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年鲁科化学必修1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化方案》2013年鲁科化学必修1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2-01 11:39:27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了解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存在和转化。
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4.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及二者的区别与鉴定。
5.通过了解CO2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课堂互动讲练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探究整合应用第一节课前自主学案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____________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如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和____,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和_____等。同一种元素O2O3石墨金刚石C602.碳的同素异形体深灰正四面体六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质软不导电思考感悟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不同?
【提示】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其性质不同。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种类繁多的含碳化合物2.Na2CO3和NaHCO3三、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转化形式四、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1)原料:_______和_________ (主要成分是_______)。
(2)过程(实际起还原作用的是_____)
①CO的产生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焦炭铁矿石Fe2O3CO2.木炭燃烧3.水垢
(1)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化合物_______ [分子式为CO(NH2)2],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CaCO3和Mg(OH)2尿素思考感悟
3.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会出现一层白色固体,如何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
【提示】 白色固体为CaCO3,可用盐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 CaCl2+CO2↑+H2O。1.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白磷和红磷
C.Na2O和Na2O2 D.氧气和臭氧
解析:选C。同素异形体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增加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降低
解析:选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的是CO。3.(2011年滨州高一检测)以下属于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过程的是(  )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 ②以无机化合物氰[(CN)2]与氨水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
③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④
解析:选D。用(CN)2与氨水为原料合成尿素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属于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课堂互动讲练1.鉴别2.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苏打(又叫纯碱)和小苏打两种物质。
(1)下列有关苏打和小苏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苏打和小苏打都溶于水
B.在受热的条件下,苏打比小苏打稳定
C.苏打和小苏打都是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都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D.相同质量的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苏打放出的气体比小苏打多。(2)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少量的苏打杂质,加入的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_。
A.过量的二氧化碳
B.足量的盐酸
C.适量的NaOH溶液
D.适量的Ca(HCO3)2溶液
(3)如何区分一种白色粉末是苏打还是小苏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规律方法】 (1)除杂时遵循的基本原则:除去杂质的同时,需要提纯的物质不能受损失。
(2)碳酸氢盐不但能和酸溶液反应,还能和碱溶液反应。
(3)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盐酸过量时碳酸氢钠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变式训练1 将106 g Na2CO3和84 g NaHCO3都分别用酒精灯充分加热,加热后的残留固体再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此时(  )
A.消耗盐酸一样多
B.两份残留固体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一样多
C.NaHCO3加热后的残留固体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多
D.NaHCO3加热后的残留固体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量是Na2CO3加热后残留固体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量的一半1.CO2与碱反应的原理
CO2与碱反应时产物与二者的相对量有关,当碱足量时生成碳酸盐,当CO2足量时,生成碳酸氢盐。如:
(1)CO2不足时:CO2+2NaOH===Na2CO3+H2O
(2)CO2足量时:CO2+NaOH===NaHCO3其上述转化关系可用数轴表示为:2.依据向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实验现象确定产物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设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依据a与b的关系可以判断溶液的组成并计算各组分的物质的量。3.依据产物的量来确定产物
若已知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质量,可采用极值法,假设固体全部是Na2CO3或NaHCO3,即CO2与NaOH全部转化为Na2CO3或NaHCO3,将已知条件与计算所得结果比较,即可确定其成分。根据固体质量和碳原子(或钠原子)守恒建立方程。 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为了测定其溶液的成分,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 mL盐酸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________ mL。
(3)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有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解析:选A。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设生成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011年济南高一检测)A、B、C、D、E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为二元碱,微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写出下列两个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突破口为A为二元碱,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A与CO2反应,二者相对量不同时产物不同。
【解析】 A为Ca(OH)2,Ca(OH)2与过量CO2反应,生成B为Ca(HCO3)2,Ca(HCO3)2受热分解成C为CaCO3,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D为CaCl2。互动探究
E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NaOH,可通过哪种途径得到纯净的固体E?
【提示】 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OH时,可向该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使Na2CO3与NaOH转化为NaHCO3,然后蒸干溶液并灼烧即可得到纯净的Na2CO3固体。【规律方法】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1)Na2CO3转化为NaHCO3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2CO3+HCl(少量)===NaCl+NaHCO3;
③Na2CO3+Ca(HCO3)2===CaCO3↓+2NaHCO3。变式训练3 有一种黑色固体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气体B。向充有B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C,振荡后沉淀消失得溶液D。把D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稀盐酸,又生成气体B,另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C。回答:
(1)则A、B、C、D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向盛B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振荡后该白色沉淀消失。可以得出B为CO2。答案:(1)炭 二氧化碳 碳酸钙 碳酸氢钙
(2)CO2+Ca(OH)2===CaCO3↓+H2O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2HCl===CaCl2+2CO2↑+2H2O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探究整合应用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一氧化碳等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生成的CO2是一种无色无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CO不具备这一性质,故可以用于二者的鉴别。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C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或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欲验证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可利用CO、H2与CuO反应产生CO2、H2O,再验证CO2与H2O的存在。但由于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反应的产物中也有CO2和H2O,故在将气体通入装有CuO的试管前须先除去CO2、H2O,可分别选用NaOH溶液和浓H2SO4。课件26张PPT。第三节 硫的转化
?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学习目标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了解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3.认识硫的物理性质,掌握硫的化学性质。 课堂互动讲练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探究整合应用第1课时课前自主学案一、自然界中的硫
1.存在: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洋、大气、地壳中及动植物体内。
2.转化思考感悟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如何?
【提示】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单质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二、认识硫单质
1.存在
硫单质俗称_____,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和_________。
2.物理性质硫黄斜方硫单斜硫不微3.化学性质4.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火药、烟花爆竹等。思考感悟
2.(1)如何理解硫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硫与变价金属Fe、Cu反应,生成高价态硫化物还是低价态硫化物?
