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块质量调研试题
高二语文 2013.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霰雪(xiàn) 天姥(mǔ) 地坼(chè) 怆然(qiànɡ)
B.扁舟(biǎn) 垆边(lú) 渌水(lù) 风浦(pǔ)
C.訇然(hōnɡ)信笺(jiān) 聒噪(ɡuā) 涕泗(sì)
D.栖息(qī) 砧板(zhēn)窥伺(kuī) 涟漪(yī)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云霄 通宵达旦 拖杳 沓无音信
B.世事 知人论事 逾越 坚贞不渝
C.缅怀 沉湎酒色 频繁 要言不烦
D.题纲 金榜题名 聘用 驰骋疆场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心______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______、______,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______美和______美。
A.探究 朗读 吟咏 情韵 音乐
B.揣摩 吟咏 朗诵 情韵 音乐
C.揣摩 朗读 吟咏 音乐 情韵
D.探究 吟咏 朗诵 音乐 情韵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例如“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摸鱼儿》),必须在“消”字处停顿,不能像近体诗读成“更能一消几一番风一雨”。
B.我们在朗诵、吟咏时,不应仅凭主观理解,要充分尊重古诗音韵的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涵的感彩。
C.五言诗每句一般有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一般有四个节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我们可以按照节拍来朗读。
D.词曲的格律,比近体律诗更严密、复杂,我们在朗读时要因词牌、曲调而异。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B.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充满抑塞不平之气的《葬花吟》。
C.曹禺将《雷雨》的结局安排在雷雨大作的夜晚:繁漪将周鲁两家错综复发的关系和盘托出,导致周萍出走,四凤触电身亡,周冲也因救四凤而触电身亡。看到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周朴园开枪自杀。
D.沈从文的《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根据钱币史书的资料可知,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起源于殷商,统一于秦。不过,钱,最初并不叫“钱”。中国古代最早的原始货币是“贝”。贝在商代后期已经变成交换的媒介物,以货币的角色出现于商业舞台。贝在中国货币史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有一个很好的证明是,在我们的汉字体系中凡是与财物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偏旁,甚至“贤”也从“贝”。“贤”与钱有关系吗?《说文解字》释“贤,多财也”,后世引申为“多才”,或许与“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念有关吧。
从滨海地区流入内地的贝,最初是与玉和龟甲等礼器一起,共同行使神权政治文化象征的功能。贝在古人心目中具有“魔术”性或巫术性,这可以从它的使用得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从事渔猎的先民就把贝壳作为避邪的灵物挂在颈项和胸前,还把它用作奉祀的祭品。后来,珍美的贝币在先民的手中慢慢褪掉了“神魅”的色彩,真正以货币的身份进入到商品流转的长河之中。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海贝经常会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仿制贝币。青铜器时代到来后,金属铸币的先河被开启,海贝币的替代品仿贝铜币诞生了。顺便说一句,当中国已经广泛使用铜贝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未出现金属铸币。
钱币那性情单纯的少年时代并不长。春秋战国时期,当天才的发明家们将目光从海贝的形制转向陪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用具后,大量的布币、刀币出现了。到战国时,使用更方便的圜钱出现了,圜钱的主要铸行国秦国开始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记载,“秦半两”是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时铸行的。秦惠文王“初行钱”时铸行的这种“秦半两”,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奠基性的意义——中国圆形方孔古钱币千百年的形制就是由此而来。
秦始皇将方孔圜钱作为统一货币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但《吕氏春秋》的解释可能最合始皇帝的口味:“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故而有学者认为,秦始皇时,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信仰,已是神权的象征了。
一枚钱币,竟能将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政治、哲学等诸多因素融合的文化核心体现出来。而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等国早期的钱币,仅为防伪而刻有帝王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比较起来,中国的圆形方孔钱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时空无限丰富的想象,承载了更为厚重的文化信息,要“神”得多。
(选自《中华遗产》20011年第12期)
6.下列关于“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是中国最早的原始货币,它在商代后期就已担当起商贸往来中的货币角色,后来人们才把它叫做“钱”。
B.汉字体系中凡是与财物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偏旁,从中可以看出“贝”在中国货币史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C.“贝”是从滨海地区流入内地的,最初并不是作为钱币使用的,而是行使着神权政治文化象征的功能。
D.“贝”成为货币后,并不仅仅局限于海贝,还有诸如石贝、玉贝、骨贝、铜贝等仿制贝币。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钱币用青铜器铸成,铸币材料比较单一的时期并不长。
B.钱币由海贝或仿制贝币充当,形制比较单一的时期并不长。
C.钱币功能单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物的时期并不长。
D.钱币以铜贝为主,品种单调的时期并不长。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贤”最初与“才”并没有关系,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是表示“多财”,而“多才”的意思则是由这一义项引申而来的。
B.中国古代钱币经历了贝币、仿制贝币、仿贝铜币、圜钱、“半两”钱、方孔圜钱几个演变过程。
C.秦始皇铸造的圆形方孔古钱币的形制在中国的使用长达千百年,这一形制的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奠基性的意义。
D.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体现了几百年间政治、哲学等诸多因素融合的文化核心,承载了厚重的文化信息。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废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tì)裂,剔取割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归之 归:还给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
C.不牵世俗趋舍 牵:牵连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如“金玉”、人乃“特立”的一组是
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
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
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在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流传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对 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结合全诗,说说本诗的主旨。
(2)读第二、三两联,思考作者是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情的。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月涌大江流。(杜甫《江汉》)
(2)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李白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的 ,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8分)
16.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一段话,要求与原文衔接紧凑,意思完整。(4分)
自然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
人间不能没有诗歌,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
自然界的花,各有各的名字,各有各的性格,千姿百态,仪态万千,风情万种:只要不是假花。
17.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中有“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的诗句,请将其作为一个特写镜头,扩展成一段话。(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徙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最后的田野,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淳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得了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着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屋东北角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侧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那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最后像神韵一样,雪脚踩得无声无息了。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很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里发出的种种声音!
