具有强度大、硬度大的优势。
三、
1.C 【解析】C项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意思是引发了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洗牌。
2.示例:文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第2段“长征8号的出现就是为了完成长2、长4、长11做不到,而用长5、长7又浪费的中型载荷的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将长征8号的用途与长2、长4、长11和长5、长7进行比较,说明长征8号的发射载荷和用途。文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长征8号的发射载荷时说“具体来说就是8吨以内低轨、不低于4.5吨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任务”,以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征8号的发射载荷能力,增强了说服力。
四、
1.B 【解析】原文的意思是给蚊子喂食糖就足以对蚊子体内叫卵黄蛋白原的蛋白质产生影响,从而减弱人类血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让蚊子失去兴趣。
2.列数字。直观地说明了人体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附着细菌的种类之多,数量巨大,也表明了该项研究暂时未能突破的原因。
五、
1.B 【解析】“重大的意义”不当,原文的表述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第③段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的。文章先介绍了什么是“压胜钱”,然后说明“压胜钱”的含义,接着说明“压胜钱”的发展,最后说明“压胜钱”对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民俗、文化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按照这样的顺序说明,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有利于读者理解。
六、
1.C 【解析】“发生的两颗超新星爆炸导致地球海洋生物大灭绝的事件”是科学家的猜测,注意文中的表述是“可能”,“警惕人们放弃对牛郎织女的美好幻想”也不妥。
2.示例: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牛郎星”的时候说“它距离地球约17光年,直径是太阳的2倍,质量是太阳的1.8倍。牛郎星呈椭球体,它的自转速度是太阳的60倍”,用一系列数据说明了牛郎星与地球的距离、体积的庞大、自转速度之快,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文章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牛郎星的特点时说“它和附近的几颗星组成的图形像是一只双角三足的牛”,突出牛郎星的形状特点,增强了说明对象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七、
1.D 【解析】表述绝对,原文说“可能无法成为宇航员将来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时可以利用的水资源”。
2.①文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火星上的水的存在和消失情况;②文中运用了较多的表示限定性的词语,如“几乎”“大概”“可能”“大约”等,增强了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八、
1.B 【解析】B项,文章写斑马、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的毛油光水滑,但没有说“毛上都有毛鳞片和油脂”。
2.举例子。本文为说明鸟兽避雨的方法,分别列举了羊、燕子、斑马、大象、长颈鹿等动物以及鸭、鹅、鸬鹚、海鸥等水鸟在雨中避雨的特殊本领。使说明具体、翔实,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
九、
1.C
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每一次大疫过程中,隔离并不是都能顺利推行,几乎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非议或抵触,也属正常。
十、
1.C 【解析】 “它一直向上、向下扩张”错。原文是“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还会向上、向下扩张”,原文有限定条件“在空间大气扰动的时候”,而不是“一直”。
2.①解决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可以携带更多能量,且成本不会过高;②能够保障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使他们不受到带电粒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