【提示】 (1)因为硫单质中的硫元素为0价,处于-2价和+4价之间,故可以升高,表现还原性,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性。
(2)低价态硫化物。产物分别是FeS和Cu2S,因为硫的氧化性比较弱。1.(2011年枣庄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能溶于水的固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D.一些动、植物体内也含有硫元素
解析:选A。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自然界中硫元素广泛存在于海洋、大气和地壳中,乃至动、植物体内,火山喷发时,地壳中的硫元素会随之进入大气和水中。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能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为还原剂的是(  )
A.Cu          B.H2
C.Fe D.O2
解析:选D。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当与H2、金属单质等强还原剂反应时,硫做氧化剂,而与O2、浓硝酸等强氧化剂反应时,硫做还原剂。3.有关硫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硫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
B.硫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硫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重要元素
D.硫黄有毒,不能作为治皮肤病的药物
解析:选D。硫黄可以用于医治皮肤病。课堂互动讲练特别提醒:变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而与氯气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同时也说明了在同等条件下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 (2011年湖北华师一附中高一检测)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可用热水洗涤试管内壁附着的硫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为氧化剂
D.1.6 g硫与6.4 g铜反应能得到8.0 g纯净硫化物【答案】 D
【规律方法】 在非金属单质中,硫的氧化性不强,一般与金属反应时将金属氧化为低价,如Cu、Fe被氧化为Cu2S、FeS。与非金属反应时,有时表现为氧化性(如与H2反应),有时表现为还原性(如与O2反应)。变式训练 能够说明硫的氧化性比氯弱的事实有(  )
①通常状况下硫为固体,氯气为气体
②与金属单质反应,硫被还原为-2价,氯被还原为-1价
③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④将Cl2通入氢硫酸(H2S)中可置换出硫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选D。①为物理性质,①错。氧化性强弱是指得电子能力强弱,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多少无直接关系,②错。③、④均能说明Cl2得电子能力比S强,③、④对。探究整合应用实验探究铁与硫反应
硫元素形成的单质氧化性不强,可将铁元素氧化为+2价。该反应如若在空气中进行,会有Fe被O2氧化,硫在空气中被O2氧化或硫气化等现象发生;另外产生的SO2为有毒气体,应注意用碱吸收。 如图是硫粉与铁粉反应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操作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将硫粉和铁粉按物质的量之比1∶1充分混合。
(2)按装置图将仪器连接好。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混合物均匀地放在硬质玻璃管内,并将5块小磁铁吸在玻璃管的下端。
(5)接通电源,将电压指示盘调到35 V,电炉丝很快变红,并引发左边混合物发生反应。关闭电源。Ⅱ.问题:
(1)关闭电源后,反应仍继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有NaOH溶液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盛有NaOH溶液的瓶中A、B导管位置反接是否可以,为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了Fe与S的反应,S除了与Fe反应外,还会与O2反应生成SO2,Fe与S反应放热亦有可能把硫气化。NaOH溶液的目的就是要除去生成的SO2及硫蒸气。若导管反接,NaOH溶液会被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而使玻璃管炸裂。【答案】 Ⅰ.(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Ⅱ.(1)Fe粉与S粉反应是放热的,且放出的热量使反应继续进行至反应完全
(2)混合物从左向右产生红热现象,玻璃管下端小磁铁从左至右逐个落了下来,玻璃管内壁和导管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物质
(3)吸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SO2和未反应的硫蒸气
(4)不可以,若反接会使NaOH溶液回流至未完全冷却的玻璃管中,而使玻璃管炸裂。课件58张PPT。第2课时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酸雨及其防治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2.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方法。
4.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加强环保意识。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 第2课时课前自主学案一、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氧化还原二、硫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1.SO2
(1)物理性质无刺激性大易有(2)化学性质(3)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常用_______和_________的反应制取S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4)用途:制硫酸、_____剂、_____剂和防腐剂。Na2SO3浓H2SO4漂白消毒2.浓H2SO4干燥剂2∶1思考感悟
(1)浓H2SO4是中学阶段常见干燥剂,但其不能干燥哪些气体?
(2)能否说常温下浓硫酸与Fe、Al不反应?