18.结合全文,作者“聆听”到草屋的哪些“声音”?(4分)
19.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6分)
20.第⑤段写终年不枯的茗苳草、草屋前后的梧桐树和枣树,对描写草屋有什么作用?(4分)
2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4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捧沙在手,松紧有度,沙子绝少流失;握得太紧或太松,沙子会从指缝间流出,手里的沙子所留便少。有人说,它富有生活的哲理,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这样。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呢?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块质量调研试题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1.D(A怆qiànɡ—chuànɡ, B扁biǎn—piān,C聒ɡuā—ɡuō)
2.C(A项“拖杳”应为“拖沓”,“沓无音信”应为“杳无音信”; B项“知人论事”应为“知人论世”; D项“题纲”应为“提纲”。)
3.C(“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求;而“揣摩”是指反复思考推究。显然第一个空应为“揣摩”。“朗读”即“读”,而“吟咏”,则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根据前后句意可选定C项。)
4.C(C项将两个冒号删去,将第二句中逗号改为句号。)
5.D(A项,赵云并未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而是从乱军中找到二人。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后,翻身跳入枯井自杀。B项,黛玉葬花在前,宝玉挨打在后。C项,周萍没有出走,开枪自杀的是周萍而非周朴园)
二、6.A(“后来人们才把它叫做‘钱’”,原文中无此义)
7.B(结合上文内容可知,早期的钱币外形都与“贝”有关,再联系下文可知,后来的钱币形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8.A(B项,圜钱、“半两”钱、方孔圜钱不是钱币不同的演变阶段。C项,“秦始皇”不当,应是“秦惠文王”。D项,原文说“一枚钱币,竟能将……体现出来”,联系上文,“一枚钱币”应指秦朝的“方孔圜钱”)
三、9.C(牵:被……牵制)
10.A(A项,都是介词,把。B项,第一句代词,这些;第二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句副词,加强感叹语气;第二句代词,自己。D项,第一句动词,写作;第二句介词,被)
11.D(“金玉”之喻,一赞文章精妙,二言其不会永被埋没。“特立”指见解独特、与众不同。A项中的第二句、B项中的第一句、C项中的第二句不合题意)
12.D(“攻击驱逐他的人……”不当)
四、(24分)
13.(1)(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3分。见遗:被遗弃;宝之:以之为宝;于后世: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
(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4分。苟:如果;及,赶上;治世:太平时代;各1分,句意1分)
(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3分。患:担忧;讽勉:规劝;近古:学习(或接近)古文传统]
14.(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
15.(1)星垂平野阔
(2)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剑阁峥嵘而崔嵬 (4)江月何年初照人
(5)无边落木萧萧下 (6) 沉舟侧畔千帆过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16.人间的诗歌,古往今来,繁生流变,亦如千花万卉,都有自己的颜色,自己的芬芳:只要不是伪诗。
17.答案示例:渔翁夜钓回来,将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
五、(18分)
18.①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之感;②草屋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③草屋是温馨而又坚韧的;④草屋宁静有情致;⑤雪中的草屋风景别致而意味无穷。(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9.以季节变换为顺序,描绘了被征服土地上出现的动人“画景”。(2分)由嫩绿、深绿、青黄相融到金色,突出了“画景”的色彩变化;(2分)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2分)(意思对即可)
20.通过写茗苳草点燃草屋的绿意,两棵树庇护着草屋,(2分)衬托出了草屋的安宁和富有情致。(2分)(意思对即可)
21.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草屋生活的回忆,对草屋主人的真切赞美,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深情留恋,(2分)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的友人苏子美去世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苏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虽然它被埋没而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芒,已经常常自动地放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有丝毫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眼前的却重视久远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不再被压抑的时候,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呢?”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但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安无事。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而且替当代那些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担任要职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推崇。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却不顾及这些。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
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死了,享年四十一岁。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看他感到高不可攀,但一接近他就感到和蔼可亲,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人攻击他驱逐他,意图不在子美身上。凭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即使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悲痛啊!