【提示】 (1)浓H2SO4是酸性干燥剂,故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故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如H2S、HBr、HI等。
(2)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而不是不反应。三、酸雨及其防治
1.酸雨的形成
(1)酸雨:排入空气中的_____和__________在O2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
(2)硫的氧化物形成酸雨的主要过程:SO2氮氧化物主要反应如下:
①2SO2+O2 2SO3,
②SO3+H2O===H2SO4,
③SO2+H2O??H2SO3,
④2H2SO3+O2===2H2SO4。
2.酸雨的防治措施
(1)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
(2)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氢能、风能、太阳能1.酸雨有很大危害,它落到地面上能破坏植物,使土壤、湖泊酸化。导致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是(  )
A.CO          B.CO2
C.SO2 D.HCl
解析:选C。除了氮氧化物外,硫的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2011年潍坊高一检测)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KMnO4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除①以外 D.全部解析:选C。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盐,也就是都会产生沉淀,气体过量,都会使沉淀消失,所以不能利用这一性质来区别SO2和CO2。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氧化生成硫单质(有黄色沉淀生成);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和氯水氧化(溶液退色);SO2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而CO2没有这些性质。所以用②③④⑤来区别SO2和CO2。3.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放出气体
B.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C.都能作为气体干燥剂
D.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
解析:选D。常温下Fe在浓H2SO4中钝化,Cu与稀硫酸不反应,稀硫酸无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课堂互动讲练特别提醒:(1)SO2可使酸性KMnO4溶液、氯水等退色,不是SO2的漂白性,而是SO2的还原性。
(2)SO2还可以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退色,也不是SO2的漂白性,而是SO2的酸性。 (2011年黄冈高一检测)有关SO2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双选)(  )
A.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退色是因为SO2具有氧化性
B.二氧化硫在空气中能迅速被氧化为三氧化硫
C.二氧化硫通入Na2SO3或NaHCO3溶液中能发生反应
D.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SO2漂白性的实质。
(2)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3)SO2对环境的污染。【解析】 SO2使物质退色的原理为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与有色物质结合成无色物质,故A项错误;SO2被氧化为SO3必须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故B项错误;SO2可发生如下反应:SO2+H2O+Na2SO3===2NaHSO3,SO2+NaHCO3===NaHSO3+CO2,故C项正确;SO2为大气污染物,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被氧化为H2SO4,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故D项正确。
【答案】 AB【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注意以下两点:
(1)解答考查物质性质的题目时,首先联想该物质所具有的典型性质,对于SO2来说,其典型性质包括其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及其酸性氧化物通性等。
(2)结合选项进行具体分析,以进行正误判断,对于具体选项一定要注意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浓度等是否与所考查物质的某些性质相符合,以避免出现失误,如单质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产物只能是SO2。变式训练1 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SO2的是(  )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后又显红色
④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着重考查SO2的性质,结合题干可作如下分析: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SO2、CO2;
(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酸性气体。如HCl、HBr、SO2、CO2;
(3)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有Cl2、SO2,但Cl2有颜色,退色后加热又显红色的只有SO2;
(4)能使溴水退色,再加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有SO2气体符合。
综上分析答案为C。1.浓H2SO4的强氧化性
(1)Fe、Al的钝化
常温下,Fe、Al遇到浓H2SO4会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2)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规律:①浓H2SO4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②浓H2SO4一旦变稀,就发生:Zn+H2SO4===ZnSO4+H2↑。特别提醒:(1)常温下,Fe、Al遇浓H2SO4“钝化”,“钝化”不是不反应,而是生成的致密氧化膜阻止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
(2)加热条件下,Fe、Al与浓硫酸反应不会“钝化”。
(3)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氧化性区别:浓硫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主要是构成酸根中的中心原子 易获得电子,显示出与稀硫酸不同的强氧化性,而稀H2SO4是电离出的H+得电子,只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可氧化较活泼的金属Zn、Fe等。 (原创题)硫酸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不仅在工业上用途广泛,而且在其它方面得到了巧妙的应用。增城高级中学的化学老师黄秉均教学数十载,凭着扎实的化学知识和绘画功底,竟然用浓硫酸创出一种“酸蚀版”的《清明上河图》,画中各类人物、小桥流水、街头商铺用硫酸勾画得惟妙惟肖,叹为观止。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
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因反应的2 mol浓硫酸中,1 mol作氧化剂,还有1 mol起酸的作用。实验室中用浓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的: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在反应物中硫元素处于相邻价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它们之间是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应为复分解反应,其反应原理是:用难挥发性的酸制取易挥发性的酸,强酸制弱酸。因而在此反应中浓硫酸体现的是难挥发性和酸性。
【答案】 C【易误警示】 浓硫酸的特性有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金属钝化现象是浓硫酸与这些金属发生反应引起的。所以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的说法是错误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是指正六价的硫转变为低价态的硫,酸性是生成盐和水。原子守恒主要应用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中,是指某一种初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后才得到最终产物。多步反应若一步一步计算显然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故需要找出初始原料和最终产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方法有:
1.关系式法
先写出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出最原始的原料和最终产品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关系式,只一步即可。特别提醒:应用关系式法可以很便捷地解决多步反应的有关计算。解题时要注意:
(1)比例关系一定要找正确;
(2)一种化合物中元素的转化率等于该化合物的转化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中间产物的损失率=原料的损失率;中间产物的转化率=原料的转化率。 某化工厂实验室为测定某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的物质含量,取1.00 g矿石样品(所含杂质不挥发且不与氧气反应),在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固体残留物质量为0.75 g。
(1)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该工厂用这种黄铁矿制硫酸,在FeS2燃烧过程中损失2%,由SO2氧化成SO3时,SO2的利用率为80%,求该工厂用10.0吨这种黄铁矿石可生产98%的硫酸多少吨?【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依据黄铁矿样品在氧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差确定FeS2的质量。
(2)利用元素守恒,FeS2~2H2SO4或 S~H2SO4关系式进行有关计算。【答案】 (1)75% (2)9.8 t变式训练3 某硫酸厂用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过程中,在燃烧硫黄时,有5%的硫损失掉;在SO2的催化氧化时有92%的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损失SO3的质量分数为0.6%。现有含硫95%的硫黄100 t,问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答案:可制得98%的浓H2SO4 257.8 t。探究整合应用SO2的性质及其检验
对于物质鉴别,一般原则为:(1)充分利用物质的特征反应。例如,SO2的检验利用其漂白性,CO2的检验利用其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征反应。(2)设计鉴别方案时,应考虑方案的简约性。当检验可以有多种方案时,应选择简单、易操作的方案进行。(3)充分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 某燃煤锅炉烟道气的主要成分有烟尘、SO2、CO2、CO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其中含有SO2和CO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试回答:(1)为什么烟道气中存在CO?如果烟道气中CO的含量较高,你能给锅炉的使用者提什么样的建议?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还用到了1000 mL的注射器,你认为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注射器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SO2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如何降低燃煤锅炉烟道气中SO2的含量是控制大气污染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工业生产中常用________法来实现,其相应的化学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兴趣小组的同学是根据SO2和CO2的哪些性质来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的?【解析】 本题结合实际给出了分析验证燃煤锅炉烟道气的主要成分中SO2和CO2存在的实验要求。因为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在验证这一混合气体时要用到SO2的特性,也要考虑SO2对CO2检验的干扰。实验装置的组合,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与实验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实验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烟道气中的烟尘,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SO2,防止SO2对CO2检验的干扰,装置F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有毒的CO排放。烟道气中存在CO是由于C元素不完全燃烧所造成的,烟道气中CO的含量高会造成燃料的浪费,所以建议可从完全燃烧和提高利用率两方面给出,即一是增加进气量;二是烟道气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如做生产气体燃料的原料等。进行化学实验取样和采样是重要的一步,这里的注射器就是用于采集烟道气样品。【答案】 (1)煤没有完全燃烧所造成的。一是鼓入更多的空气使其燃烧充分;二是烟道气进行除烟尘、除CO2处理后循环利用或用于气体燃料的生产。
(2)除烟尘 除SO2 收集尾气
(3)收集烟道气样品,并将收集到的气体试样从A中注入装置中进行实验
(4)石灰石—石膏 SO2+Ca(OH)2===CaSO3+H2O,2CaSO3+O2===2CaSO4(5)兴趣小组的同学是根据SO2的酸性和还原性、CO2的酸性、CO的毒性等性质来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时有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为区别二者,SO2的检验要用其漂白性,在检验CO2前,应用SO2的还原性,用KMnO4(H+)除去,再用品红溶液验证SO2是否已经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因为CO有毒,实验的尾气用气球来收集。课件38张PPT。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互动讲练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探究整合应用第1课时课前自主学案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自然循环思考感悟
1.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不施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其原因是什么?二、氮气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可逆反应:在__________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_________表示。相同条件3.氮的固定
(1)概念:使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的过程。
(2)分类游离态含氮化合物高能生物合成氨仿生思考感悟【提示】 两个反应条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三、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2.NO和NO2
(1)物理性质(2)相互转化
①NO―→NO2:__________________。
②NO2―→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①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___________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②NO2: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2NO+O2===2NO23NO2+H2O===2HNO3+NO血红蛋白思考感悟
3.(1)N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
(2)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试说出其中的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1.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N2和H2反应生成NH3
B.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C.NO与O2反应生成NO2
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
解析:选A。B、C、D都是由一种化合态氮转化成另一种化合态氮,不是氮的固定。2.实验室制备气体后,在收集气体时,往往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收集方法,当小明在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HCl          B.CO2
C.NO D.NO2
解析:选C。NO密度与空气接近,且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析:选A。氮元素被氧化的反应即氮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课堂互动讲练1.有关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①
4NO2+O2+2H2O===4HNO3②
4NO+3O2+2H2O===4HNO3③
2NO+O2===2NO2④2.不同情况及剩余气体的体积3.用电子守恒法判断
当NO2或NO转化为HNO3时要失去电子,若上述两种气体与O2混合,O2得电子,且得失电子数必然相等,这是电子守恒法解答此类题目的依据。特别提醒:(1)有关NO、NO2、O2混合气体与H2O反应后剩余气体问题,因NO2与H2O反应,NO与O2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只可能为NO或O2中的一种。
(2)②、③两反应是根据循环反应中电子守恒法得出的。
例如:NO与O2混合通入水中,发生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在这当中,存在着NO向NO2转化,NO2向HNO3转化的同时又生成NO的循环反应。但总体来讲,NO―→HNO3,N的化合价升高是由于被O2氧化,因此我们可以写出:4NO+3O2+2H2O===4HNO3,得出反应③,同理,得出反应②。 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 O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解析】 (1)通入的O2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①2NO+O2===2NO2,所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生成的NO2溶于水:②3NO2+H2O===2HNO3+NO,①②两反应的总方程式为:③4NO+3O2+2H2O===4HNO3,气体被消耗,所以又会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V(NO)∶V(O2)≠4∶3,故最后有气体剩余,不论剩余NO还是O2,都为无色气体,这是看到的第三个现象。【答案】 (1)①通入O2,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试管内液面升高 ③最后试管内有无色气体剩余
(2)NO 1.0 mL【规律方法】 (1)“4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的组成,也就是两种情况均可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2)若是NO、NO2、O2三种气体溶于水时,可先由反应3NO2+H2O===2HNO3+NO求出生成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气体中的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4NO+3O2+2H2O===4HNO3进行计算。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NO和O2的反应,NO2溶于水及有关的计算。主要反应有:
①3NO2+H2O===2HNO3+NO;
②2NO+O2===2NO2。
如果单独按上述两个方程式运算,①中生成的NO会被O2氧化,②中生成的NO2又会与水反应……多次循环,数据不好处理。我们不妨将①②两方程式合并成4NO+3O2+2H2O===4HNO3进行计算。探究整合应用设计实验制取氮化镁
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与镁反应制取Mg3N2时可能发生Mg与O2、CO2、H2O等反应。故设计实验时应首先考虑除去O2、CO2、H2O等物质。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知:Mg能与O2、CO2、H2O反应,空气中都含有这些气体,所以在Mg与N2反应前先除去以上三种气体,顺序为先除CO2(D装置),再除H2O(B装置),最后除O2(F装置)。在连接洗气装置时,要注意气体流向(长进短出)。Fe和O2反应时应在加热条件(或温度较高)下进行,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不能与O2反应,导致O2除不尽。根据反应⑤可知Mg3N2的水解产物有NH3,可通过测定水解产物中NH3的存在推出产物是Mg3N2。【答案】 (1)B 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
D 目的是除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
F 目的是除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反应①发生
(2)j→h→g→d→c→k→l(或l→k)→a→b(或b→a)
(3)使氮化镁不纯 如果装置F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
(4)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课件52张PPT。第2课时 氨和铵态氮肥学习目标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
2.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及其与碱的反应。
3.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堂互动讲练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探究整合应用第2课时课前自主学案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2.NH3的化学性质3.氨水的性质思考感悟
1.氨水的成分是什么?0.1 mol/L的氨水中,NH3·H2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吗?氨水的溶质是什么?二、铵盐
1.概念: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盐。
2.铵盐的溶解性:均____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分解铵根离子酸根离子易NH4Cl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验满方法: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立即_____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_____。变蓝白烟思考感悟
2.NH4Cl受热分解与碘的升华本质一样吗?
【提示】 不一样。NH4Cl由固→气→固,实际经历了两次化学变化,而I2的升华和凝华只是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三、化学氮肥1.(2011年威海高一检测)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3.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都是晶体      
B.都易溶于水
C.与碱共热都产生氨气
D.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课堂互动讲练(2)实验装置(如图):(3)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收集满了。
(4)干燥方法:通过以下任一装置,用碱石灰干燥。2.用浓氨水制取
可利用浓氨水与固体强碱或生石灰来制取NH3。
(1)实验装置
(2)反应原理
浓NH3·H2O与NaOH固体(或CaO)制取NH3是因将浓氨水滴到固体氢氧化钠(或CaO)上,NaOH溶于水放热(或CaO与水反应放热),都会促使氨水分解释放NH3。特别提醒:(1)实验室不能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取NH3,因为生成的NH3和HCl遇冷会重新结合成NH4Cl,无法得到NH3。
(2)用试管收集氨气,应在试管口塞上一团疏松的棉花,防止NH3与空气对流。(3)尾气吸收一般用H2SO4浸湿的棉花堵在试管口或用如图装置吸收。
(4)不用NH4NO3代替NH4Cl,因为NH4NO3加热可能发生爆炸,也不能用NH4HCO3或(NH4)2CO3代替NH4Cl,因为它们分解还产生CO2;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因为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NH3的产生,且高温时易腐蚀试管。 (2011年天津高一检测)回忆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1)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室制氨气装置图(可用简笔画表示)。
(3)下列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下同),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a.NH3   b.NO   c.NO2
(4)为何不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5)如何检验氨气已收集满试管?(6)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气体尾气吸收装置的是________。【思路点拨】【解析】 (1)是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然后NH3·H2O受热分解。注意加热符号(△)。
(2)制取O2是加热固体,制取NH3也是加热固体,故可采用制O2装置制取NH3。但收集方法不同,NH3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NH3有毒,故还要采取尾气处理装置——用湿棉团,或蘸有稀硫酸的棉团即可。(3)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H3和N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因为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二者冷却时又重新生成固体氯化铵,得不到氨气。
(5)检验氨气是利用氨气的性质溶于水显碱性或与酸反应生成盐。
(6)A、D装置中倒置的漏斗和干燥管均有较大的体积,可防止倒吸;B中NH3不溶于CCl4,也可防止倒吸;C中NH3直接通入水中,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所以易引起倒吸。(2)如图(3)b ac
(4)因为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二者冷却时又重新生成固体氯化铵,得不到氨气。
(5)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
(6)C【规律方法】 判断实验装置图是否正确的方法:
(1)看发生装置是否正确:①实验是否需要加热;②酒精灯加热的部位及先后顺序是否正确;③仪器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等。
(2)看试剂是否符合反应原理,试剂包括反应物、干燥剂、除杂试剂、尾气吸收剂等。
(3)看收集方法是否正确,包括排液法选用的液体试剂、排空气法导气管伸入的位置等。
(4)看是否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装置中选用的吸收剂是否合适。变式训练1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双选)(  )解析:选AC。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项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分解出氨气,B项正确;固体加热制成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C项错误;对于D项,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剂都是正确的。1.喷泉实验原理
由于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现象,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形成喷泉。
2.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烧瓶要干燥;(3)气体的纯度要大;
(4)气体收集要满。
3.可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或反应
(1)极易溶解于水的气体,如NH3、HCl、SO2等。
(2)气体极易与某种溶液反应,如CO2、SO2、NO2、H2S与浓NaOH溶液,NH3与稀盐酸;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的一类反应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如氯气与红磷反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等。(3)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在装置内形成正压,也能引发喷泉实验(类似于灭火器原理或城市喷泉原理),如NaHCO3+HCl(浓)===NaCl+H2O+CO2↑,或双氧水催化分解实验。
4.常见装置图(1)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2)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3)图丙装置下部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下瓶中压入到上瓶形成“喷泉”。 (2011年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内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并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双选)(  )【思路点拨】 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引起烧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发生喷泉。
【解析】 A选项中NO2与水反应可以形成喷泉,但由于NO2与水反应还可以产生NO,故最终有1/3的体积不会充满水,A选项错误;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会形成喷泉,C选项错误;B、D两选项中的气体都会与相对应的液体快速反应而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快速的减小而形成喷泉,最终几乎充满烧瓶,故应选B、D两项。
【答案】 BD变式训练2 用一标准状况下充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烧瓶,烧瓶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约是(设所得氨水的密度是1 g/mL)(  )
A.0.09 mol/L B.0.045 mol/L
C.0.076 mol/L D.0.152 mol/L探究整合应用氨的制取和催化氧化的实验探究
气体的制备装置通常由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组成。氨的合成模拟实验和催化氧化性质实验涉及仪器较多、装置复杂、综合性强。气体的制取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选择装置,浓硫酸起到干燥剂的作用,同时起到观察气泡多少的作用,这一点很容易忽视;氨气氧化后生在的NO会继续氧化,最后的产物会溶于水,再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也是容易忽视的。故学习中应注意归纳,将知识网络化。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1)从上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________________、氢气____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________、________离子。(3)此题很多同学可能不加思考就答“会”发生倒吸。但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这是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在常压下进行合成氨实验,转化率较小,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H2和N2,不会发生倒吸。
(4)审题时抓住关键字,“铂丝保持红热”,不难答出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产生的NO与O2会继续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课件39张PPT。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硝酸的用途。
2.了解自然界中硝酸的形成过程。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知道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互动讲练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探究整合应用第3课时课前自主学案一、硝酸
1.物理性质刺激性易2.化学性质
(1)酸性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_______变色,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反应。
(2)不稳定性
HNO3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示剂碱碱性氧化物部分盐(3)强氧化性3.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也是实验室里的重要化学试剂。思考感悟
1.(1)浓HNO3如何保存?见光易分解和易挥发的试剂保存时有何区别?
(2)存放已久的浓硝酸往往显淡黄色,这是为什么?如何消除黄色?
【提示】 (1)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阴凉处。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像硝酸要放在棕色试剂瓶里避光,放在阴暗处;易挥发的试剂如盐酸只要密封放在阴暗处即可。
(2)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气体溶在硝酸中而显黄色;向浓硝酸中通空气即可消除黄色,因为4NO2+O2+2H2O===4HNO3。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含氮物质的来源及其危害2.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措施
(1)控制进入大气、陆地和海洋的有害物质的数量。
(2)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如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等。思考感悟
2.汽车尾气含有什么有害成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用NH3能将其转化为N2吗?
【提示】 汽车尾气排出的主要有害气体成分为CO、NO、NO2等,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NO、NO2中较高价态的氮元素可与NH3中低价态的氮元素发生归中反应形成N2。1.近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列气体中,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
A.氮氧化物       B.SO2
C.CO D.CO2
解析:选A。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2.现有下列物质,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
①氯水 ②氨水 ③浓硝酸 ④稀硝酸 ⑤烧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⑤
解析:选C。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反应,HClO见光分解;浓HNO3见光易分解。3.(2011年滨州高一检测)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硝酸可氧化Fe2+
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解析:选B。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Fe2+,能与除Pt、Au、Ti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常温下,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所以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课堂互动讲练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是由于HNO3中的+5价N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在硝酸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几乎全部是+5价氮被还原。
1.规律
(1)浓HNO3被还原成NO2,稀HNO3被还原成NO。
(2)温度越高,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3)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2.表现
(1)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
(2)与金属反应产生氮氧化物而不放出H2。
(3)能溶解除Pt、Au、Ti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
(4)常温下浓HNO3使Fe、Al钝化。
(5)浓HNO3与非金属单质C、S、P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氧化物或相应的酸。
(6)与其他还原剂,如Fe2+、H2S、SO2、Na2SO3、HI等均可反应。(7)浓HNO3与Cu反应时,若Cu过量,反应开始时浓HNO3被还原为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变稀,其还原产物变为NO,最终得到的是NO2和NO的混合气体。HNO3与其它金属(过量)反应的情况与此相似。3.保存和使用HNO3过程中的“几不准”
(1)HNO3不准敞开保存,因为HNO3具有挥发性。
(2)保存HNO3时不准用橡胶塞,因为硝酸有强氧化性且易与有机物发生反应。
(3)HNO3不准在无色瓶中或温度较高、光照的地方保存,因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4)实验室制Cl2、HCl、SO2、H2等气体均不准用HNO3做反应物,因为HNO3挥发出的HNO3蒸气使制得的气体不纯或使SO2等还原性物质被氧化变质。 (2011年济南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解析】 在上述反应A、C中HNO3使指示剂变色、与弱酸盐反应均只表现出酸性。在B、D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在B项中又有Cu(NO3)2和水生成,说明此反应中HNO3还表现出酸性。
【答案】 B
【规律方法】 反应前后HNO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出硝酸的氧化性;HNO3电离的氢离子生成水,表现出硝酸的酸性。变式训练1 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为红色
C.没有改变 D.变为棕黄色1.基本题型
(1)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强酸性,可由金属与硝酸反应的关系,求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或元素化合价)或物质的量,以及HNO3的物质的量等。(2)浓硝酸与Cu反应时
若Cu过量,反应开始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变稀,其还原产物将为NO,最终应得到NO2与NO的混合气体,可利用守恒规律求解有关Cu、HNO3和混合气体之间的量的关系。硝酸与其他金属(过量)反应的情况与此类似。 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________ L,NO2的体积为________ 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
(3)欲使铜和硝酸产生的气体收集于一侧置于水槽的容器中,当通入标准状况下O2 ________ L时,使水充满容器。【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型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HNO3起氧化性和酸性两个作用。
(2)电子守恒:Cu失电子与N原子得电子守恒,Cu失电子与O2中O原子得电子守恒。【答案】 (1)5.8 5.4
(2)(aV·10-3+0.5)/0.14
(3)5.7
【易误警示】 硝酸和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情况不同,产物不同,有时甚至出现多种产物混合现象(如NO、NO2混合,Fe2+、Fe3+混合等),如果采用一般解题方法,依据化学方程式分步计算,计算步骤十分繁琐,甚至使简单问题复杂化。解题时一般采用守恒方法,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变式训练2 (2011年郑州高一检测)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 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 mol·L-1,含有硝酸的浓度为1 mol·L-1,现向其中加入0.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
A.89.6 mL B.112 mL
C.168 mL D.224 mL探究整合应用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联想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首先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特别是题目中的“加热c”的暗示信息,更易想到其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随着硝酸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变慢,生成的NO2量逐渐减少,其颜色也越来越浅。【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 耗酸量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NaBr)等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 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棕黄色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课件34张PPT。第四节 海水中的元素
?
第1课时 海水——元素宝库 镁与海水提镁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
2.了解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对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3.了解海水提镁的工业流程和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4.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 第1课时课前自主学案一、海水——元素宝库
1.分类大于小于2.几种元素的主要用途
(1)食盐:常用做_______,对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也是_________的原料。
(2)锂:__________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制造锂电池和特种合金的原料。
(3)碘:可用于制药,如碘酒,人缺碘容易形成甲状腺肿瘤,所以我国规定食盐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以确保人体的摄碘量。
(4)铀:可作为________。调味品氯碱工业热核反应碘酸钾核燃料二、镁与海水提镁
1.镁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活泼金属Mg+2H+===Mg2++H2↑剧烈耀眼的白光耀眼的白光黑色(3)用途
①制造业中,用来制造轻合金。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被誉为___________。
②冶金工业上,金属镁常用做_______和______。国防金属还原剂脱氧剂思考感悟
1.(1)镁失火时能用干冰灭火器灭火吗?
(2)工业上冶炼镁时,能否用H2或CO还原MgO?
【提示】 (1)不能。干冰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CO2,镁能与CO2反应。故一般用沙子灭火。
(2)不能。镁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蒸气或CO2气体发生反应,故镁不能用H2或CO等还原剂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Mg(OH)2MgCl2思考感悟
2.在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中,采用哪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
【提示】 (1)就地取材。海水提镁厂设在海边,利用贝壳生产氧化钙;(2)循环利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电解MgCl2可得Cl2,Cl2用于制取盐酸,盐酸再与Mg(OH)2反应进入循环。1.(2011年滨州高一检测)下列元素属于海水中的常量元素的是(  )
①H ②O ③Na ④Cl ⑤Li ⑥I ⑦Au(金)
⑧Ca ⑨K ⑩Br ?F
A.①②③④⑧⑨⑩?   B.③④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⑥⑧⑨⑩? D.③④⑥⑧⑨⑩?
解析:选B。海水中H、O元素最多,但不属于常量元素,常量元素指的是:Cl、Na、Mg、S、K、Ca、Sr、Br、B、F、C这11种元素,而Li、I、U属于海水中的微量元素。2.下列关于海水中的元素中,对其用途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锂作为热核反应的重要材料
B.碘用于医药制碘酒
C.铀用于制氢弹
D.镁用于制造飞机、汽车
解析:选C。铀用于制原子弹,发生重核裂变,氢弹属轻核聚变。3.下列有“国防金属”美誉的是(  )
A.铁 B.金
C.铝 D.镁
解析:选D。镁的密度小,镁合金强度高,机械性能好,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有“国防金属”的美誉。课堂互动讲练(3)过程、用途2.海水提镁的流程和原理
(1)原料:苦卤(晒盐后的母液)、贝壳、盐酸
(2)生产流程 (2011年南平高一检测)海水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化学资源。
(1)下列物质主要从海水中提取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Al ②Fe ③Na ④Mg ⑤Br2 ⑥Si ⑦Cu ⑧S ⑨N2(2)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但电解前要进行粗盐精制。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择试剂以除去下表所列的可溶性杂质。探究整合应用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利用Mg+H2SO4(稀)===MgSO4+H2↑反应原理,根据H2排出的水的体积,测出H2的体积(25 ℃,1.01×105 Pa),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进一步计算出消耗的Mg的物质的量,由此可推算出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镁的摩尔质量)。 现欲在室温和1.01×105 Pa条件下测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下图进行实验,回答有关的问题,所需试剂有:镁带,18.4 mol/L的浓H2SO4,2 mol/L的稀H2SO4。(1)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该套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简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量气管中注水至刻度“0”或低于“0”刻度某位置,上下移动漏斗,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接操作(2)的实验操作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测定镁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为V L(室温、1.01×105 Pa),经换算可求得氢气的质量m(H2),若称取镁的质量为m(Mg),则Mg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用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检验气密性,可连接好装置,在漏斗中加水。
(2)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实验前后在读数时,需要使两端液面水平,可用调整漏斗位置的方法来调节。
(3)操作步骤为:①加试剂,注意开始不能使其反应;②使其发生反应;③恢复到原温度,读数、计算气体体积。
(4)利用物质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计算。【答案】 (1)从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然后将漏斗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于某位置,若量气管中水面开始有变化,以后数分钟内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2)使量气管与漏斗内液面保持水平
(3)①将一定量的2 mol/L H2SO4小心送入试管中,将称好的镁条放在试管口的上部(不与酸接触),并安装在装置上
②将试管倾斜,使Mg与酸反应课件37张PPT。第2课时 溴与海水提溴学习目标
1.认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2.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掌握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3.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4.掌握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课堂互动讲练探究整合应用知能优化训练课前自主学案 第2课时课前自主学案一、氯、溴、碘的性质
1.溴的存在
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_____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溴元素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
2.卤素单质的性质比较
(1)溶解性
Cl2、Br2、I2三种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均易溶于有机溶剂(如CCl4、酒精、汽油、苯等)。Br-“海洋元素”黄绿紫黑液体(2)溴的特性
常温下为液体(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易_____。
(3)碘的特性挥发蓝思考感悟
1.(1)实验室怎样保存溴、碘单质?
(2)如何检验I-?
【提示】 (1)单质溴的保存原则是:密闭、避光、低温。
①实验室中保存Br2的做法是:a.盛在细口、配有磨砂玻璃塞的棕色磨砂玻璃瓶中;b.向盛Br2的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c.将盛Br2的试剂瓶在低温避光处存放。②碘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晶体I2易升华。故通常在保存固体碘时:a.盛在广口玻璃瓶中,用磨砂玻璃塞;b.在低温、避光处存放。
(2)利用I2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先通入Cl2,再加淀粉,如果溶液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有I-。3.Cl2、Br2、I2氧化性的比较无橙橙红无褐紫无褐分层紫Br2的氧化性比I2强Cl2>Br2>I2Cl-2.变价金属一定条件下与Cl2、Br2及I2反应时产物有何不同?
【提示】 由于Cl2、Br2的氧化性较强,Fe、Cu等变价金属与之反应时,应生成高价的化合物;而I2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与S一样,均生成低价金属化合物。二、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步骤
三、溴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1.在工业上,溴大量地用来制造燃料的_______,见光容易分解的_______常被用做感光材料;
2.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含___的杀虫剂;
3.在医药方面,______和______常被用做镇静剂。抗爆剂溴化银溴溴化钠溴化钾1.从海水中可获取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
A.Mg         B.K
C.Br2 D.I2
解析:选C。溴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汞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金属单质。
2.实验室分离I2和KI的混合物,最好的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过滤 D.结晶
解析:选B。I2受热易升华,遇冷又结晶。3.(2011年德州高一检测)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Br2+2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解析:选D。溴离子中的溴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没有氧化性;在反应中Cl2中的氯价态由0价降低到-1价,做氧化剂;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氯气为氧化剂;Br2为氧化产物,因此,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课堂互动讲练Cl2、Br2、I2都是强氧化剂,都能跟金属、非金属、水、强碱盐、某些还原剂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且依Cl2→Br2→I2的顺序,其氧化性逐渐减弱,按照Cl-→Br-→I-的顺序,其还原性逐渐增强。特别提醒:(1)当把Cl2通入含Br-、I-的混合溶液时,按照氧化还原反应的难易规律,Cl2首先氧化还原性强的I-,然后再氧化还原性较强的Br-。
(2)比较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以从多个角度,如与金属铁反应,Cl2生成FeCl3,I2生成FeI2。再如与H2反应,从Cl2到I2,反应越来越难,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可从卤素单质的相互置换的角度来判断。
(3)Cl-、Br-、I-的检验
方法:待检物+AgNO3溶液+稀硝酸→通过沉淀颜色区分。(氯化银为白色沉淀,溴化银为浅黄色沉淀,碘化银为黄色沉淀)【解析】 能使溴水退色的物质有①还原性物质H2S、SO2、Na2SO3、Mg粉等。②促进Br2与H2O反应的物质有NaOH、Na2CO3、AgNO3等。③有机溶剂的多次萃取也可使溴水几乎无色。④有的物质虽可与溴水反应(如KI、FeCl2等),由于生成有颜色的物质(I2、Fe3+),溴水的颜色不会退去。
【答案】 B
【规律方法】 解决问题要抓关键。本题只要明确了溴水的成分及其有关成分(如Br2、H+)的性质,便能顺利作答。变式训练1 (2011年淮北高一检测)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选A。各处发生的反应及现象分别为:
①KClO3+6HCl(浓)===KCl+3Cl2↑+3H2O 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2NaBr+Cl2===2NaCl+Br2 Br2溶于水显橙色
③2KI+Cl2===2KCl+I2 I2遇淀粉变蓝色
④Cl2+2NaOH===NaCl+NaClO+H2O 两种盐的水溶液都无颜色,故棉球显白色。1.原理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
2.操作步骤3.注意事项
(1)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②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2)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是萃取操作中的一个步骤。(3)操作注意问题
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
②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防止液体流出,并且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发生危险;
③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保证漏斗内与外界大气相通,同时漏斗下端管口要紧贴烧杯内壁,从而使液体顺利流下;
④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上口倒出。特别提醒:(1)固液分离一般用过滤的方法。
(2)液液分离一般用萃取或蒸馏的方法。
(3)溶液和胶体的分离一般用渗析的方法。按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填空:(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解析】 因为发生反应①:2FeBr2+3Cl2===2FeCl3+2Br2,所以加CCl4分层后,上层是FeCl3水溶液,呈棕黄色(a处),下层是溶有溴的CCl4(油)层,呈橙红色(b处)。在上层FeCl3溶液中加入KI-淀粉溶液,因为Fe3+有氧化性,I-有还原性,故发生反应②:2FeCl3+2KI===2FeCl2+I2+2KCl,I2使淀粉变蓝色(c处)。下层加入KI-淀粉溶液,因发生反应③:Br2+2KI===2KBr+I2,虽然此反应也生成I2,与上层不同的是碘从淀粉溶液中被萃取到CCl4里,碘在CCl4里显紫红色(d处)。【答案】 (1)①2FeBr2+3Cl2===2FeCl3+2Br2
②2FeCl3+2KI===2FeCl2+I2+2KCl
③Br2+2KI===2KBr+I2
(2)棕黄 橙红 蓝 紫红
【规律方法】 根据实验过程判断各步骤的原理及操作,利用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进行萃取。变式训练2 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①加CCl4;②加苯;③加酒精
B.①加酒精;②加CCl4;③加苯
C.①加苯;②加CCl4;③加酒精
D.①加苯;②加酒精;③加CCl4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萃取原理,所加三种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分别为: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酒精易溶于水。而溴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结合萃取原理分析图示现象可知正确选项为C。探究整合应用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海带中存在着化合态的碘元素,通过化学、物理方法处理后,再利用氧化剂,将I-氧化为I2,I2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利用I2在有机溶剂里的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I2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最后通过蒸馏分离提纯I2。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⑤所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⑥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填序号)
(6)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分液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2)物质的分离方法是:固液分离用过滤,液液不互溶用分液,液液互溶用蒸馏。(3)利用MnO2强氧化性把I-氧化。(5)能使用玻璃棒的是②浸泡(溶解),③过滤。(6)利用I2遇淀粉变蓝检验。【答案】 (1)分液漏斗 (2)过滤 蒸馏
(3)2I-+MnO2+4H+===Mn2++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溶解度比水中的大
(5)②③
(6)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有单质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